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师道”——神圣与世俗
本文关键词:道教“师道”——神圣与世俗
【摘要】:师在中华文化的传承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人们每论及"师道"传统时,往往偏重于讨论儒家文化塑造的"师道"。然而,道教也有一套颇具特色的"师道"思想,却一直鲜有研究。目前的研究成果主要侧重于从戒律、礼仪及道教教育等方面涉及师徒传承的文献研究,尚未从师承的神学依据上进行阐释。本文拟从道教"天师"与神授的角度,将道教"天师"的神授观念放到中华文化的大背景中进行解读,从神圣与世俗两方面对早期道教"师道"进行简略的探讨。
【作者单位】: 国家"985工程"四川大学宗教、哲学与社会研究创新基地;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
【关键词】: 师道 天师 神圣 世俗
【分类号】:B958
【正文快照】: 师在中华文化的传承中具有重要的地位,然而人们每论及“师道”传统时,往往偏重于讨论儒家文化塑造的“师道”①。孔子及其门人“亦师亦友”的为学之道历来为古今学人所称道,《论语》有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②,只要在某个方面有过人之处,都能作为老师。随着儒家伦理思想的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吴羽;敦煌道经及斋文所见道教事师之礼[J];敦煌研究;2005年01期
2 伍成泉;札记:道教“师”略释[J];中国道教;2004年05期
3 王卡;敦煌残抄本陶公传授仪校读记[J];敦煌学辑刊;2002年01期
4 赵树龙;;《道士吉凶仪》所见唐代道教的丧制与服制初探[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S1期
5 吕鹏志;;唐前道教仪式史纲(一)[J];宗教学研究;2007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孔令梅;;道教承负说浅析[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2 曾维加;;道教生命哲学的内在构造及现代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3 胡秋银;刘浩;;论永和人物——以刘`晕齕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4 刘湘兰;;论儒释道梦观念对六朝志怪小说的楔入[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5 鲍新山,张其凡;北宋名臣谢泌生平及思想述评[J];安徽史学;2005年03期
6 阚绪良;吕晓玲;;“野渡无人舟自横”新解[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7 刘忠;康德的“因果观”探析——兼论与佛教“善恶报应论”比较[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8 孙浩然;道教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9 孙芳芳;;道教对魏晋南北朝人鬼恋小说的影响[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10 徐惠;;论道家文艺观对宋徽宗书画创作的影响[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德安;;道家道教的宇宙生成论教育与现代科学的发展[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2 刘永明;;敦煌占卜与道教初探——以P.2859《五兆要诀略》、《逆利占》为核心[A];敦煌归义军史专题研究四编[C];2009年
3 刘克;;汉画像石葬俗的衰亡果真是因汉末政治动荡经济萧条吗——从文化通观视角立论并以此与汉画界前辈商榷[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赤银忠;;南阳汉画中的内丹修仙术[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李立;;汉画像‘楼阁拜谒图”大树艺术组合构图意义再探[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杨孝鸿;;汉代墓葬画像中“假门”现象之探讨——兼论灵魂升天还是回归[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董良敏;;“神人操蛇”汉画像石考释[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高二旺;;由汉画解析汉代的灵魂观念[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刘小磊;鞠辉;;南阳陈棚汉代彩绘画像石墓三幅画像的考析[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黄景春;樊文星;;中国古代对火浣布之理解与认知考略[A];生命、知识与文明: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邢培顺;曹植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魏晓虹;《阅微草堂笔记》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卞国凤;近代以来中国乡村社会民间互助变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赵爱华;乱世与古小说[D];南开大学;2010年
5 潘新丽;中国传统医德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王佩环;景观概念设计中审美重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7 侯桂运;文言小说诗化特征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袁野;汉画像石造型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9 王娟;汉代画像石的审美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10 杨亭;土家族审美文化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敬宇;中国道教社会思想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付洁;道教与中国古代白话小说中的三怪系列[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汪茉莉;“青衣”及其文化语义浅析[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黄嘉敏;七月十五节俗与民间传承[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唐丽星;早期道教的行香文化[D];南昌大学;2010年
6 游云会;庐山慧远佛学思想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7 程程;养生食品的文化价值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8 周晟;《色叶字类抄》汉字词研究[D];浙江财经学院;2011年
9 袁荣蓉;生态美学视野下的企业文化建设[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10 刘银清;汉魏书牍文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丁培仁;关于早期正一道的几个问题[J];宗教学研究;1986年00期
2 张泽洪;早期正一道的上章济度思想[J];宗教学研究;2000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贵华;道p佅梢袈ǔ恰焓Ω滞鸥靶录悠路梦恃莩鯷J];中国道教;2004年02期
2 周依仁;第四十八代张天师墓志铭[J];南方文物;1986年02期
3 ;天师府道众批判“法轮功”[J];中国道教;2002年03期
4 施建伟;文化选择的艺术表现——简谈林语堂的杂文:《萨天师语录》系列[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年01期
5 郑国铨;正一天师祖庭龙虎山[J];华夏文化;1995年06期
6 郭树森;天师道的创立及其沿革[J];江西社会科学;1981年Z1期
7 王倩;;神圣的图像——神话图像结构性意义阐释[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8 蔡邦光;金溪县朱坊古墓探微[J];南方文物;1983年04期
9 张继禹;仁fx真人茔重修记[J];中国道教;2004年02期
10 宋金生;龙虎山景观与天师神威[J];中国地名;1997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莫怀戚;;写作必须让我愉快[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0.5)[C];2000年
2 鲁青青;;由“师道尊严”想到……[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3 陈巍巍;;闽台民间信仰中神圣性的构建——以保生大帝信仰为例[A];谱牒研究与五缘文化[C];2008年
4 王纪潮;;毒品与神圣[A];全国第二届毒理学史与突发中毒事件处置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陈忠;;实践:在世俗与神圣之间——“反省的实践观”及其哲学意义[A];2007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上)[C];2007年
6 卓新平;;信仰包容——全球化时代的精神共存[A];北京论坛(2010)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为了我们共同的家园:责任与行动:“信仰与责任——全球化时代的精神反思”哲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10年
7 曾晓平;;康德的“成圣”命令(提纲)[A];现代德国哲学与欧洲大陆哲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8 郑晓江;;杨慈湖之“礼”论研究[A];浙东学术与中国实学——浙东学派与中国实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李利安;;宗教力量的基本结构及其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A];当代中国民族宗教问题研究(第一集)[C];2006年
10 李久昌;;“天下之中”与列朝都洛[A];中国古都研究(第二十三辑)——南越国遗迹与广州历史文化名城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古都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余家傲;捍卫师道尊严,有话要说[N];中国劳动保障报;2010年
2 梁禾(学人);知识起源:在奥秘与神圣性之间[N];中国图书商报;2005年
3 黄美萍 农五师87团学校;放下师道尊严 走进学生心灵[N];博尔塔拉报;2009年
4 李昌鹏;田耳《漂亮老头》展现世俗众生本相[N];文艺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高剑艾;维护法的神圣性[N];山西日报;2011年
6 本报评论员 尹平平;“升级版”师生冲突折射师道尊严式微[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7 邢巧燕;妙手丹心 危难时刻显真情[N];中国航空报;2003年
8 侯德云;文学与世俗[N];文学报;2011年
9 朱振山;作家应重视人格修养[N];辽宁日报;2010年
10 陈犀禾 上海大学影视学院;作为世俗神话偶像的明星[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媛;明代国家祭祀体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2 傅利民;斋醮科仪 天师神韵[D];中央音乐学院;2002年
3 史军;冲突、和解、融合[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4 龙武维;临终关怀陪伴伦理之进路[D];复旦大学;2011年
5 姜云;韩国风流思想的历史嬗变与价值研究[D];延边大学;2010年
6 程曦;明代儒佛融通思想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7 张剑;耸立在地平线上[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8 陈奔;爱默生与美国个人主义[D];厦门大学;2008年
9 杨玲;《堂吉诃德》中的“二重奏”—论其宗教色彩与世俗因素[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10 窦存芳;宗教的神圣性与世俗化关系的人类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蓉成;艺术的神圣性简论[D];西安美术学院;2012年
2 田芳;宗教道德“神圣性”的价值分析[D];新疆师范大学;2006年
3 胡宁非;普罗提诺美学思想中的神圣与世俗[D];四川师范大学;2008年
4 王亚丽;日常生活审美化及相关文艺学问题[D];河北师范大学;2005年
5 郭雨;平民的狂欢[D];苏州大学;2007年
6 刘慧敏;天路历程[D];西南大学;2008年
7 周昕;艺术与神圣性[D];北京服装学院;2008年
8 江国兵;陶渊明心态综探[D];西藏民族学院;2007年
9 白杨;神圣与世俗[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10 薛小林;秦汉时期的郊祀封禅与皇权建设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5209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5209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