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宗教论文 >

唐代三教同节现象的文化阐释

发布时间:2017-07-15 06:52

  本文关键词:唐代三教同节现象的文化阐释


  更多相关文章: 三教 鬼节 盂兰盆节 中元节


【摘要】: 唐代儒、释、道“三教”均以七月十五日为其节日。这种现象的形成具有深层次的文化背景。过去学术界曾对七月十五节俗有所涉及,但研究工作较为薄弱,仍有许多重要问题没有弄清。从学术发展的角度来看,有必要利用传世文献和科学方法,对唐代同日而节的现象进行深入、系统的文化阐释,并对三教同日而节节俗的渊源、特点进行比较分析。 本文审视了前人的研究成果,针对三教同日而节现象研究的薄弱环节,重新搜集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在此基础上,对与唐代三教同节于七月十五日有关的几个重要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全文共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综述以往史学界对唐代三教同日而节于七月十五日现象研究的状况,包括所取得的主要成绩及存在的问题。此前对唐代七月十五日这一三教共同的节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佛门盂兰盆节的民族化、世俗化及节日期间的某些庆祝活动方面,既没有专论出现,研究工作也不全面,许多重要问题尚需重新审视。 第二部分:发掘唐代三教同日而节的史实。主要从儒学背景下的鬼节、道教的中元节和佛教的盂兰盆节三方面来论述。通过三教七月十五节日的来历,认为儒、释、道“三教”都在七月十五日过节,三教同日而节于七月十五日。盂兰盆起源于古印度,唐代的盂兰盆节是汉化了的盂兰盆节。 第三部分:探讨三教同节现象的成因。在唐代开放的政策背景下,儒、释、道“三教”并行,并且都得到长足发展,三教在鼎立状态下既斗争又融合。某种意义上,三教相争,促进了三教的互相了解,加速了三教的融合进程。三教融合的结合点是儒家伦理道德观念中最根本的伦理观——孝道,佛、道两教都积极吸收儒家孝道,形成了各自的孝亲观。 第四部分:比较分析三教七月十五日节俗的异同及三教七月十五节俗的互相影响。主要论述鬼节、中元节和盂兰盆节的基本特点和主要活动。通过分析认为,三教七月十五日扬孝有其各自不同的实践方式,佛、道两教对孝亲观的大力倡导是其世俗化的根源,也是百姓盂兰盆节、中元节与鬼节信仰合流的基础。在这一过程中,百姓对盂兰盆节、中元节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改造的作用是巨大的。七月十五节俗具有民间娱乐的性质。 总之,本文紧紧围绕唐代三教同节现象进行了系统认真地研究。结合唐代儒佛道三教思想盛行的文化背景,深入细致地分析了三教同日而节的根源,认为唐代七月十五节俗是宗教节日和世俗节日的结合点,通过这一特有的文化现象,全面揭示了三教同日而节所反映的唐代社会文化和信仰的多元化,纠正了过去流行的某些错误观点,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这一研究有助于人们对唐代文化形成正确的认识。
【关键词】:三教 鬼节 盂兰盆节 中元节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B222;B948;B958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引言8-11
  • 一、本课题研究的回顾8-9
  • 二、继续研究本课题的必要性9-10
  • 三、本文的研究目标和研究方法10-11
  • 第一章 唐代三教同日而节的史实11-30
  • 第一节 儒学背景下的鬼节11-14
  • 一、鬼节渊源11-13
  • 二、唐代的鬼节13-14
  • 第二节 道教的中元节14-22
  • 一、中元节的形成14-16
  • 二、唐代的中元节16-22
  • 第三节 佛教的盂兰盆节22-30
  • 一、孟兰盆节的来历22-26
  • 二、唐代的盂兰盆节26-30
  • 第二章 三教同节现象的成因30-55
  • 第一节 唐代儒释道并行30-42
  • 一、唐代的开放政策30-32
  • 二、儒释道在唐代的发展32-42
  • 第二节 三教的斗争与融合42-55
  • 一、三教的相争与相融43-50
  • 二、三教与七月十五日的因缘50-55
  • 第三章 三教七月十五节俗的比较分析55-67
  • 第一节 三教七月十五节俗55-61
  • 一、唐代鬼节风俗55-57
  • 二、中元节的基本特点57-59
  • 三、盂兰盆节的主要活动59-61
  • 第二节 三教节俗的异同61-67
  • 一、三教节俗的差异61-62
  • 二、三教节俗的相同之处62-63
  • 三、三教节俗的相互影响63-67
  • 结语67-69
  • 参考文献69-74
  • 致谢74-75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75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刁统菊;孙金奉;李久安;;节日里的宗族——山东莱芜七月十五请家堂仪式考察[J];民俗研究;2010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黄嘉敏;七月十五节俗与民间传承[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金跃;《岁华纪丽》与唐代民众岁时民俗[D];青岛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5427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5427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7cd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