实体、心识与超越——佛教时间观的哲学省思
发布时间:2021-12-30 05:06
佛教以缘起性空作为理论基础,认为物理时间离不开事物的运动,其中并无时间实体的存在。唯识学进而把物理时间还原为心识的功能,认为现象世界不过是众生心识的变现,时间是依于色法(物理现象)与心、心所法(心理现象)假立的表象形式。凡夫因为无明障蔽的原因,虚妄地以为时间具有实体的性质或者有超时间实体的存在;圣者破除了对于实体的执着,不再为时间幻相所束缚。就此而言,佛教时间观并非纯粹的思辨问题,而是关乎心性超越之道。
【文章来源】: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19,40(02)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一、对时间实体的破除
二、作为心识表象形式的时间
三、超越时间幻相
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唯识宗的记忆观与时间观——耿宁先生文章引出的进一步现象学探讨[J]. 张祥龙. 现代哲学. 2015(02)
[2]时间的三重三世结构——从现象学的角度看《瑜伽师地论》的时间结构[J]. 谭习龙. 现代哲学. 2014(02)
[3]智慧、无明与时间[J]. 张祥龙. 江苏社会科学. 2010(01)
[4]大圆满(Dzogchen)及海德格尔的四维时间[J]. 姚治华,夏志前. 现代哲学. 2006(01)
本文编号:3557533
【文章来源】: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19,40(02)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一、对时间实体的破除
二、作为心识表象形式的时间
三、超越时间幻相
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唯识宗的记忆观与时间观——耿宁先生文章引出的进一步现象学探讨[J]. 张祥龙. 现代哲学. 2015(02)
[2]时间的三重三世结构——从现象学的角度看《瑜伽师地论》的时间结构[J]. 谭习龙. 现代哲学. 2014(02)
[3]智慧、无明与时间[J]. 张祥龙. 江苏社会科学. 2010(01)
[4]大圆满(Dzogchen)及海德格尔的四维时间[J]. 姚治华,夏志前. 现代哲学. 2006(01)
本文编号:35575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35575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