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宗教论文 >

魏晋太庙神主祭祀礼仪制度考

发布时间:2017-07-04 05:16

  本文关键词:魏晋太庙神主祭祀礼仪制度考


  更多相关文章: 魏晋 太庙神主 礼仪制度 神格化


【摘要】:魏晋时期的太庙神主以国家宗教形式存在,其礼仪制度来源于《周礼》,其宗教思想则复杂的融合了地域宗教信仰与父系社会生殖崇拜的残余。因魏晋时代的变革,讨论其宗教模式和宗教思想宜从根源予以探讨,所以本文从魏晋之前的神主起源、演变、国家宗教模式探讨魏晋太庙神主的宗教礼仪制度。 以时代前后变化而言,神主崇拜起源于父系社会时期,主要考古依据便是“祖”在父系社会时期的广泛崇拜,由原始的生殖崇拜转向国家宗教模式当在周初,但神主崇拜在周初仍处于“天神崇拜”和“祖先崇拜”并举的时代,神主崇拜的人格化并不明显。明确的神主人格化崇拜其宗教形式当在秦汉时期,特点为礼制较为健全,国家祭祀体系中神主已经明确的转向对祖先的崇拜。魏晋时期大体上延续秦汉时期的祭祀礼仪制度,但由于朝代变更和兵祸连接,礼仪制度受到强烈的影响,庙制和神主受到的崇拜在一定程度上减弱。 神主与人的神格化问题,是魏晋之前的一个历史和宗教的大问题,神主正是体现魏晋之前人在宗教上逐渐占主导地位,并以国家宗教的模式予以存在。作为宗教和历史文化的载体,神主形制的变迁“祖”的崇拜到“神主”这个过程传承着男性社会的宗嗣观念,反映着社会繁衍在礼制中的重要地位。作为时代生活的精神基础—祖先崇拜成为了死者和生者得以沟通的宗教形式,帝王的灵魂以太庙神主的形式永远存在并且影响着整个国家的精神世界。 魏晋时期的太庙神主礼仪制度其探讨,有助于从国家祭祀礼仪制度上把握宗教形式,从宏观角度理解该时代人们的宗教信仰,祖先崇拜在动乱时期对人们所起到的归属感作用。
【关键词】:魏晋 太庙神主 礼仪制度 神格化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B933;K235
【目录】:
  • 中文摘要8-9
  • ABSTRACT9-11
  • 引言11-20
  • 1、选题的缘起及其意义11
  • 2、礼制方面前人研究成果综述11-18
  • 3、写作思路与理论构架18-20
  • 第一章 神主与神格化20-32
  • 1. 神主内涵的变化20-24
  • 2. 魏晋佛道交融和神主造像24-26
  • 3. 神主神格与神格的人格化26-32
  • 第二章 强烈地域性的原始神主32-41
  • 1. 区域性图腾崇拜与早期神主32-35
  • 2. 山川阻隔的早期神主35-38
  • 3 神主的早期造像与祭祀行为38-41
  • 第三章 神主与祖先崇拜的融合:“祖”与神主41-54
  • 1. 群居社会中的男性生殖崇拜与神主41-42
  • 2. 考古所见早期祖造像与神主42-49
  • 3. 生殖崇拜与早期神主的宗教目的49-54
  • 第四章 “上承天命”的神主——卜辞所见武王伐纣中神主作用与国家神主的起源54-64
  • 1. 卜辞所见神主一则54-57
  • 2. 武王舆尸中的神主57-60
  • 3. 伐商中的神主和宗教意义60-64
  • 第五章 圣人观念的产生和神主祭祀64-73
  • 1. 万物有灵观念的突破和人的神格化64-65
  • 2. 灵魂观念与尸的神化65-70
  • 3. 祭祀仪式上的祖先70-73
  • 第六章 祖先崇拜的国家宗教形态73-79
  • 1. 祖教之说73-76
  • 2. 三教之初的国家宗教与神主76-79
  • 参考文献79-86
  • 结语86-88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8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舜源;清代的宗庙制度[J];故宫博物院院刊;1987年03期

2 冯秋雁;沈阳故宫康熙与乾隆谥册宝浅议[J];满族研究;1999年02期

3 ;剧目交流之页[J];剧本;1989年09期

4 黄平;太庙:世纪末的辉煌鐡[J];天涯;1999年01期

5 郭华瑜;北京太庙大殿建造年代探讨[J];故宫博物院院刊;2002年03期

6 王铭珍;;天下第一庙太庙火事轶闻[J];上海消防;2005年05期

7 杨春民;;诱惑(外三首)[J];诗刊;2002年10期

8 臧要科;;魏晋与汉代经典诠释方式探析[J];湖北社会科学;2008年09期

9 杜文玉;宋太祖誓碑质疑[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年01期

10 江桥;有关多尔衮史料选译[J];历史档案;1987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岗;;元代大都太庙考略[A];《北京历史文化保护区文献整理与研究》课题[C];2006年

2 曾辉;;乾隆皇帝与太庙[A];中国紫禁城学会论文集(第三辑)[C];2000年

3 张瑞君;;魏晋人物品评与李白诗歌[A];中国李白研究(1992-1993年集)[C];1992年

4 邓文林;;太庙社稷坛景山大高殿的变迁[A];中国紫禁城学会论文集(第二辑)[C];1997年

5 赵克生;;明嘉靖时期的宗庙祭祀改革与庙制变革的相关性——以特享、yk、y樜行腫A];明史研究第9辑[C];2005年

6 陶新民;;魏晋审美观与李白诗歌[A];李白学刊(第二辑)[C];1989年

7 翁正石;;王弼的言意之辩[A];“中国名辩学与方法论研讨会、道家与西方研讨会、冯友兰哲学思想研讨会”优秀论文精选[C];1998年

8 赵启汉;;魏晋京都洛阳试探[A];中国古都研究(第七辑)——中国古都学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1989年

9 郑燕梅;;故宫奉先殿建筑及其祭祀[A];中国紫禁城学会论文集(第三辑)[C];2000年

10 万依;;明嘉靖年间“土木岁兴”探析[A];中国紫禁城学会论文集(第三辑)[C];200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仇海天;太庙大修引来“洋工匠”[N];西部时报;2004年

2 贾福林;建国后太庙的修缮和整治[N];中国文物报;2010年

3 记者 乌云斯琴;42年的太庙书市将与读者说“再见”[N];人民政协报;2002年

4 实习记者 张翰轩;太庙大殿区建筑修缮工程开工[N];首都建设报;2006年

5 侯杨方;被忽视的太庙[N];经济观察报;2006年

6 陈雨邋宋雯;北京奥运的“太庙情结”[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年

7 本报记者 乔欣;文物古建被占作他用,一道难解的题[N];中国文化报;2010年

8 贾福林;大众文化使太庙充满活力[N];中国旅游报;2002年

9 屈桂林;6·9“文化遗产日”[N];中华建筑报;2007年

10 胡印斌;让文物古建“闲着”不是坏事[N];工人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能;魏晋的自然主义[D];复旦大学;2011年

2 肖能;魏晋的自然观[D];复旦大学;2010年

3 马晓林;元代国家祭祀研究[D];南开大学;2012年

4 秦蓁;六朝之史学与世风[D];复旦大学;2012年

5 臧要科;三玄与诠释[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刘国贞;魏晋玄学的生态观与审美观[D];山东大学;2009年

7 孙艳庆;中古琅邪颜氏家族学术文化与文学研究[D];扬州大学;2010年

8 董晔;《世说新语》美学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9 徐洁;金代祭礼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10 傅晶;魏晋南北朝园林史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源;魏晋太庙神主祭祀礼仪制度考[D];山东大学;2012年

2 高彦;从婚姻、教育看魏晋妇女社会地位[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陈雪;魏晋表文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4 张勇华;魏晋花果草木赋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5 李敬;魏晋夙惠风尚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6 张华;唐代太庙y榶k祭祀相关问题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张海霞;魏晋军事文书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8 尹慧;魏晋园林艺术中的玄学山水观及其当代价值[D];中南大学;2010年

9 姚晨娟;魏晋“任诞”思想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10 何曙;生命的和谐[D];湖南科技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51648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51648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780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