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宗教论文 >

主体的终结及其后——藏传佛教“人我观”与拉康“镜像理论”之比较

发布时间:2017-06-24 11:19

  本文关键词:主体的终结及其后——藏传佛教“人我观”与拉康“镜像理论”之比较,,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藏传佛教"人我观"与拉康"镜像理论"都认为主体非实存,并深入论证了此观点的正确性,完成了以理论对主体之"终结"。但终结之后,却是二者最大差异所在。"人我"认为尚存在一个超越主客的"无染真性",即不受主体所染的生命本来面目。而拉康却断定唯剩"虚无",故立实为主体的"无意识"为根本来挽救其理论危机,又辅以"愉悦"之法来尝试超越主体。这种自我妥协式的终结是不彻底的。由此可知,藏传佛教中的"无染真性"正是镜像理论所未涉及的关键点,实可作为拉康理论新生之导向。
【作者单位】: 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学院;
【关键词】主体 终结 其后 藏传佛教 人我观 拉康 镜像理论
【分类号】:B948
【正文快照】: 哲学范畴的主体,主要指人类“意识观念”的存在。它在藏传佛教中具体表达为“人我”①,在拉康②处则集中体现于“镜像”。从哲学研究的历程来看,似乎主体的存在非常清晰,如“若无世人,一切本不自有”,[1]“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等,[2]都是对主体的判说。主体被认为是裁定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詹俊峰;;拉康的精神分析理论与文化身份研究[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2年01期

2 班班多杰;藏传佛教史上的“他空见”与“自空见”──藏传佛教的思想特点及理论渊源[J];哲学研究;1995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彦顺;妙玉新论——对妙玉的精神分析解读[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2 高明玉;;洛丽塔:一朵无意识浇灌出的“镜中花”[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3 宋雪;谢劲秋;;俄狄普斯之旅——从拉康的精神分析理论看裘德的悲剧[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4 周海燕;;幻美的补偿[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8期

5 和丽伟;;爱与艺术的苦恼——试分析比较《诸神复活》与《道林·格雷的画像》[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4期

6 郑丽华;;关于拉康的结构主义精神理论批评的阐述[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4期

7 藏拉;;略论玉树地区独特的丧葬文化——天葬[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5期

8 谢苗苗;;浅谈拉康主体理论视野下大学语文课堂改革[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0期

9 申玉霞;;镜像中的自我的诞生与幻灭——用镜像理论解读《法国中尉的女人》中的查尔斯[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1期

10 习丽娟;;反思青春——从基拉尔三角欲望理论看库切《青春》[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才吾加甫;;当代新疆土尔扈特蒙古佛教高僧[A];全球化下的佛教与民族——第三届两岸四地佛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朱军;;让纪录道说——当代中国新纪录运动的语言本体论观照[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3 李臻赜;;浅谈川西高原地区藏传佛教寺院分布特点[A];古建筑施工修缮与维护加固技术交流集锦[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傅美蓉;从反再现到承认的政治[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杨郁卉;政治实践与思想干预[D];南开大学;2010年

3 钟希明;介入公共场域的知识分子写作[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李兆良;宽恕内涵的本土心理学反思[D];吉林大学;2011年

5 闫闯;制度变迁中的象征秩序[D];吉林大学;2011年

6 李军;想象性书写与边缘性阅读[D];吉林大学;2011年

7 张慧子;新媒体时代公民隐私的侵害与保护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8 张国栋;中华武术现代传承困境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9 熊宇飞;意识的世界与主体的生成[D];暨南大学;2011年

10 汪鲸;新加坡华人族群的生活世界与认同体系(1819-1912)[D];暨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石实;隐秘的参与[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健;雅克·拉康的文学伦理学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吕惠;秦文君少年小说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何承超;论视觉文化语境下的景观电影[D];湘潭大学;2010年

5 杨兰兰;宋元时期西藏止贡噶举派历史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6 刘王璐;宁玛派大圆满法与禅宗思想之比较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7 陆友平;人性乌托邦世界的理想构建与爱情悲剧的诗意化书写[D];南昌大学;2010年

8 王菲;叙述中的偏执想象[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赵丹燕;塑造与突围[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张顺吉;论60后作家的成长主题[D];吉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范文芳,汪明杰;对索绪尔有关语言符号任意性的再思考[J];外语教学;2002年03期

2 齐效斌;语言神话的建构与消解[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1994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淑静;;以镜像理论阐释米兰·昆德拉的《不朽》[J];文学教育(上);2008年05期

2 崔露什;;从拉康的镜像理论看电影及其他媒介影像的镜子功能[J];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2009年02期

3 刘晓敏;;结构主义到后结构主义:文化的沉思[J];考试周刊;2009年17期

4 郑淑娟;;伊本——“他者镜像”中的“自我”[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0年09期

5 苗雨;;《毛猿》中的自我认同(英文)[J];传奇.传记文学选刊(理论研究);2010年08期

6 李长亭;;存在的迷惘——论康拉德作品中人物的命运选择[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7 朱艳敏;;迷失的自我——杜拉斯自传体言情作品的“自我”解读[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7年10期

8 孙雁冰;;另一个自己之门——论杜拉斯及其反复重构的“情人事件”[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社科版);2008年05期

9 向弘慧;;俄狄浦斯与拉康“镜像理论”[J];大众文艺;2011年02期

10 邵文硕;;拉康镜像理论的理论来源及其理论构建[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林文静;;罗莎的自我——从拉康的镜像阶段理论读小说《大披肩》[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秦传明;汪泉弟;罗屏;;车载雨刮器电机电磁辐射干扰预测模型与实验研究[A];重庆市电机工程学会2010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记者 周波;他 九十高龄仍在带学生[N];成都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赵志民;隧道施工引起土体位移与应力的镜像理论研究以及回归方法的应用[D];天津大学;2004年

2 赵建功;基于新型MZ调制器的光载射频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熊剑;拉康镜像理论视域下《换位》中的自我认同[D];齐齐哈尔大学;2013年

2 张娟;用拉康的镜像理论解读尤金·奥尼尔的主要作品[D];中北大学;2010年

3 高路;镜像理论视阈下《接骨师之女》中的母女矛盾情结[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4 罗宁;电磁铸造复合感应器系统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5 王欣;华枝春满 天心月圆——拉康理论观照下的唐朝诗人李贺精神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6 刘蓉蓉;镜城之舞—论儿童文学的童年秘密叙事[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7 邵妍;自我毁灭后的再生[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8 潘洁;论奥凯西都柏林三部曲中的爱尔兰性[D];重庆大学;2008年

9 于青;从“镜像理论”看杜拉斯笔下完美情人形象塑造的深层意义[D];西北大学;2009年

10 张璐;奥尔罕·帕慕克作品中的“身份”问题[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主体的终结及其后——藏传佛教“人我观”与拉康“镜像理论”之比较,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780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4780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b1f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