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荣成院夼村龙王信仰与祭海仪式研究
本文关键词:山东荣成院夼村龙王信仰与祭海仪式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在山东省荣成市人和镇的最南端,坐落着一个三面环山一面向海的小渔村——院夼村。村民世代以捕鱼为生,从最初艰难的摇橹船时期到远洋捕捞的兴起,渔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唯一没有改变的是海上无法预期的风险和身处其中的孤独与恐惧。对海洋的敬畏由此产生,龙王信仰得以生发并不断传承。这一信仰贯穿渔民日常生活,表现为各种禁忌与习俗,并在谷雨节祭海仪式中得以爆发式的集中呈现,所有的活动都体现着对平安与富有的追求。渔民对大海的敬畏和对平安富足的追求使龙王信仰得以产生并相对稳定地传承,随着社会的发展也在发生着适应性的变迁。保一方海域平安的功能是维系信仰存在的根本,民间信仰的功能和发生之间便有了密不可分的联系。这一联系不仅体现在祭海活动中,也与渔民整个的日常生活密切关联。因此民间信仰发生论、功能论的研究需要结合个案进行语境与事件两方面的分析,从而揭示特定民间信仰产生、传承及变迁的动因及规律。本文共分六个部分。绪论部分首先简要叙述本文调查对象的选择及写作的缘起;其次从祭海研究、民间信仰观念与仪式二元论、民间信仰的发生论与功能论视角这三个角度进行学术史梳理,从而引出本文的写作目的及例证意义。第二部分,从自然环境、渔村男人的捕鱼生活和岸上女人的生活世界三个角度诠释龙王信仰的村落语境。第三部分,通过对院夼村信仰体系的描述阐释龙王信仰观念与祭海仪式行为之间的关系。第四、第五部分,主要从祭海仪式前的准备工作和祭海时的仪式场景两个角度对祭海活动进行深描,同时分析伴随整个祭海仪式的发展渔民内心世界的活动,并以发生论、功能论的视角探讨信仰观念在仪式活动中的体现。第六部分结语,从发生论、功能论角度论述民间信仰的产生、发展及变迁的动因及规律,认为正是渔民对于平安富足的功利性追求,促使龙王信仰在当地产生,同时龙王信仰也适应着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不断做出适应性的改变。
【关键词】:民间信仰 发生论 功能论 龙王信仰 谷雨祭海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B933
【目录】:
- 摘要11-12
- ABSTRACT12-14
- 绪论14-23
- 一、研究对象及缘起14-15
- 二、相关研究综述15-23
- (一) 祭海研究16-18
- (二) 观念与仪式的二元论研究范式18-20
- (三) 民间信仰的发生论与功能论视角20-23
- 第一章 龙王信仰的村落语境23-41
- 一、龙王信仰形成的地理、人文环境23-30
- (一) 院夼村所处行政区域的历史变革24-26
- (二) 槎山——隔绝陆路的天然屏障26-27
- (三) 黄海——渔民生活的依靠27-29
- (四) 外来船员与本地家族的融合29-30
- (五) 精英领导下的村落建设30
- 二、海上劳作中生发的龙王信仰30-36
- (一) 艰苦的摇橹船时期31-33
- (二) 充满商机的大船时代33-34
- (三) 经济转型中的信仰变迁34-36
- 三、岸上女人生活世界中的龙王信仰36-41
- (一) 阖家团圆的祈盼37-38
- (二) 女人狭窄的通婚圈38
- (三) 孕育子嗣的追求38-39
- (四) 女性劳作模式的转换39-41
- 第二章 以龙王信仰为核心的信仰体系41-52
- 一、万物有灵41-44
- (一) 动、植物崇拜41-42
- (二) 多神崇拜42
- (三) 祖先崇拜42-44
- (四) 吉祥的常物44
- 二、龙王信仰44-52
- (一) 信仰的物化标志——龙王庙45-48
- (二) 渔民生活中的禁忌习俗48-50
- (三) 岁时节日中的祭祀活动50-52
- 第三章 龙王信仰在祭海仪式前的初步呈现52-64
- 一、以妇女为主的祭祀准备——大饽饽制作53-58
- (一) 和面53-54
- (二) 发面54-55
- (三) 揉面55-56
- (四) 塑形56-57
- (五) 完成57-58
- 二、谷雨祭海的特色——整猪献祭58-63
- (一) 杀猪取腔血59-60
- (二) 去猪毛60-61
- (三) 取内脏、填塞整形61
- (四) 上色、装饰61-63
- 三、小结63-64
- 第四章 祭海仪式爆发的信仰观念64-73
- 一、祭祀仪式64-69
- (一) 放鞭炮65-66
- (二) 献祭66-68
- (三) 敬香68
- (四) 献酒68-69
- (五) 跪拜69
- (六) 烧纸69
- 二、仪式表演69-71
- 三、宴请船员71-73
- 第五章 讨论:民间信仰发生、功能论视角73-80
- 一、龙王信仰的发生73-75
- 二、祭海仪式的变化75-78
- (一) 从“谷雨节”到“开洋谢洋节”75-77
- (二) 旅游业的兴起对龙王信仰的影响77-78
- 三、功能决定发生,发生影响功能78-80
- 附录一 王氏家谱前言80-83
- 附录二 荣成民间传说——老大83-84
- 附录三 主要访谈对象基本信息84-85
- 参考文献85-89
- 一、地方文献85
- 二、专著(编著)85-86
- 三、期刊论文、学位论文86-89
- 致谢89-91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91-92
- 附表9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晓峰;;中国桃信仰民俗在日本的传播与影响[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2 色音;;建构、维系与重构——评刘道超《筑梦民生:中国民间信仰新思维》[J];民俗研究;2011年02期
3 陈勤建;毛巧晖;;民间信仰:世纪回顾与反思[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4 陶思炎,铃木岩弓;论民间信仰的研究体系[J];世界宗教研究;1999年01期
5 仇保燕;纳入信仰民俗的红、白、黄[J];西藏民俗;2001年01期
6 黄椿;布依族信仰民俗中的环保理念[J];民俗研究;2001年03期
7 罗勇;王院成;;民间风水信仰的心理解读——以赣闽粤客家地区为例[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年12期
8 吴真;;民间信仰研究三十年[J];民俗研究;2008年04期
9 才仁措;;青海共和汉藏民族杂居村落的信仰民俗——以恰藏村的个案研究为例[J];消费导刊;2009年07期
10 沈士军;;论《山海经》的植物信仰[J];歌海;201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郭志超;;百崎回族保生大帝信仰民俗的历史考察[A];惠安民俗研讨会论文集[C];1992年
2 宝贵贞;;蒙古族民间信仰的类型与问题——以内蒙古赤峰市为重点目标区域[A];宗教与民族(第七辑)[C];2012年
3 程守祯;;扁鹊信仰中的民俗象征符号类析[A];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古文分会成立30周年暨第二十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勃;《中国民俗通志·信仰志》:民间信仰世界的忠实记录[N];中华读书报;2006年
2 张祝平 浙江省杭州市社会科学院会学研究所副所长 副研究员;民间信仰的构成特征[N];中国民族报;2013年
3 福州大学当代闽台文化研究所所长 福州大学社会学系主任 教授 甘满堂;民间信仰团体建设刍议[N];中国民族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王新民;民间信仰与民众生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2 纳钦;蒙古村落多层次信仰[D];中央民族大学;2003年
3 彭维斌;中国东南民间信仰的土著性[D];厦门大学;2009年
4 张富春;中国古代祈财信仰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5 王健;明清苏松地区民间信仰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静;皖西安阳山“大山奶奶”信仰研究[D];安徽大学;2016年
2 于晓雨;山东荣成院夼村龙王信仰与祭海仪式研究[D];山东大学;2016年
3 陈瑶;民间信仰的复兴与社会适应[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4 郭建勋;变迁中的信仰民俗[D];四川大学;2006年
5 麦益姣;广西富川刘娘信仰民俗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2年
6 宫慧珉;炉神姑信仰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7 姚美云;民间信仰对乡村社会的影响研究[D];赣南师范学院;2013年
8 李高;城镇化进程中的民间信仰精英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9 陈洁琼;民间信仰与社区文化建设[D];温州大学;2008年
10 黄敏辉;从村镇寺庙看浙江民间信仰的现状[D];浙江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关键词:山东荣成院夼村龙王信仰与祭海仪式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854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4854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