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宗教论文 >

佛教语言功能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24 13:01

  本文关键词:佛教语言功能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文以佛教为例,旨在探讨宗教学视野下的语言功能种类,以及佛教语言功能的独特性。本文的意义在于,通过佛教语言和言语交际中所体现的功能可以更全面的考察语言的运用,拓宽语言学关于功能方面的研究思路和途径,使语言功能的内涵更加丰富,我们可以多视角,全方位,多层次地把握语言功能的内涵。本文研究主要采用宗教学的两种研究途径,即非信仰者的客位研究立场和信仰者的主位研究立场对宗教语言功能进行讨论。客位研究立场主要采取了历史文献法进行定性研究,主位研究立场主要采取了人类语言学的访谈法。本文试探性地把所分析的佛教语言功能分为工具性功能和构建性功能两大类。首先,本文按佛教史的顺序分别选取了有代表性的几个佛教历史时期的宗派分别予以分析,并以此来研究佛教语言的工具性功能。这包括原始佛教时期语言的伦理功能和宗教传播功能,部派佛教时期关于语言是否有反映客观世界功能的争论,大乘佛教般若学派的文字般若教化功能,中观学派所认为的语言无功能性,密宗的宗教修持的工具性功能,净土宗语言的咒术功能、摄心为戒功能、寒暄功能、情感调节功能,禅宗语言的象征性功能。然后,本文又分析了佛教语言的构建性功能,如佛教戒律语言的宗教关系构建功能,以及佛教语言通过构建崇高风格和神圣感而起到的宗教情感构建功能。最后,本文还论述了佛教语言对汉语日常词汇的构建功能。本文通过对佛教语言功能的种类探索,明晰了语言在佛教领域内的具体功能,补充并深化了语言学关于语言功能的内涵。
【关键词】:佛教 语言 功能 宗教
【学位授予单位】:黑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B948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8
  • 第一章 绪论8-11
  • 第一节 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8-10
  • 第二节 论文的结构框架10-11
  • 第二章 文献综述11-18
  • 第一节 宗教语言学研究回顾11-15
  • 一、语义分析11-13
  • 二、功能分析13-14
  • 三、生存论分析14
  • 四、生存论-本体论分析14-15
  • 第二节 语言功能研究回顾15-16
  • 第三节 我国佛教语言的研究现状16-17
  • 本章小结17-18
  • 第三章 论文研究的方法18-22
  • 第一节 研究对象18
  • 第二节 研究方法18-20
  • 第三节 分析框架20-22
  • 第四章 佛教各个历史时期的工具性语言功能22-47
  • 第一节 原始佛教时期语言功能——伦理功能22-31
  • 一、业的思想23-24
  • 二、正语——语言类业的积极化24-29
  • 三、佛教语言伦理功能的特征29-31
  • 四、佛教语言伦理功能的现实意义31
  • 第二节 原始佛教的传播方式和语言政策—充分实现佛教语言的传播功能31-34
  • 第三节 部派佛教时期有关语言本质功能的大讨论34-35
  • 第四节 大乘佛教时期佛教语言的功能35-46
  • 一、般若学派35-36
  • 二、中观学派36-37
  • 三、密宗的语言功能37-40
  • 四、净土宗的语言功能40-43
  • 五、佛教语言的象征功能43-46
  • 本章小结46-47
  • 第五章 佛教语言的构建性功能47-58
  • 第一节 佛教戒律语言的功能47-48
  • 第二节 佛教语言的宗教情感构建功能48-55
  • 一、佛教语言对宗教情感构建的途径——创造崇高风格与神圣感48-49
  • 二、佛教语言对宗教情感构建的手段49-55
  • 第三节 佛教语言的汉语日常词汇构建功能55-57
  • 本章小结57-58
  • 第六章 结语58-60
  • 第一节 主要研究成果58
  • 第二节 未来研究方向58-60
  • 参考文献60-63
  • 致谢6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陈香兰;功能主义研究概说[J];外语研究;2004年05期

2 翟丽霞;张彩霞;;皮尔斯的语言符号意指观[J];外语学刊;2006年05期

3 王铭玉;;谈语言符号学理论系统的构建[J];外语学刊;2007年01期

4 尹铁超;陆杨;;神:语言构筑的世界——再论语言非工具论[J];外语学刊;2009年06期

5 董尚文;当代西方宗教语言研究方法论分析(上)[J];哲学动态;2002年07期


  本文关键词:佛教语言功能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908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3908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436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