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宗教论文 >

峨眉山—乐山大佛混合遗产的可持续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25 16:08

  本文关键词:峨眉山—乐山大佛混合遗产的可持续发展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世界遗产是指具有突出和普遍价值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是人类历史、文化与文明的象征,代表最有价值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是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山岳型“世界文化-自然遗产”不仅具有文化遗产的特点而且也具有自然遗产的特征,它使文化的悠久厚重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融为一体。峨眉山-乐山大佛符合世界遗产的第(iv)、(vi)、(x)条遴选标准,作为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在1996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峨眉山-乐山大佛做了深入的研究 (1)在对峨眉山-乐山大佛的自然与文化遗产资源进行大量的文献查阅结合实地考察、分析的基础上,对峨眉山-乐山大佛自然地理条件、地质背景、文化价值、自然价值等基本特征做了详尽的分析,并对其遗产资源的类型进行了全面的评价。 (2)从游客数量的变化以及联合国对峨眉山-乐山大佛威胁报告的变化曲线,分析了峨眉山-乐山大佛的遗产旅游发展现状,对峨眉山-乐山大佛近几年的旅游状况做了分析。进而对峨眉山-乐山大佛的旅游发展进行SWOT分析,,本文重点剖析了其遗产旅游发展的优势、劣势。 (3)将峨眉山-乐山大佛与国内其它三处混合遗产及国外部分有代表性的混合遗产,从遗产资源特征、开发保护现状、管理模式等多种角度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峨眉山-乐山大佛在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4)最后,本文得出了峨眉山-乐山大佛在遗产开发和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旨在促进峨眉山-乐山大佛遗产旅游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本文提出的解决对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教育增强保护世界遗产的自觉性;加强环境治理;建立统一的管理模式;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完善法律法规;加强遗产地数字化建设。
【关键词】:峨眉山-乐山大佛 混合遗产 可持续发展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B947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1
  • 第1章 绪论11-17
  • 1.1 研究背景11
  • 1.2 研究现状11-13
  • 1.2.1 国内研究现状11-12
  • 1.2.2 国际研究现状12-13
  • 1.3 研究意义13-14
  • 1.4 研究内容14
  • 1.5 研究方法14-17
  • 第2章 遗产旅游的可持续发展17-31
  • 2.1 世界遗产概况分析17-21
  • 2.1.1 世界遗产的概念及类型17-20
  • 2.1.2 遗产功能20
  • 2.1.3 世界遗产组织20
  • 2.1.4 世界遗产的申报及评定20-21
  • 2.2 遗产旅游与可持续旅游发展的关系21-23
  • 2.2.1 世界遗产与旅游资源的关系21-22
  • 2.2.2 旅游发展对于世界遗产的重要意义22
  • 2.2.3 世界遗产对于旅游发展的重要意义22-23
  • 2.3 遗产旅游对当地经济及社会的影响23-25
  • 2.3.1 遗产旅游对当地经济的影响23-24
  • 2.3.2 遗产旅游对当地社会的影响24-25
  • 2.4 我国的世界遗产25-31
  • 2.4.1 我国世界遗产种类及数量25-27
  • 2.4.2 我国世界遗产分布特征27-31
  • 第3章 遗产地概况及资源评价31-36
  • 3.1 遗产地概况31-32
  • 3.1.1 地理位置31-32
  • 3.1.2 地质背景32
  • 3.2 遗产的价值32-33
  • 3.2.1 自然价值32
  • 3.2.2 文化价值32
  • 3.2.3 资源价值32-33
  • 3.3 资源评价33-36
  • 3.3.1 自然风光33
  • 3.3.2 气象景观33-34
  • 3.3.3 地质景观34-35
  • 3.3.4 动植物资源35
  • 3.3.5 文化圣地35-36
  • 第4章 峨眉山-乐山大佛遗产旅游36-42
  • 4.1 遗产旅游现状36-37
  • 4.2 遗产旅游SWOT分析37-42
  • 4.2.1 优势分析37-38
  • 4.2.2 劣势分析38-39
  • 4.2.3 威胁分析39-40
  • 4.2.4 前景和机遇40-42
  • 第5章 峨眉山-乐山大佛与国内外双遗产对比分析42-49
  • 5.1 遗产特征对比分析42-46
  • 5.1.1 与国内混合遗产特征对比分析42-45
  • 5.1.2 与国外混合遗产特征对比分析45-46
  • 5.2 管理模式对比分析46-49
  • 5.2.1 与国内混合遗产管理模式比较46-47
  • 5.2.2 与国外混合遗产管理模式比较47-49
  • 第6章 峨眉山-乐山大佛的可持续发展49-58
  • 6.1 可持续发展概述49-50
  • 6.2 生态旅游50-52
  • 6.2.1 生态旅游概念50
  • 6.2.2 生态旅游特征50-51
  • 6.2.3 生态旅游意义51-52
  • 6.3 生态旅游者52
  • 6.4 面临的问题52-55
  • 6.4.1 游客数量过多52-53
  • 6.4.2 地质灾害的威胁53
  • 6.4.3 环境质量的影响53-54
  • 6.4.4 管理模式不统一54
  • 6.4.5 文化底蕴挖掘不够54-55
  • 6.4.6 遗产保护的法律不健全55
  • 6.5 解决的对策55-57
  • 6.5.1 加大宣传力度增强保护意识55
  • 6.5.2 加强环境治理发展生态旅游55-56
  • 6.5.3 建立统一的管理模式56
  • 6.5.4 深刻挖掘历史文化56
  • 6.5.5 建立相关的法律法规56
  • 6.5.6 加强遗产地数字化建设56-57
  • 6.6 结论57-58
  • 致谢58-59
  • 参考文献59-64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64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王晓玲;武当山世界遗产地资源管理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2 凌伯雄;五台山世界文化景观保护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3 刘正威;黄山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的可持续发展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4 刘娟;世界双遗黄山风景区文化遗产解读体系的建构[D];西北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峨眉山—乐山大佛混合遗产的可持续发展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942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3942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1f6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