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宗教论文 >

谭峭及《化书》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16 12:03

  本文关键词:谭峭及《化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谭峭是五代时期重要的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的《化书》是唐末五代时期道家学派的重要典籍,在成书不久即被收入《道藏》。《化书》共分为道化、术化、德化、仁化、食化、俭化六个部分。全书以“化”为纲,统领全篇。《化书》全文以议论为主,运用举例类比论证的手法来阐述当时的道家理论。 谭峭哲学思想糅合了汉唐以来的佛道思想,后世出入佛道的理学家们从不同方面吸取和发扬了谭峭的道家思想。唐末五代十国时期,由于有唐一朝服丹伤身致命的人过多的原因,加之当时社会的战乱和士人的遁世思想的影响,道教由唐朝的炼丹长生开始转向对人的自身和社会治乱的观照,而正是这种转变,改变了至汉代炼丹术兴起以来人们对丹药的迷信崇拜。《化书》主张内丹为主外丹为辅的修道方式,书中一方面大势宣扬内丹“存气、留虚”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对外丹的不合理现象进行了激烈的批评。《化书》在宣传修道的同时还积极的探寻了社会战乱的缘由。《化书》的这种由外丹学向内丹学的修道方式的转变,进而探讨社会问题,体现了当时的知识分子对社会时局的关心,同时也推动了道教理论的发展和完善。 《化书》的前两章是道化、术化篇,主要讲叙道家的哲学思想以及内丹学思想,阐述了谭峭“虚化万物,化化不间”的世界观。第三、四章的德化、仁化篇,主要论述了谭峭的政治理想。第五、六章的俭化、食化篇,主要论述了谭峭具体的治国策略。虽然《化书》很早被列为道家经典而被收入《道藏》,但是由于其理论为道家思想不被崇尚儒学的学者所重视,加之其文简约古奥,历来学者对其关注和研究的人并却不是很多。迄今为止,只有一部分学者分别就《化书》内容的某一方面,如哲学方面、美学方面、文学方面、政治学方面、科学思想方面做些零散的研究,尚没有人对《化书》内容作过综合全面的系统性研究。本文拟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尝试对《化书》做一个综合性的系统研究。 本文初步分为绪论、正文、结语三部分。绪论综合概述《化书》在哲学、科学、美学以及道教思想史上的重要研究价值,简述《化书》的研究现状以及本文的写作意义。正文部分,首先对《化书》内容及版本、作者作简单的梳理探究;其次集中研究《化书》“虚化万物、化化不间”的哲学思想、俭约均食、与民同乐的社会学思想,声气相导、形神合一的内丹学思想,准确先进的科学思想,求真尚朴的美学思想,文简意深的文学艺术手法等。结束语部分总结本文写作的主要内容以及本文的研究意义和写作价值。
【关键词】:《化书》 谭峭 道教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B958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1 绪论8-12
  • 1.1 研究现状及研究意义9-10
  • 1.1.1 研究现状9-10
  • 1.1.2 研究意义10
  • 1.2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10
  • 1.2.1 研究内容10
  • 1.2.2 研究方法10
  • 1.3 创新之处10-12
  • 2 《化书》及作者简介12-19
  • 2.1 关于《化书》12
  • 2.2 《化书》的版本简介12-13
  • 2.3 《化书》作者13-19
  • 2.3.1 谭峭与齐丘子之辩13-16
  • 2.3.2 谭峭与谭紫霄之辩16-19
  • 3 《化书》的思想内容19-41
  • 3.1 《化书》的哲学思辨19-22
  • 3.1.1 道统虚无19-20
  • 3.1.2 化化不间20-22
  • 3.2 《化书》的治国方略22-26
  • 3.2.1 心忧民疾,抨击剥削22-23
  • 3.2.2 倡导节制,厉行俭约23-24
  • 3.2.3 均食让利,与民同乐24-25
  • 3.2.4 无为而治,构建“大和”25-26
  • 3.3 《化书》藏精守内的内丹思想26-32
  • 3.3.1 内丹学的源起27-29
  • 3.3.2 《化书》中的内丹思想29-32
  • 3.4 《化书》的科学思想32-35
  • 3.4.1 生物学成就33-34
  • 3.4.2 声学成就34
  • 3.4.3 光学成就34-35
  • 3.5 《化书》求真尚朴的审美旨趣35-37
  • 3.5.1 大道“真”、“信”的自然美35-36
  • 3.5.2 “去巧存拙”、“忘笔知书”的艺术追求36
  • 3.5.3 以“乐”化人的熏陶教育36-37
  • 3.6 《化书》文简意丰的文学艺术37-41
  • 3.6.1 简洁隽永的语言艺术37-39
  • 3.6.2 反映现实的诗经遗风39-40
  • 3.6.3 “观文识人”的文学评判40-41
  • 4 结语41-43
  • 致谢43-44
  • 参考文献44-46
  • 附录46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4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裴海茹;刘静静;;谭峭《化书》研究综述[J];高校社科动态;2008年04期

2 黄世瑞;《化书》中的科学思想[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年02期

3 潘显一;论谭峭的美学思想[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4 那薇;道家的返朴归真和海德格尔的本真存在[J];中国哲学史;2003年02期


  本文关键词:谭峭及《化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707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3707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a3e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