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约皇权的神学—董仲舒宗教与政治思想浅析
发布时间:2017-07-18 04:09
本文关键词:制约皇权的神学—董仲舒宗教与政治思想浅析
【摘要】:两汉思想于中国古代思想史的长河中,堪称蔚为大观;就儒学思想脉络演进看来,更是承先启后的关键性环节,而董仲舒思想则被前贤认为是“塑造了汉代思想特性”。以往关于董仲舒研究多从哲学史、思想史的角度出发,揭示董仲舒思想在中国哲学史上的意义。 本文拟引入由文化——政治哲学的双重视角,解读董仲舒思想对汉代政治构建的意义。作者首先分析了“天”这一概念在先秦宗教体系中的演变,揭示天的概念对于政治制度构建的重大意义。进而指出天的概念构成儒家政治思想的最高范畴,并分析了在西汉初年政治思想相互竞争的局面中,儒家最终取得成功的原因。作者认为,董仲舒的政治思想的特点在于:一方面它发展了先秦儒家而来的天道信仰体系,将其精密化、系统化;另一方面它引入儒家经典之一的《春秋》作为行政立法的依据,从而建立起“超越神圣”与“历史文化”两个合法性维度,将汉代政治运转置于“高级法”的背景之下,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任意武断之治”和“官府律令之治”,使得权力运行能够更多地以儒家思想的核心——仁义为旨归。作者通过对“宪政”概念的辨析,指出董仲舒的努力实质上就是对天道宪政的建构。 作者还分析了董仲叔“复古更化”事业的成效,认为汉代某些重大政治制度的设立体现了时代环境下较为高度的政治文明。经由董仲舒为代表的西汉儒家士人的共同努力,以宗教文化的力量进而形成社会力量与政治力量,在周代封建制度土崩瓦解、秦汉王权制兴起的条件下,恢复了儒家天道信仰并部分地将封建时代的治理原则纳入到王权制的治理体系之中,对王权形成一定程度的制约。 最后,作者提出的几点结论,概括了董仲舒思想的特色与成就,及其对两汉乃至整个古典中国之政治文明所产生的重大作用。
【关键词】:董仲舒思想 政治哲学 治理秩序 文化
【学位授予单位】:首都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B929;D092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8
- 第一章 绪论8-14
- 1.1 选题价值与意义8-9
- 1.2 文献综述9-12
- 1.3 发掘儒家思想中的制度取向12-14
- 第二章 "天"观念的考察14-29
- 2.1 "天"系儒家政治哲学的最高范畴14-17
- 2.2 构筑天道的现实力量:宗教17-21
- 2.2.1 世界秩序17-18
- 2.2.2 祭祀对政治活动之影响18-19
- 2.2.3 巫卜与史官传统19-20
- 2.2.4 宗教体系中的法律20-21
- 2.3 春秋战国各家天道信仰之演变略说21-29
- 2.3.1 孔孟之坚守天道信仰23-25
- 2.3.2 天道信仰在各家的衰微与流变25-29
- 第三章 董仲舒天道宪政体系的建构29-37
- 3.1 汉初治理秩序略论29-31
- 3.2 董子思想与"宪政"31-32
- 3.3 由"元"到"天":两重合法性的建构32-35
- 3.4 春秋宪政思想的成立35-37
- 第四章 复古更化事业的效果及政治哲学意涵37-43
- 4.1. 五经博士之设立37-38
- 4.2 郡国长官察举属吏的制度38-39
- 4.3 禁止官吏兼营商业、裁抑兼并39-41
- 4.4 相对独立的相权之出现41-43
- 第五章 结论43-44
- 参考文献44-47
- 致谢4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姚中秋;;儒家法律观发微[J];南方论丛;2009年03期
2 秋风;;你可能不认识的孔子[J];南方人物周刊;2011年04期
,本文编号:5559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5559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