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1945年间中国汉传佛教界状况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15 06:07
				
				
				
				
				本文关键词:1931-1945年间中国汉传佛教界状况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在1931—1945年的全面抗战时期,中国汉传佛教界在这特殊时期的行为充分展示了其慈悲精神与民族精神。汉传佛教徒积极投身于各种战地服务、难民救济和慈善赈灾的活动之中,甚至直接拿起武器走上抗日战场,为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做出了不容忽视的贡献,展现了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积极入世的态度。他们在这艰难的时期,没有放弃对自身的建设和改造,,在佛教复兴的道路上继续艰难探索,在佛教的教育文化事业上艰辛跋涉,为汉传佛教的延续做出各种努力。这十四年中,社会和政府对汉传佛教界的态度由于特殊的时代背景而有所改变。汉传佛教的整体素质仍然不高,命运依然多舛,离“全面复兴”的状况还有一定的距离。
【关键词】:中国汉传佛教 近代中国佛教复兴 居士 庙产兴学 僧伽教育 人间佛教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B949.2
【目录】:
- 绪论6-10
 - (一) 本文选题与思路6-7
 - (二) 本选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7-9
 - (三) 本文依据的资料来源9-10
 - 一、抗战前中国汉传佛教状况10-14
 - (一) 各地佛教会的成立11
 - (二) 居士佛教的兴盛11-12
 - (三) 佛教文化事业兴起12-14
 - 二、抗战中的中国汉传佛教界14-33
 - (一) 抗战期间中国汉传佛教界的抗日爱国行为14-25
 - (二) 抗战期间中国汉传佛教界的自我生存25-33
 - 三、汉传佛教命运依旧33-39
 - (一) 汉传佛教普遍情况33-35
 - (二) 社会回应35-39
 - 四、分析39-44
 - (一) 关于中国汉传佛教界积极投身战时抗日救亡活动的分析39-41
 - (二) 关于抗战期间中国汉传佛教界的自我生存的分析41-44
 - 主要参考书目44-46
 - 后记46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班泰勇;P虚法师及其佛学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2 李明;民国时期僧教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3 张振有;华北沦陷期间的佛教同愿会[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1931-1945年间中国汉传佛教界状况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670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36700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