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犹太人的安息日
本文关键词:试论犹太人的安息日,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安息日是犹太民族和犹太教的重要节日,词源学关于安息日概念的来源和准确含义至今没有定论。众多推测中,有三种解释较为合理,其中最有可能的猜测是(?)abbāt来源于希伯来语动词(?)ābat“cease”,可以被理解为“休息日”,即停止所有工作的一天。19世纪末,出现寻求《希伯来圣经》之外安息日起源的尝试。其主要依据是已被广泛确认的摩西五经批判和远古巴比伦文本资料。尽管安息日起源的广泛性研究已经进行了一个多世纪,时至今日犹太人的安息日仍裹着神秘面纱,寻求《希伯来圣经》之外的安息日起源还未取得成功。 在《希伯来圣经》中,安息日起源于上帝的创造,守安息日是上帝在西乃山给以色列民的诫命,也是上帝与他的选民立约的标志。传统上认为,《摩西五经》是《希伯来圣经》中最早涉及安息日的内容。《先知书》丰富了安息日的意义:《阿摩司书》最早明确北方国家对于每周一度安息日的认识;《以赛亚书》部分揭示出遵守安息日的意义;《耶利米书》中的约和指令给以色列人祖先指明守安息日和破坏安息日的界限;《以西结书》高度概括了关于守安息日重要意义的证据。《历史书》中也有对安息日的一些记述。 伴随着犹太历史的演进,安息日的含义日益丰富。不同历史时期,犹太教内部对安息日的解读也不尽相同。古代诫命显示,在君主制建立之前就存在对第7日的遵守。另据文本显示,君主制早期安息日已是利用祭祀礼仪进行庆祝的一天,也是停止劳作的一天。拉比时代,安息日更加彻底地成为犹太民族作为上帝选民的显著标志,这种发展根源于犹太人试图保存犹太信仰独特性的尝试。犹太安息日规则随着历史的演进不断调整,与时俱进,其总体倾向是由严苛到灵活,有观点认为,安息日是犹太人轻松享受圣化生活的一天。 尽管遵守安息日的规则呈现着从严苛到不断宽松的倾向,但这种倾向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遵守安息日所面临的深层困境,相反,在现代化的挑战面前,这种困境进一步加深。面对守安息日与社会生活的种种冲突,犹太人也在努力寻求两者的协调与融合。 犹太思想家们对安息日意义的解读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以斐洛和族长为代表的圣经犹太教和拉比犹太教思想家视安息日为使人精神焕发的一天。中世纪,以迈蒙尼德、以撒·阿若姆、犹大·哈列维为代表的犹太哲学家倾向于详细论述安息日的象征意义。近代以来,犹太教内部正统派、改革派、保守派,重建派对于安息日的理解不尽相同,在遵守程度与方法上也存在些许差异。正统派认为,上帝是永恒的,《托拉》是西乃神启,因此,其中的法律一条也不能改变,守安息日亦是如此。改革派废弃了不少中世纪的习俗,就安息日问题,改革派内部态度不一:激进派掀起“星期日安息日运动”,,规定安息日可以工作;而以怀斯为代表的温和派则认为这一改变太远离犹太传统,不赞成把将“安息日”改为周日敬拜,也不同意另设礼拜仪式。保守派介于正统派和改革派之间,既重视安息日礼仪,又注重现实生活的需要,在安息日问题上试图实现传统与现实的折中。重建派在安息日礼仪上接近正统派,而在理论甚至比改革派还要激进。重建派创始人开普兰甚至有将犹太安息日改为星期日的想法,以符合多数美国人的习惯,但最终放弃。“精神犹太复国主义”的开创者阿哈德·哈姆“安息日维系犹太人”的观念深深影响着犹太教和今天的犹太人。现代著名犹太思想家、哲学家亚伯拉罕·约书亚·海舍尔对安息日意义鞭辟入里的解读,无人企及。“安息日,时间中的圣殿”的论述轰动了学术界和宗教界,也给笔者以震撼和启发。 本文最后笔者试图从思想层面探讨犹太人安息日的意义。在思想层面上,安息日提醒人们记起两个世界,一个是现世,一个是来世;安息日与神同行于两个世界。笔者认为犹太安息日圣化了犹太人的生活;强化犹太人的民族意识;传承了犹太教真谛。同时,犹太人的安息日观念也给非犹太人以启迪,人类的休息不只是休闲,更应注重追求超越性的价值。
【关键词】:犹太教 犹太人 安息日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B985
【目录】:
- 中文摘要5-7
- ABSTRACT7-10
- 前言10-12
- 一、安息日术语与起源12-16
- 二、《希伯来圣经》中的安息日16-20
- 三、安息日意蕴的历史变迁20-29
- 四、现代犹太思想家论安息日29-36
- 五、结语36-39
- 参考文献39-41
- 致谢41-43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43-44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4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来元;;犹太人的饮食文化[J];中外文化交流;2010年10期
2 陈俊;夏洛克:一个悲剧性人物——重读《威尼斯商人》[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1年04期
3 Unknown;薇雨;;犹太逾越节[J];疯狂英语(阅读版);2007年04期
4 黄启祥;;犹太人:选民还是弃民?——犹太教的选民观念与犹太人迫害[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5 贾向东;;罗马的古犹太区[J];世界博览;1989年10期
6 黄福武;从锡安到锡安主义——犹太人复国心路里程初探[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7 李爱勇;;宗教、教育和民族性——三位一体的犹太人[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8 刘辉萍;;犹太教困境与犹太人困境下的文化犹太复国主义[J];齐鲁学刊;2009年05期
9 黄陵渝;犹太教的生命礼仪[J];世界民族;2001年05期
10 宋立宏;;古代的犹太铭文[J];历史研究;2005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伯勇;;开封犹太人的几个问题[A];中国古都研究(第七辑)——中国古都学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1989年
2 耿f;;西方汉学界对开封犹太人调查研究的历史与现状[A];中西初识二编——明清之际中国和西方国家的文化交流之二[C];2000年
3 刘晓丹;;浅析犹太民族凝聚力的构成要素[A];2004年度全国世界民族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4 张宁;;犹太教的食物禁忌与考肖证书[A];2000年中国香料香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5 刘平;;圣化时间:超越现代性的时间建筑学——海舍尔安息日思想述评[A];中国的前沿 文化复兴与秩序重构——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青年文集(2006年度)[C];2006年
6 吕涵;;逃脱与探寻——新心理分析学下的《光之书》[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韩剑英;;论以巴冲突中的宗教因素[A];宗教与民族(第叁辑)[C];2004年
8 盖玉彪;;巴以暴力恐怖冲突原因分析[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三届会员代表会议——暨第十一届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C];2002年
9 Ralph Covell;焦玉琴;;羌人的宗教及民族渊源考[A];宗教与民族(第壹辑)[C];2002年
10 苏巧燕;;美国犹太小说《光之书》中的二项对立关系[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傅有德;传统与现代之间:犹太文化的经验与启示[N];解放日报;2007年
2 本报驻特拉维夫记者 陈克勤;流亡多难两千年 回归兴邦六十载[N];光明日报;2008年
3 杜亚雄;以色列的传统音乐[N];音乐周报;2007年
4 李文;一个历经磨难的民族——犹太人(下)[N];中国民族报;2001年
5 孙立新;对于受迫害者的历史记忆[N];文艺报;2006年
6 记者 刘洪 蒋国鹏;以紧急接收黑人犹太人[N];新华每日电讯;2003年
7 杨庆祥;学习关系民族命运[N];学习时报;2007年
8 彭梦瑶;巨款补偿大屠杀受害者,意义不在钱[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9 李彩艳、赵柯、徐庆超/编译;犹太人在大屠杀中的“创造性反抗”[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10 ;犹太人的家庭教育[N];宜昌日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潘卫;美国犹太人(1920-1950年)[D];复旦大学;2008年
2 邱文平;犹太人早期上帝观念的历史演变[D];复旦大学;2006年
3 潘光;犹太人与中国[D];华东师范大学;2000年
4 李磊;信仰与理性的汇融——斐洛思想研究[D];清华大学;2004年
5 刘金忠;犹太教复国主义研究[D];西北大学;2003年
6 徐晓冬;论斐洛的伦理神学及其核心概念自然律解析[D];复旦大学;2008年
7 魏啸飞;美国犹太小说中的犹太精神[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8 傅晓微;艾·巴·辛格创作思想及其对中国文坛的影响[D];四川大学;2005年
9 祝平;乌云后的亮光[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10 李志芬;以色列民族构建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丽;试论犹太人的安息日[D];山东大学;2007年
2 沈娟;论犹太人商业伦理及其现代启示[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3 韩玉群;“人人都是犹太人”——《店员》的主题剖析[D];黑龙江大学;2001年
4 秦瑞芳;西班牙马兰诺历史初探[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刘明生;美国犹太传统教育历史初探[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6 沈喜彭;10~12世纪的西班牙犹太人[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曾晔;犹太民族之痛[D];四川大学;2007年
8 邹小俊;施特劳斯早期犹太思想初探[D];同济大学;2008年
9 严学玉;犹太小人物寻求家园及其痛苦的历程[D];西南交通大学;2003年
10 彭垒;犹太人与二十世纪上半叶美国电影业的繁荣[D];武汉大学;2004年
本文关键词:试论犹太人的安息日,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715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3715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