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护国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25 14:31
本文关键词:佛教护国思想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宗教与政治是人类共生的两种社会现象,佛教护国思想是佛教在处理其与政治关系时的积极产物,因而该课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社会价值。 诸多佛教经典中都出现了“护国”一词,总体上来看,佛教经典中的“护国”不仅仅指的是拥护国王及其统治集团,它还包括护持国土及护佑民众在内,而在护国的方式上则主要有天神护国、陀罗尼护国及正法护国这三个方面,同时“护国”还作为称谓名词在佛教经典中广泛出现。当代学者也从不同角度界定了佛教“护国”的概念,在此基础上,笔者认为“护国”这一概念有狭义及广义之分,狭义上的“护国”,即佛教站在宗教的立场上,通过佛教的神灵以及特定的宗教活动来维护世俗政权的统治;广义上的“护国”,不仅指佛教维护世俗政权的利益,而且还包括佛教护持国土以及护持众生在内。佛教护国思想在本质上体现的是宗教服务于政治。 佛教护国思想最早萌芽于印度,但它真正突显和发展却是中国,这是由古代中印两国迥异的政教关系特点所决定的。古代印度是一个宗教社会,教权往往高于世俗王权,与此相反,中国自古就是一个政治社会,宗教始终处在王权之下。护国思想在中国的形成与发展,是印度佛教在传入中国后不断适应中国社会的产物,它既是佛教对世俗王权妥协与屈服的结果,也是佛教融合儒家与道教思想的结果。就佛教本身的思想资源而言‘,护国思想是与佛教的大乘菩萨行思想、报恩思想密切相关的。从佛教护国思想在中国发展的历史过程来看,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其确立和发展期,隋唐时代是其鼎盛期,宋代以后是其巩固期,近代以来是其发展的新时期。 《金光明经》是最具代表性的大乘佛教护国经典,它成立于公元3世纪中期之前的古印度,而其内容则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扩充的。《金光明经》曾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在中亚、中国及朝鲜半岛、日本等地广泛流传。其汉译本在历史上有“五译六本”,现仅存三种,即北凉昙无谶四卷本、隋代宝贵八卷本、唐代义净十卷本,对比这三个汉译本可以发现其品目、内容及陀罗尼数目都是不断增加,这也印证了其梵文原本有一个不断扩充的过程。自从《金光明经》被翻译成汉文之后,历代高僧学者对其注疏研究不断,有关该经的注疏多达几十种,可见其地位之重要、影响之深。 从其思想内容来看,《金光明经》不仅汇集了佛寿无量、三身论、忏悔灭罪、涅i谩⒖展邸⒒す⑵腥械戎匾蟪艘謇
本文编号:3940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39406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