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颇族纠纷解决的仪式维度
本文关键词:景颇族纠纷解决的仪式维度,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纠纷解决仪式不仅仅是解纷机制的外在载体,甚或就是纠纷解决过程本身。文章以维克多·特纳的阈限理论、符号理论和正反结构理论为主要分析工具,把静态描述和动态场景结合起来,深入剖析了景颇族解纷仪式的功能及合理性;并通过总结景颇族解纷仪式的四个特征进一步阐释之,目的是对当今审判仪式的完善和法律信仰的形成提供借鉴。
【作者单位】: 重庆大学法学博士后流动站;西南政法大学应用法学院;
【关键词】: 纠纷解决 景颇族 仪式
【基金】:“国家法制统一视阈下的景颇族习惯法研究”(11XFX007)的成果
【分类号】:D913;B933
【正文快照】: 千百年来,纠纷与人类的发展如影随形。从规范法学意义上来看,纠纷指“特定主体间基于利益冲突而表现出的对抗行为和状态”①。“历史表明,凡是在人类建立了政治或社会组织单位的地方,他们都曾力图防止不可控制的混乱现象,也曾试图确立某种适于生存的秩序形式。”②为了消除这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赵天宝;;探寻少数民族习惯法的公正与权威——以景颇族神判为中心考察[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2 陈金全;试论中国少数民族习惯法的性质与特征——以西南少数民族习惯法为中心的分析[J];贵州民族研究;2005年04期
3 曾令健;;纠纷解决仪式的象征之维——评维克多·特纳的《象征之林》[J];社会学研究;2008年04期
4 胡兴东;;景颇族传统山官制度下民事纠纷的解决机制[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露;吴亚楠;;略论人数不确定代表人诉讼的可行性[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1期
2 王亚明;;1949年以来中国大陆的纠纷解决机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3 曹月如;;从祖荫之下到宗教超市——冀中农村宗教变迁考察[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2期
4 曹月如;;人类学视野下的宗教研究路径探讨[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2期
5 何泉;刘加平;吕小辉;;基于洁净观的藏族居住空间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2年01期
6 徐学鹿;梁鹏;;商法风险分配机制刍议[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2年01期
7 翟继光;;税收法律关系研究[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2年02期
8 强昌文;;法理学教改的基本思路——从素质教育谈起[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2年02期
9 翟继光;;经济法责任研究[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3年02期
10 张娟;;行政诉讼简易程序研究[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玉苗;;大学章程法律性质考察[A];通过章程的大学治理[C];2011年
2 史建泉;;刑事和解与公诉权浅论[A];第二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6年
3 郭云忠;;法学实证研究的种类及其地点选择[A];第四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8年
4 秦玉娈;袁辉;唐芳;;和谐社会下如何树立国人的法律信仰[A];创新·发展·和谐——河北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8年
5 岑惠;;清代媒婆制与现代婚姻中介的制度比较分析[A];2006年度(第四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6年
6 衣文静;;判决错误对诉讼与守法的激励机制研究[A];2009年度(第七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9年
7 戴激涛;;预算法:宪法之下的财政基本法——从预算法的修订说起[A];2010年度(第八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上册)[C];2010年
8 ;效率与保障:调解机制如何在我国民事争议解决中发挥作用[A];2011年(第九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9 熊春泉;童春荣;;规范量刑与自由裁量——博弈中的纳什均衡[A];2011年(第九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10 岳天明;郝世亮;;现代化进程中少数民族妇女社会化研究及其意义——以新疆游牧少数民族妇女为例[A];2009年中国社会学年会“中国社会变迁与女性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进德;协商性司法在西方的兴起[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吴旅燕;论我国私有财产权的宪法保护[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邓继好;程序正义理论在西方的历史演进[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李国庆;解雇权限制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赵宁;罪状解释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尹伟琴;民国祭田法律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齐昕;宗教复兴背景下的新俄罗斯小说[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张东平;近代中国监狱的感化教育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梁睿;美国清洁空气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10 王员;建国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基本经验[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邵江婷;基于社区发展的我国农业生态补偿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卞晓伟;新时期我国农村纠纷的多元化解决机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杜国宏;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我国农业投资法律制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胡小伟;我国农业遗传资源保护和利用法律制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5 朱汉明;基于农民权益的植物新品种保护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6 李红颜;商人自治组织的发展及相关法律思考[D];河北大学;2007年
7 张迎芬;乐亭大鼓的民俗性探究[D];河北大学;2009年
8 窦会静;我国非政府组织参与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9 王凌艳;我国知识产权滥用反垄断法规制的思考[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10 王国涛;纳税人权利保护司法论[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刘广安;对凉山彝族习惯法的初步研究[J];比较法研究;1988年02期
2 杜文忠;神判与早期法的历史演进[J];民族研究;2004年03期
3 祝中熹;从神判到人判——漫谈獬豸与法[J];丝绸之路;2000年S1期
4 陈光国;;藏族习惯法与藏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J];现代法学;1989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根蟠;卢勋;;从景颇族看原始农业的起源与发展[J];农业考古;1982年01期
2 东耳;永生;早芒;;花筒裙的来历(景颇族)[J];华夏地理;1988年01期
3 朵示拥汤;;仉片的故事(景颇族)[J];华夏地理;1990年05期
4 雷麻腊;;景颇族习俗规范种种[J];华夏人文地理;1992年04期
5 梁多俊;;笛子[J];中国民族;1979年05期
6 兴易;;别致的情书——景颇族树叶信[J];华夏人文地理;1980年01期
7 刀麻果;陈思清;;娶亲歌(景颇族)[J];华夏地理;1982年05期
8 罗钰;;云南景颇族的旱地农业及其农具[J];农业考古;1984年02期
9 熊永忠;;景颇族DE植物信[J];云南林业;1990年04期
10 马向东;;追寻历史的轨迹——从目脑纵歌的传说看景颇族的原始社会[J];华夏地理;1990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桑耀华;;景颇族的原始宗教信仰与两个文明建设[A];民族学研究第八辑[C];1986年
2 桑耀华;;景颇族山官问题初论[A];民族学研究第五辑[C];1983年
3 龚佩华;;景颇族的山官和山官制度[A];民族学研究第八辑[C];1986年
4 肖家成;;景颇族的亲属称谓与婚姻制度[A];民族学研究第五辑[C];1983年
5 徐军;常永明;;论纠纷解决机制视野下的环境信访制度[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刘敏;;村落仪式的传承与嬗变——可邑村阿细跳月的传播现象分析[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7 邓禾;;我国自然资源纠纷及其解决机制略论[A];环境法治与建设和谐社会——2007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三册)[C];2007年
8 左梦兰;魏(钅长);;7—11岁汉族、傣族、景颇族儿童概念形成的比较研究[A];全国第六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87年
9 余建清;;网络恶搞:狂欢与抵抗——基于《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的分析[A];中国传媒大学第一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7年
10 张绍东;;佤族和景颇族创世史诗的对比[A];中国佤族“司岗里”与传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刘晓鹏;我国正推动建立多元纠纷解决机制[N];人民日报;2008年
2 记者 卫建萍 通讯员 黄旭;建立健全多元纠纷解决机制[N];人民法院报;2009年
3 忠言;苏州创新涉台纠纷解决机制[N];江苏法制报;2009年
4 记者 马珉璐;协商性纠纷解决机制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我市举行[N];廊坊日报;2009年
5 本报通讯员 何南杰 本报记者 郭晓宇;构建多元化涉军纠纷解决机制[N];法制日报;2010年
6 河南省郑州市上街区人民法院 闫振东;和谐语境下的纠纷解决机制建设[N];人民法院报;2010年
7 记者 沈刚;上海世博法庭全天候运转[N];人民法院报;2010年
8 台湾地区“司法官训练所”所长 林辉煌;疏减讼源与精致多元的纠纷解决机制[N];人民法院报;2011年
9 本报记者 吕坤良 本报实习生 赵彦杰;多元架构:和而不同谱交响[N];人民法院报;2009年
10 广西壮族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党组副书记、常务副院长 蒋浦;多元纠纷解决机制:现状与路径选择[N];法治快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慧芳;冲撞与演进:中国景颇社会百年探究[D];云南大学;2010年
2 黄安辉;中国京族哈节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8年
3 李春霞;电视与中国彝民生活[D];四川大学;2005年
4 牛静;论现代奥运会开幕式的历史演进[D];北京体育大学;2007年
5 付菠益;宣泄的仪式[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年
6 李卓;公益诉讼与社会公正[D];吉林大学;2006年
7 马国强;和谐社会视阈中的纠纷解决机制[D];吉林大学;2007年
8 李银兵;云南新平花腰傣花街节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9 刘锦春;仪式、象征与秩序[D];南开大学;2005年
10 刘海丽;弗莱文学人类学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太伟;新疆沙湾县烧坊庄纠纷解决机制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1年
2 刘佳民;我国多元纠纷解决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沈静;多元纠纷解决机制的探讨[D];复旦大学;2011年
4 李云;论我国诉讼外纠纷解决机制的完善[D];安徽大学;2012年
5 石永;论多元化民事纠纷解决机制的完善[D];内蒙古大学;2012年
6 秦思思;台湾地区多元民事纠纷解决机制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2年
7 隋华伟;农村多元纠纷解决机制构建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
8 马志萍;景颇族目瑙纵歌节的历史发展变迁探析[D];云南艺术学院;2013年
9 陈道平;权力制约视野下的纠纷解决机制[D];西南政法大学;2012年
10 席婷;甘肃省民族杂居区多元纠纷解决机制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景颇族纠纷解决的仪式维度,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782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4782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