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宗教论文 >

佛教的生态环保思想与实践及其现代价值初探

发布时间:2017-06-18 19:14

  本文关键词:佛教的生态环保思想与实践及其现代价值初探,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自18世纪进入工业文明以来,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和污染日益严重,使得自然界与人类生态呈现出危机的状态。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成为现今人类关心的热点问题。生物之间、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究竟应该是怎样的关系?人类究竟应该怎样对待自身以外的其他生物和自然环境?这些是生态学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 佛教由于能够圆满地解答此类问题而越来越受到瞩目和重视。佛教是生命的哲学,是一个为一切众生提供解脱的宗教文化体系,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哲学思想。佛教的生态观以及长期以来发展形成的环境保护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可以借鉴它,从纠正错误观念出发,使人们形成正确的生态意识,进而真正改善生态环境,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 论文内容共分四个部分: 首先,导言部分论述了佛教的教义教理中和宗教实践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环保思想以及研究佛教生态环保思想的现代意义。 第一章,主要针对佛教教义教理中的生态环境哲学展开详细论述。分别从佛教的缘起论、佛性论、宇宙结构论和净土信仰四个方面诠释、演绎了佛教的相关哲学理论以及这些理论在生态学研究中所具有的现代价值。在缘起论中,华严宗的“法界缘起说”是最能体现佛教的生态哲学的学说之一,它从条件互具的角度论述了世界的整体性。“业感缘起说”中的因果报应法则和六道轮回的思想不仅劝导人们行善息恶,并且把其他生物放在和人类平等的甚至是至亲的位置,重新定义人类在自然界中的地位。“缘起性空”的无我论从否定人在内的一切生命体的实体性出发,批判了人类中心主义思想。佛教认为,没有任何生命可以凌驾于其他生命之上。佛教的“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无情有性”的佛性论集中体现了佛教的生命平等观和万物平等观,有助于提升今天的现代生态意识。佛教的宇宙结构图式和成、住、坏、空的过程论思想告诉我们,生态是随因缘条件的改变而不断变化的,人类应该珍惜来之不易的生存空间,尽力防止生态恶化,推动生态的良性互动。佛教的净土是一个完美的理想世界,那里环境优美、空气清新、水资源丰富,这样一个虚构的世界对于我们今天的环境建设依然有着参照和示范的作用。 第二章重点在于论述佛教宗教实践中与生态环保有关的内容。佛教“戒杀”的精神在于尊重生命;放生有助于增长人们的环境道德意识和保护物种的多样性;推行素食可以帮助缓解今天的资源危机。佛教为破除“我执”和断绝“贪欲”而提倡的“少欲知足”、“勤俭节约”的生活方式对于铲除生态恶化的心理根源有很大的启发。景色优美的佛教寺院不仅是佛教徒追求的生态理想世界的现实见证,也是和谐生态环境的典范。 在第三章的结语中,作者对佛教的生态哲学和环保实践的现代价值做了进一步的总结及肯定。
【关键词】:佛教 生态 环境保护 缘起论 佛性论 净土 戒杀 放生 素食 寺院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B948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9
  • 导言9-12
  • 一、佛教文化中蕴含了丰富的生态环保思想9-11
  • 1、教义教理中的生态哲学9-10
  • 2、宗教实践中的环保实践10-11
  • 二、研究佛教生态环保思想的现代意义11-12
  • 1、生态环境问题的严重性11
  • 2、研究佛教生态思想的意义11-12
  • 第一章 佛教教义中的生态环境思想12-29
  • 一、缘起论中的环境哲学12-18
  • 1、条件互具的整体观:“法界缘起说”和“六相圆融”理论12-14
  • 2、因果报应的道德法则:“业感缘起说”14-17
  • 3、“缘起性空”的无我论17
  • 4、缘起论生态哲学的现代意义17-18
  • 二、佛性论中的平等观18-21
  • 1、“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的生命平等观18-19
  • 2、“无情有性”的万物平等观19-20
  • 3、平等观的现代意义20-21
  • 三、宇宙结构论中的“护器世间”思想21-24
  • 1、宇宙的结构21-22
  • 2、成住坏空的过程22-23
  • 3、“护器世间”的思想23-24
  • 4、宇宙结构论的现代生态意义24
  • 四、净土信仰中的生态理想24-29
  • 1、完美的理想世界—净土24-25
  • 2、净土思想所反映的生态理想25-27
  • 3、“人间净土”—佛寺园林的绿色示范27-28
  • 4、净土思想的现代意义28-29
  • 第二章 佛教生态环保的宗教实践29-46
  • 一、戒杀29-31
  • 1、杀生的过患和戒杀的利益29-30
  • 2、戒杀的实践30-31
  • 3、戒杀的现代意义31
  • 二、放生31-36
  • 1、经典依据32
  • 2、历代高僧大德的提倡32-34
  • 3、放生的利益34-35
  • 4、应注意的事项35-36
  • 三、素食36-38
  • 1、素食的利益36-37
  • 2、素食的现代意义37-38
  • 四、破“我执”和断贪欲38-40
  • 1、少欲知足38-39
  • 2、勤俭惜福39-40
  • 五、寺院僧团对生态环保的作用40-46
  • 1、寺院保护环境的缘起41
  • 2、佛寺美化环境的写照41-42
  • 3、保护森林植被,防御自然灾害42-43
  • 4、保存珍贵的动植物品种43-44
  • 5、现代佛教界的环保贡献44-46
  • 第三章 结语46-48
  • 参考文献48-51
  • 致谢51-52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5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盛艳;;从《鱼》看毕晓普和穆尔的生态观[J];绥化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2 郝娅杰;;从生态批评看约翰·济慈的生态观[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0年04期

3 李昆;;老子的生态观与可持续发展[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04年03期

4 董西彩;;简论佛教生态观中的和谐思想[J];传承;2007年05期

5 刘磊;;浅析伊斯兰教的生态观[J];阿拉伯世界研究;2007年05期

6 张友良;;超越传统“天人合一”生态观 树立当代可持续发展观[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7 肖华玮;;浅议道家的生态观[J];改革与开放;2011年02期

8 吴之清;原始宗教与生态环境[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S1期

9 噶玛降村;藏族传统文化中的生态观[J];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2期

10 季丽莉;;从“气”的语义场探析汉字研究生态观[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莹;;战国儒道生态观比较[A];中国哲学史学会2004年年会暨中国传统哲学当代价值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郑晓云;;佤族的自然崇拜与生态适应——关于少数民族生态观及其文化结果的考察[A];中国佤族“司岗里”与传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李国英;;21世纪我国水利发展的生态观[A];中国水利学会2001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1年

4 陈涛;;生态城建设之生态观[A];生态学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国生态学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摘要荟萃[C];2004年

5 胡家祥;;中华文化讲求生态美的哲学基础[A];全国第三届生态美学会议论文集[C];2004年

6 杜秀娟;陈凡;;马克思《资本论》的生态哲学思想解读[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7 孙昌武;;主持人语[A];中国诗歌研究动态(第四辑)[C];2008年

8 何鑫;付伟;;由佛教写经看中日历史文化交流[A];江桥抗战及近代中日关系研究(下)[C];2004年

9 王如松;;3000年来的中国人类生态观[A];青年生态学者论丛(一)[C];1991年

10 何庆;;生态观在建筑设计中的实践——山西大学环境科教楼方案设计[A];中国建筑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燕翔;伊金霍洛“生态观”[N];鄂尔多斯日报;2008年

2 饶勇;开发西部旅游应坚持科学的生态观和市场观[N];中国旅游报;2000年

3 本报记者 罗昌爱;海南农民的生态观[N];人民日报;2008年

4 周霄羽;《生态文化》的生态观[N];中国绿色时报;2000年

5 ;张掖领导干部的生态观[N];张掖日报;2009年

6 高淼;天人合一:住宅区环境设计的生态观[N];中国建设报;2004年

7 本报记者 唐先武;傣族生态观保护着西双版纳[N];科技日报;2003年

8 深圳商报记者 郝又满 张清华 通讯员 罗立群 何连连 谢庆华;每年投入亿元建设生态观澜[N];深圳商报;2006年

9 记者 王春华;沿海建设须引入生态观[N];中国改革报;2008年

10 通讯员 胡国友;打造浠水首个生态观景居住示范小区[N];黄冈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艳;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年

2 何巨峰;基于生态观的集群企业技术能力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3 赵玉;道家与儒家的生态观与审美观[D];山东大学;2006年

4 王红英;以野生动物为对象的休闲旅游影响与评价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

5 王发明;基于生态观的产业集群演进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6 刘国贞;魏晋玄学的生态观与审美观[D];山东大学;2009年

7 李瑞虹;萝斯玛丽·雷德福·鲁塞尔的生态女性主义神学思想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8年

8 刘国清;从断裂到弥合:泰德·休斯诗歌的生态思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9 李琳;中国佛教的生态审美智慧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10 杜秀娟;马克思恩格斯生态观及其影响探究[D];东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郝小芳;中国共产党生态观的形成及其意义[D];西安理工大学;2010年

2 李艳华;环境生态设计中的文化生态观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3 周益;论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及其对生态西藏建设的启示[D];中南大学;2012年

4 孟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生态观教育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5 陶静静;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及其当代观照[D];安徽大学;2010年

6 秦超然;马克思主义的生态观与当代环境问题[D];曲阜师范大学;2012年

7 张文涓;中国共产党生态观探析[D];天津师范大学;2012年

8 张径真;佛教的生态环保思想与实践及其现代价值初探[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9 陈铁军;思想政治教育生态观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4年

10 刘溪;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与当前生态环境问题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佛教的生态环保思想与实践及其现代价值初探,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6052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46052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8a7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