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宗教论文 >

炳灵寺和麦积山石窟壁画色彩与造型艺术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24 14:19

  本文关键词:炳灵寺和麦积山石窟壁画色彩与造型艺术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在中国传统绘画中,清雅逸动的写意山水花鸟和神韵与空灵的笔墨精神成就了中国绘画独特的世界地位,但这决不是中国传统绘画和绘画精神的全部。如果打破文人卷轴画观念,我们会发现真正的中国传统绘画是一个外延非常宽的概念,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和多元性。其中存留至今的佛教石窟壁画就代表了中国传统绘画很重要的一个方向。 炳灵寺和麦积山石窟是除了敦煌之外留存壁画最为集中且数量较多的两个石窟。这两处石窟保留了从五世纪初的西秦到明代十几个世纪的壁画艺术。这些壁画中凝聚了很多中国传统绘画的精华。在这些壁画中我们看到的不只是单一的笔墨神韵,而是丰富的色彩,独特有力的造型,风格迥异,场面宏大的画面及磅礴的气势和活力。它们具有超越时空、宗教内容的一种自身所具有的色彩、造型及构成等形式美感。通常认为色彩与中国绘画无关,而实际上在唐以前的中国绘画中色彩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已取得的辉煌的成就。早在魏晋的石窟壁画可以看出,那时色彩已经被作为一种主要的表达手段来运用,特别强调注重色彩本身固有的美和色彩之间相互组合的表现力。当时的画师已经明白色彩的本质不是量而是选择和关系的问题。另外墨在色彩中的重要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和重视。正是这些形成了中国传统绘画中关于色彩的基本观念。在形象造型和画面构成上并非完全追求视觉物象的外在真实和画面叙事情节的完整和顺序,而是注重物象内在的结构态势强调画面整体构成的节奏、韵律等形式美感。另外这些优秀的壁画都体现着一种强烈的力量和运动感而富有活力。 然而纵观两窟壁画,这些优秀的绘画品质在唐以后便消失了,壁画整体上走向衰落。炳灵寺明代壁画除了线条就只有线条了,整个画面显得呆板僵化,毫无生气。今天从绘画实践者的角度重新审视研究这些优秀的石窟壁画,无论对现在的中国画自身还是中国的油画发展都肯定会有重要的启发。
【关键词】:中国传统绘画 石窟壁画 色彩 造型 形式美感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K879.2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7
  • 第一章 绪论7-10
  • 第二章 炳灵寺和麦积山石窟壁的历史、风格概要10-15
  • 2.1 麦积山和炳灵寺石窟的历史关系10-11
  • 2.2 炳寻寺石窟壁画风格及历史演变11-12
  • 2.3 麦积山石窟壁画的风格及历史演变12-13
  • 2.4 两窟壁画的总体特征13-15
  • 第三章 炳灵寺和麦积山壁画的色彩分析15-20
  • 3.1 石窟壁画的色彩观念分析15-17
  • 3.1.1 传统色彩观的文化阐释15-16
  • 3.1.2 传统色彩观中的墨与色16-17
  • 3.1.3 传统色彩观中墨与线17
  • 3.2 色彩结构与色彩效果分析17-19
  • 3.2.1 装饰性色彩结构的民族性特点17-18
  • 3.2.2 装饰性色彩结构及美感规律18-19
  • 3.3 个别色彩图例分析19-20
  • 第四章 炳灵寺和麦积山壁画造型略探20-24
  • 4.1 壁画中所体现的传统造型观念与意识20-21
  • 4.2 壁画传型中的“势”与“态”及造型手法21-22
  • 4.3 画面整体构成及其特征分析22-24
  • 结束语24-25
  • 注释25-26
  • 主要参考献26-27
  • 附录27-28
  • 致谢28-29
  • 附图29-37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光福;赵瑜;;聊斋诗意例[J];蒲松龄研究;2006年01期

2 刘艳玲;;娇娜:栖居在精神家园里的一只美狐[J];蒲松龄研究;2009年02期

3 厚实;郭彤;;宫体诗与花间词文本生成背景比较解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4期

4 沃利青;;“移情”论与“意境”说比较[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5 陈祥明;;注重形式美与提高鉴赏力——中国绘画鉴赏的理论与实践[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6 洪增流,彭发胜;诗歌语言的维度:“Image”与意境的差异[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6期

7 叶旦捷;;《聊斋志异》的造境艺术[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8 俞香云;;“风清骨峻”新解——《文心雕龙·风骨》再阐释[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9 郑笠;;剥离与消解系统中成就的审美境界——从庄子“美学”到“庄子”美学[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10 吴玉红;;清秀神俊 韵逸洒脱——玄学对魏晋工艺美术风格的影响[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文;;英美诗人困境中的自觉审美精神[A];安徽省第五届“兴皖之光”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交叉学科卷)[C];2005年

2 陈建农;;六朝诗学中的人生体验与人格理想[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册)[C];2010年

3 孟庆阳;;唐前奏议文体的发展演变及其特征[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黄鸿仪;;论中国画的“内美”[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5 李锐文;;论书画同源的审美意义[A];首届中国高校美术与设计论坛论文集(上)[C];2010年

6 宋丹;俞书伟;;设计无格,,借景有因——浅谈产品中的透明性设计[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7 陈晓春;;沫若《女神》与毛泽东诗词——中国现代诗歌主体精神建构的一种模式[A];郭沫若研究三十年[C];2008年

8 黄培清;;从《红楼梦》诗歌的翻译看译诗三难[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9 黄雅峰;;南阳汉画像石、画像砖人物题材的艺术特点[A];大汉雄风——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周鼎;何辉;;还原设计本色——“绿色”视野中的设计困惑与超越[A];2010中国包装行业人力资源发展战略高峰论坛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凯波;屈骚评论与汉代文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厚平;美学视角下的文学翻译艺术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高刘巍;王世贞的园林实践与观念[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5 张欣;先秦饮食审美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刘红红;庄子思想与魏晋时期中国文艺的自觉[D];暨南大学;2010年

7 孙敏明;庄子“游”的人生哲学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8 谢华;《长物志》造园思想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9 廖述务;身体:美学的与实践的[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高志明;通感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耕耘;静观万象——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审美境界[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唐s

本文编号:3910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3910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f45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