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期般若思想探析
发布时间:2017-06-01 20:04
本文关键词:晚期般若思想探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自早期《般若经》——大、小品《般若经》成立以后,般若思想成为大乘佛教的理论基础,构成了大乘佛学的主干,贯穿于整个大乘佛教,并对整个大乘佛教的各类经典、各时期主要思想流派的形成均产生了重要影响。大乘佛教初期,这一思想在经历龙树首先理解和阐释后,以般若思想为基础和核心的中观学说得到广泛传播,尔后,印度佛教的思想家始终沿着龙树的路线,从各自的角度理解和阐释般若,展开其般若理念。大乘佛教进入中期以后,随着一批新的大乘经典的续出,如来藏思想和瑜伽行唯识思想逐渐兴起并日渐兴盛,龙树的中观学反而走向衰落,直至佛护、清辨复兴龙树之学并创立中观学派,这一时期,中观、瑜伽行、如来藏三大主流思想形成鼎立之势,而般若思想或显或暗地在这三大思想之中继续得到发展。大乘晚期,三大思想在各自发展的同时,经历了对抗、融摄乃至合流,以般若思想为立派之本的中观学派发展至瑜伽中观派阶段,最后虽复归般若,但此时的般若思想已与早期《般若经》中的般若思想有了较大差距。此外,大乘佛教晚期,密教也逐渐兴起,在大乘佛教与密教并存这一时期,般若思想除了受到大乘佛教内部其它主流思想的影响,也与密教发生交涉。同时,这一时期先后又新成立了一些《般若经》,这些《般若经》体现出来的般若思想,既受到中晚期大乘佛教三大主流思想对抗、融合的影响,也在密教背景下或主动、或被动的做出相应的调整,以适应佛教最后一个阶段——密教的到来,这是晚期般若思想发展变化的内在逻辑。在这一历史背景和般若思想内在发展逻辑的支撑下,晚期般若思想已与原始般若思想有了较大的不同。若以《大日经》和《金刚顶经》的成立时间作为划分依据,以《理趣般若经》为代表的成立于《大日经》之前的晚期《般若经》,其思想上最为显著的变化就是强调清净性、平等性,一方面以此充实般若空性构成般若之甚深义,另一方面也借此淡化般若空性堕入虚空、顽空的可能性,同时还突出了大乐思想。事实证明,在后来兴起的密教的思想体系中,晚期般若思想的这些特征均有体现,有些如大乐思想甚至成为瑜伽密教大乐思想的直接来源。而成立于《金刚顶经》之后的晚期《般若经》中,《开觉自性般若经》明显的体现出中晚期大乘佛学三大主流思想融合的痕迹并受到密教“大乐行”思想的影响,《圣佛母小字般若经》、《观想佛母般若菩萨经》则受密教的影响,将般若思想从侧重理论上的思辨和体证转向持咒、观想等简单、易行的实践和修行。总之,在受到中晚期大乘佛教三大主流思想对抗、融合以及密教思想的双重影响下,晚期般若思想或主动、或被动的做出相应的调整,以新的内涵和形态继续存在和发展,并最终融入密教。
【关键词】:晚期般若思想 清净性 平等性 密教 三大思想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B948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9
- 绪论9-17
-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9-14
- 二、选题意义14-15
- 三、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基本思路、研究方法以及创新和不足之处15-17
- 第一章 晚期《般若经》17-25
- 第一节 晚期《般若经》的界定17-19
- 第二节 《大般若经》之中的晚期《般若经》19-21
- 第三节 《大般若经》之外的晚期《般若经》21-25
- 第二章 《理趣般若经》的主要思想25-37
- 第一节 《理趣般若经》译本25-26
- 第二节 《理趣般若经》的主要内容及思想26-37
- 一、般若理趣的含义26
- 二、《理趣般若经》的主要内容26-28
- 三、《理趣般若经》的主要思想28-37
- 第三章 《开觉自性般若经》及其它晚期《般若经》的主要思想37-45
- 第一节 《开觉自性般若经》的主要思想37-41
- 第二节 其它晚期《般若经》的主要思想41-45
- 一、《五十颂圣般若经》的主要思想41-42
- 二、《帝释般若心经》的主要思想42-43
- 三、《圣佛母小字般若经》的主要思想43
- 四、《观想佛母般若菩萨经》的主要思想43-45
- 结论45-53
- 一、晚期般若思想特点45
- 二、晚期般若思想在晚期大乘佛教中的逻辑演进45-48
- 三、晚期般若思想在密教中的逻辑演进及其与密教的关系48-53
- 参考文献53-57
- 致谢57-59
-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5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孟领;;唯识三性说源流探微——兼评法相与唯识分宗说[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本文关键词:晚期般若思想探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133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4133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