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交往对云南多元宗教和谐共存的影响研究
本文关键词:经济交往对云南多元宗教和谐共存的影响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云南地处我国西南边疆,境内多元民族杂居而住,多元宗教和谐共存,是我国民族宗教关系最为和谐的地区。深入分析其文化背景,云南多元宗教的和谐共处与境内各民族、地区间的经济交往有密切联系。按照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宗教作为社会上层建筑,宗教间的相互关系必然受到经济基础的根本性制约。因此,论文从经济交往的视角,对经济交往对云南多元宗教和谐共存的影响作了研究。 论文的研究主要包括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云南省地理与人文研究。从云南多样化自然和人文条件角度考虑,从宏观层面上了解云南的地理和区位状况,把握民族分布概况和宗教信仰情况,并概括、总结出云南多元民族宗教和多元经济文化的大背景,及其相互交流的可能性和必要性。第二部分,区域间的经济交往与宗教交流研究。从历史上不同民族文化区域间通商活动的角度考虑,在中观层面上系统梳理出不同时期、不同区域间人们的经济交往,,及伴随着经济交往的宗教传播和宗教交流,从而探讨经济交往对宗教交流的影响。第三部分,不同信仰群体在日常生活中的经济交往与宗教互动研究。从区域内人们日常经济交往的角度考虑,在微观层面上调查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相互间的经济交往与宗教互动,从而分析出日常经济交往对多宗教和谐共存的影响。第四部分,经济交往与宗教关系研究。主要分析经济交往与宗教和谐的关系,并进一步探讨经济交往与宗教和谐的模式和机制,从而了解经济交往活动对多宗教和谐共处关系的作用和影响。 通过调查分析认为,在云南多元经济文化的背景下,不同地区和民族之间的经济交往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不同宗教的传播与交流,从而促进了多元宗教并存格局的形成和发展。在此基础上,不同信仰群体通过日常经济交往活动,对共同生存和发展问题的认同淡化了信仰上的差异,推动了宗教理解与互动,从而构建了云南多元宗教和谐共存的格局。论文在论证经济交往对云南多元宗教和谐共存的影响的基础上,进一步结合实际,提出了在相遇—冲突—调适—共存的宗教关系演变中,解决矛盾冲突的现实途径和协调机制,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多元宗教 宗教和谐 经济交往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B91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引言10-16
- 一、 选题的缘由10
- 二、 研究目的和意义10-11
- 三、 文献综述11-13
- 四、 研究内容与创新之处13-14
- (一) 研究内容13-14
- (二) 创新之处14
- 五、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14-16
- 第一章 云南的地理与人文状况16-24
- 一、 区位、地理状况及特点16-18
- (一) 地理区位与文化区位16-17
- (二) 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17-18
- 二、 多元经济状况及特点18-21
- (一) 经济类型的多样性19-20
- (二) 多元经济的差异性和互补性20-21
- 三、 民族宗教的分布特点21-24
- (一) 多元民族宗教的交错分布特点21-22
- (二) 多元民族宗教的立体分布特点22-24
- 第二章 区域间的经济交往与宗教交流24-40
- 一、 区域间的经济与文化交流24-31
- (一) 交通与通商24-29
- (二) 经济交流29-30
- (三) 文化交流30-31
- 二、 区域间的宗教交往31-34
- (一) 宗教传播32-33
- (二) 宗教传播中的经济与文化交流33-34
- 三、 经济交往与宗教交流的意义34-40
- (一) 推动宗教交流35-36
- (二) 加深宗教理解36
- (三) 促进宗教包容36-38
- (四) 促进多宗教并存格局的形成和发展38-40
- 第三章 不同信仰群体在日常生活中的经济交往与宗教互动40-60
- 一、 日常经济交往活动的类型和频度40-49
- (一) 生产中的相互交往41-43
- (二) 生活中的相互交往43-47
- (三) 节庆中的相互交往47-49
- 二、 日常经济交往的特点和群体差异49-52
- (一) 日常经济交往活动的特点49-51
- (二) 日常经济交往中的群体差异51-52
- 三、 日常经济交往中的矛盾冲突及原因分析52-57
- (一) 矛盾冲突的类型和表现53-55
- (二) 矛盾冲突的产生的原因55-57
- 四、 日常经济交往对多宗教和谐并存的影响57-60
- (一) 日常经济交往中宗教交流的特征57-59
- (二) 日常经济交往对多宗教和谐共存的作用59-60
- 第四章 经济交往与宗教关系60-76
- 一、 经济交往与宗教关系的内在联系及影响60-66
- (一) 经济交往与宗教交流的内在联系61-62
- (二) 经济交往中的宗教关系62-64
- (三) 经济因素影响宗教关系的途径64-66
- 二、 经济交往与宗教关系的演变进程66-68
- (一) 相遇与冲突66-67
- (二) 调适与共存67-68
- 三、 经济交往与宗教和谐的模式与机制68-76
- (一) 多元宗教的共存模式与宗教和谐69-71
- (二) 宗教互动的行为选择71-72
- (三) 矛盾调适的途径与机制72-76
- 结语76-78
- 参考文献78-82
- 附录82-89
- 附录 A 云南省宗教分布图82-83
- 附录 B 贡山县丙中洛乡示意图83-84
- 附录 C 基督教传入红河县的时间、路线及信徒分布图84-85
- 附录 D 2011 年贡山县丙中洛乡调查问卷85-87
- 附录 E 2012 年瑞丽市调查问卷87-89
- 在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及获奖情况89-90
- 后记9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叶小文;;论宗教对话、世界和平与和谐社会[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2 张志刚;;当代中国宗教关系研究刍议——基于国内外研讨现状的理论与政策探讨[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3 韩海华;周斌星;;茶马古道:民族文化之路[J];茶叶;2008年03期
4 范春彦;崔松虎;;论马克思的经济交往时空观[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5 格勒;“茶马古道”的历史作用和现实意义初探[J];中国藏学;2002年03期
6 陈文清;;多元宗教兼容并包和谐发展——以云南跨境民族为例[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10期
7 吴成立;;三江并流地区族群文化和谐存合的人类学考察——丙中洛乡的个案研究[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8 张泽洪;贝叶经的传播及其文化意义——贝叶文化与南方丝绸之路[J];贵州民族研究;2002年02期
9 杨佳鑫;;红河哈尼族传统宗教与基督教的冲突与调适探析[J];保山学院学报;2012年06期
10 舒丽丽;刘娴贤;;查腊:和谐共居的胜境——怒族社会中的多元宗教文化研究[J];怀化学院学报;2006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于宝航;;明代国内商业交通与地区间经济交往[A];中国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研究论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牟钟鉴;[N];中国民族报;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峰;亨廷顿文明冲突论的历史观剖析[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关键词:经济交往对云南多元宗教和谐共存的影响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232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4232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