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宗教论文 >

利玛窦《天主实义》中的家庭伦理观及其散文艺术

发布时间:2022-01-02 21:38
  16世纪末,随着以利玛窦为代表的第一批耶稣会传教士踏进中国的土地,天主教开启了在华传教的历史进程。通过在中国的学习和生活,他们慢慢探索出“书籍传教”的策略,并写下了大量汉文书籍以传播天主的福音。《天主实义》是利玛窦最著名的中文教理书籍,在其中,我们不难发现利玛窦为了更好地传教而对天主教的家庭伦理观进行了改造。在第一章,主要分析了利玛窦的家庭伦理观的三个方面:第一,在亲子之伦方面,他认为子女应当孝敬父母,但与儒家重孝轻慈的父子观不同,利玛窦亲子观中的父子关系是平等友爱关系。第二,在婚姻问题上,利玛窦坚持一夫一妻制并认为不婚优于成婚;第三,在祭祀问题上,他认为中国人的祭祀活动证明了灵魂的存在,但同时祭祀是一种礼仪而非偶像崇拜。在第二章,从神学渊源、耶稣会的婚姻政策以及利玛窦本人对儒家思想的处理方法三个方面分析利玛窦家庭伦理观产生的原因。其中,契约论和上帝至上论是最主要的神学渊源,而源自《圣经》启示和禁欲主义传统的单偶制婚姻政策和独身主义则影响了他的婚姻观,而对天主教义进行儒学化的处理的策略也是他的家庭伦理观形成的重要因素。在第三章,重点介绍了利玛窦的家庭伦理观的接受状况。一方面,利玛窦的家... 

【文章来源】: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东省

【文章页数】:6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目的与意义
    二、研究现状
        1.利玛窦的研究现状
        2.利玛窦的家庭伦理观的研究现状
        3.《天主实义》的研究现状
        4.《天主实义》的散文艺术的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
第1章 《天主实义》中的家庭伦理观
    1.1 亲子之伦
    1.2 婚姻之道
    1.3 祭祀之礼
第2章 利玛窦的家庭伦理观形成的原因
    2.1 利玛窦的家庭伦理观的神学渊源
    2.2 耶稣会的婚姻政策
    2.3 利玛窦因时制宜的儒学化家庭伦理观的形成
第3章 利玛窦的家庭伦理观的影响
    3.1 接纳与拒斥的争执
    3.2 本土化与西方化的冲突
第4章 《天主实义》的散文艺术
    4.1 对话式的行文方式
    4.2 讲故事的言道手法
    4.3 援经引典的论证手法
余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在华传教士中文教理著作统计表(1583-1662)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历史语言学的视角看利玛窦的《葡汉辞典》[J]. 约瑟夫·亚伯拉罕·莱维,徐越.  国际汉学. 2018(03)
[2]从《利玛窦中国札记》看明代中晚期民间服饰习俗[J]. 牛犁,崔荣荣.  学术交流. 2017(11)
[3]利玛窦的中国足迹[J]. 美瑜.  中国天主教. 2017(02)
[4]天堂地狱与轮回:明末天主教视野中的耶佛比较[J]. 张晓林.  普陀学刊. 2016(00)
[5]《天主实义》之成书过程再考辨[J]. 谭杰.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2013(04)
[6]利玛窦:因人成己[J]. 钟鸣旦,代国庆,林金水,吴小新.  学术研究. 2012(08)
[7]对利玛窦中西交流思想及其对两个文明碰撞之影响的思考[J]. 朗宓榭.  国际汉学. 2011(01)
[8]利玛窦研究三十年[J]. 林金水,代国庆.  世界宗教研究. 2010(06)
[9]百年利玛窦研究[J]. 张西平.  世界宗教研究. 2010(03)
[10]天主教和儒家孝论的冲突与对话——以《天主实义》为中心的考察[J]. 李韦,李华伟.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2)

博士论文
[1]中国哲学视域下的耶儒互动研究[D]. 李细成.山东大学 2012
[2]明后期中西文化的碰撞与融合[D]. 张宗鑫.山东大学 2012
[3]利玛窦伦理思想研究[D]. 陈登.湖南师范大学 2002
[4]晚明中西性伦理的相遇[D]. 林中泽.中山大学 2001

硕士论文
[1]利玛窦眼中的晚明饮食文化[D]. 唐娴.北京外国语大学 2018
[2]《西国记法》例证字研究[D]. 李莹.四川外国语大学 2018
[3]《天主实义》对中国典籍的引用研究[D]. 胡雪.四川外国语大学 2018
[4]利玛窦《天主实义》“特殊词组”调查研究[D]. 李向敏.四川外国语大学 2017
[5]利玛窦汉语习得研究[D]. 杨聪颖.四川外国语大学 2017
[6]利玛窦的生死观研究[D]. 王静.兰州大学 2016
[7]明末清初入华传教士的汉语词汇创制研究[D]. 马倩.重庆师范大学 2015
[8]明末清初耶佛对话探析[D]. 向懿.华东师范大学 2014
[9]利玛窦、花之安对儒家“仁”、“孝”思想的解读[D]. 廖峥妍.南京大学 2013
[10]利玛窦中文著译中的术语及专名研究[D]. 黄铭石.四川外国语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56491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356491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d1b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