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宗教论文 >

临夏的清真寺文化

发布时间:2017-07-26 18:04

  本文关键词:临夏的清真寺文化


  更多相关文章: 临夏 清真寺 者麻提


【摘要】: 临夏自清中叶以来就有中国的小麦加之称,自清至改革开放,虽然历经多次政局、社会变乱、变革,传统伊斯兰文化始终未曾中断,改革开放以来,临夏伊斯兰教及其所体现的清真寺文化能够及时地适应社会变革、调整自身,以新的活力在社会发展中展现其独特的魅力。 本文是在对临夏伊斯兰文化调研基础上,从临夏清真寺的宗教文化、建筑文化、社区文化、教育文化、经济文化五个方面具体描述和分析。 宗教文化是清真寺最根本特征,礼拜和宣教构成其主体,临夏穆斯林整体信仰虔诚,礼拜人数多,宣教所起的作用大。但同时,对宣教者的要求也很高,没有一定真才实学的阿訇很难立住脚,系统宣讲教义、结合社会现实讲经既是临夏穆斯林的要求,也是伊斯兰教与社会相适应的具体实践;建筑文化的变化是社会发展变化的反映,今天临夏清真寺建筑和装饰艺术呈现出多彩、多元的风格,是临夏穆斯林传统情结与现代适应性的共同结果;社区文化在临夏清真寺文化中最具有代表性和较强的社会价值,城市社区文化因为群众居住集中、拥有共同的居住环境和社会生活,易于发挥社会管理和控制功能,社区文化建设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穆斯林社区在城市社区建设中具有独特性,以伊斯兰教精神为纽带建立起来,在穆斯林生老病死、婚丧嫁娶、交友互助、文化建设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在社会公益事业上也有作为,体现出集体的力量;临夏清真寺教育文化发展比较全面,经堂教育自明清以来几乎没有中断过,业余教育使普通穆斯林有机会了解伊斯兰教;清真寺经济文化在临夏社会经济建设中的作用不是很明显,清真寺依靠有限的寺产,以及群众各项捐助维持正常运行,这些有限的资金主要用于清真寺日常水、电、暖的支出和阿訇满拉的费用,以及清真寺之间因为搬请阿訇、清真寺建成庆典、宗教节日等互相往来时的各种费用,结余还用于公益捐助。清真寺经济来源于穆斯林,又惠及于穆斯林。 清真寺文化是一个整体系统,其所具有的文化和社会功能相互作用,推动了清真寺在现代社会的传承性和适应性。作为宗教文化大树上的一个枝丫,清真寺同样具有社会功能的两重性,既有利益穆斯林、稳定社会的作用,也会有可能产生负效应,宣教中对社会现象、对其它教派的关注方式和程度,会影响到穆斯林的团结和社会的稳定;清真寺建筑规模大,资金需求多,虽然是出于穆斯林人口增长、社区扩大的长远考虑,但仍然超出临夏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清真寺建筑除要考虑群众需求和心理满足外,朴实而实用才是符合伊斯兰教义精神的;社区建设虽有值得借鉴的价值,但其功能还远远没有挖掘出来,这与清真寺教务与寺务管理的责任与服务群众意识,,以及社区功能研究的待发展都有关系;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动力,发展教育、提高民族素质,才能实现地区的持久发展,清真寺教育的全民性和持续性以及所具有的师资、场地便利如果能和现代教育接轨,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社区群众;经济也是可以很好利用以服务穆斯林的,但其功能仍未得到发掘。 基于对临夏清真寺文化的全面考察,本文认为临夏清真寺文化是适应临夏地区民族社会经济发展大环境的,其自我管理和政府管理实现了较好的结合,如果能够深入挖掘其潜在的服务穆斯林和社会的功能,将会使清真寺在参与社会建设、稳定社会、促进穆斯林整体素质提高,发展地区经济、加强与国内、国际间文化和经济交流方面发挥更积极作用,在未来地区发展中,可以作为临夏社会发展的辅助力量予以重视。 本文的写作基本是运用宗教学、宗教社会学和宗教心理学方法,并在临夏作了三个月调研基础上,对临夏清真寺文化的全面而概括性的描述,具有一定客观性和借鉴价值。
【关键词】:临夏 清真寺 者麻提
【学位授予单位】:中央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B967
【目录】:
  • 摘要2-4
  • ABSTRACT4-9
  • 引言:清真寺之颂9-11
  • 绪论11-33
  • 第一节.临夏概况11-22
  • 第二节.临夏清真寺文化研究概述22-33
  • 第一章.临夏清真寺文化的基本内容33-44
  • 第一节.关于清真寺33-39
  • 第二节.临夏清真寺文化的基本内容39-44
  • 第二章.临夏清真寺宗教文化44-52
  • 第一节.临夏清真寺与穆斯林礼拜44-48
  • 第二节.清真寺的宣教48-52
  • 第三章.临夏清真寺建筑文化52-71
  • 第一节.临夏清真寺建筑风格52-59
  • 第二节.临夏清真寺装饰艺术59-68
  • 第三节.临夏清真寺建筑装饰发展变化的原因分析68-71
  • 第四章.临夏清真寺社区文化71-82
  • 第一节.城市社区与回族者麻提71-75
  • 第二节.临夏穆斯林者麻提75-78
  • 第三节.临夏清真寺社区功能的发挥78-82
  • 第五章.临夏清真寺教育文化82-100
  • 第一节.临夏清真寺职业教育82-88
  • 第二节.临夏清真寺业余教育88-97
  • 第三节.清真寺教育文化对临夏穆斯林的影响97-100
  • 第六章.临夏清真寺经济文化100-105
  • 第一节.临夏清真寺经济的来源和管理100-103
  • 第二节.临夏清真寺的经济支出103-105
  • 小结105-109
  • 参考文献109-115
  • 附录115-123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123-125

【引证文献】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玉君;当代撒拉族村级组织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毛丽旦木·阿不都米力克;新疆伊犁地区维吾尔族清真寺文化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0年

2 马莉;八坊回族社区社会救助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1年

3 张顺尧;甘肃伊斯兰教建筑的演变[D];同济大学;2007年

4 王萌萌;民国时期临夏城镇生活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5 买佳;清真寺在穆斯林聚居区中的功能[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6 马蓓;清真寺的空间分布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2年

7 华静;嬗变中的甘肃引大入秦灌区少数民族移民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5776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5776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737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