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宗教论文 >

生存意义的寻求

发布时间:2017-08-01 07:31

  本文关键词:生存意义的寻求


  更多相关文章: 农村基督徒 宗教应对 混合研究设计


【摘要】:宗教是人们应对日常压力、危机的重要资源,将宗教的思想和行为用于压力应对的过程正是宗教应对,这一现象在占我国基督徒比例较大的农村信徒群体中更为普遍,本研究采用结合定量与定性研究方法的混合研究设计,探索该群体宗教应对的策略、特征、心理过程及功效,理解宗教信仰在当下我国农村信徒生活中扮演的角色和本质,丰富宗教与心理健康关系研究的理论。研究结论如下: 1、我国农村基督徒表现出16种宗教应对策略——聚焦宗教、合作性的宗教应对、仁慈型的重新评估、寻找精神支持、对上帝力量的重新评估、精神不满、惩罚型的重新评估、获得教会成员或神职人员的支持、宗教帮助、宗教的方向或转换、恶魔型的重新评估、消极的宗教遵从、寻找精神联结、祈求上帝直接帮助、求主宽恕自己的罪、效法耶稣。其中“效法耶稣”是我国农村基督徒特有的宗教应对策略,在国外相关文献中未发现对此的专门论述。 2、农村基督徒宗教应对与世俗应对并用,宗教应对的使用频率更多;积极的宗教应对策略使用频率显著多于消极的宗教应对策略;不同年龄、受教育程度、信仰类型基督徒的宗教应对差异显著。 3、宗教内的社会支持、教义提供的解释系统、对人格化上帝的依恋、宗教行为是参与宗教应对过程的重要因素,他们作用于宗教应对的不同阶段并发挥着各自的功能。 4、宗教应对的效果凸显在“获得内心的平静”。在控制了人口学变量后,有关神的积极应对、宗教内的人际支持或利他有助于增强农村基督徒的主观幸福感,其它因子作用不显著。宗教应对与宗教性显著相关,有关神的积极应对、宗教内的人际支持或利他可以增强宗教性,而对上帝的不满或质疑则会降低宗教性。
【关键词】:农村基督徒 宗教应对 混合研究设计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B91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9
  • 1 引言9-11
  • 2 文献综述11-33
  • 2.1 背景资料11-13
  • 2.2 应对研究13-20
  • 2.2.1 应对的含义13-14
  • 2.2.2 应对理论14-17
  • 2.2.3 应对的分类及测量17-20
  • 2.3 宗教和应对的关系20-21
  • 2.3.1 宗教本身就是为了应对人们在生活中面临的各种威胁而产生20-21
  • 2.3.2 宗教常常成为信众应对苦难的一种资源21
  • 2.4 宗教应对21-33
  • 2.4.1 宗教应对的含义21-22
  • 2.4.2 宗教应对的理论22-24
  • 2.4.3 宗教应对的策略和测量24-28
  • 2.4.4 宗教应对的相关研究28-33
  • 3 问题提出与研究思路33-38
  • 3.1 预研究及实践问题33-35
  • 3.2 研究问题及目的35-36
  • 3.3 研究方法36-37
  • 3.3.1 定量研究的局限36
  • 3.3.2 定性研究的局限36
  • 3.3.3 采用多元方法的混合研究设计36-37
  • 3.4 研究思路37-38
  • 3.5 研究意义38
  • 3.5.1 理论意义38
  • 3.5.2 现实意义38
  • 4 质性研究38-52
  • 4.1 为何选择质性研究38-39
  • 4.2 进入现场39-42
  • 4.2.1 研究对象与抽样39
  • 4.2.2 研究对象所在社区39
  • 4.2.3 研究方法39-40
  • 4.2.4 资料搜集过程与分析策略40-42
  • 4.3 材料的整理与分析42-52
  • 4.3.1 农村基督徒生活中的压力源42-43
  • 4.3.2 农村基督徒所采取的宗教应对策略和特征43-48
  • 4.3.3 宗教应对的过程及功效48-52
  • 5 宗教应对的定量研究52-79
  • 5.1 农村基督徒宗教应对问卷的编制52-63
  • 5.1.1 研究目的52-53
  • 5.1.2 研究方法及程序53-54
  • 5.1.3 结果与分析54-62
  • 5.1.4 讨论62-63
  • 5.2 西部农村基督徒宗教应对的特点63-72
  • 5.2.1 研究目的63
  • 5.2.2 研究方法和工具63-64
  • 5.2.3 研究程序64
  • 5.2.4 结果及分析64-70
  • 5.2.5 讨论70-72
  • 5.3 宗教应对对宗教性、主观幸福感的影响72-79
  • 5.3.1 研究目的72
  • 5.3.2 研究方法和工具72-74
  • 5.3.3 研究程序74
  • 5.3.4 结果及分析74-77
  • 5.3.5 讨论77-79
  • 6 综合讨论与结论79-83
  • 6.1 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结果的印证及补充79-82
  • 6.1.1 宗教应对的策略及特征79-81
  • 6.1.2 宗教应对的过程及功效81-82
  • 6.2 总的研究结论82-83
  • 7 研究不足与展望83-84
  • 参考文献84-90
  • 附录90-94
  • 后记9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占江;;“基督下乡”的实践逻辑——基于皖北C村的田野调查[J];重庆社会科学;2007年09期

2 林彬;略论宗教信仰的心理功能[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3 王步贵;基督教在甘肃的传播和影响[J];甘肃社会科学;1997年02期

4 陈绿平;刘学兰;;西方关于宗教与心理健康研究的现状及趋势[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5 李桃,周晶;应对理论、分类及研究取向综述[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6 姚米佳,王剑华,刘宏全;西安地区基督教信众状况调查分析[J];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7 程俊飞;刘宪俊;;基督教在晋南农村盛行的实证研究——以晋南A村为例[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8 周国黎;;宗教定义的理论研究[J];世界宗教研究;2007年04期

9 黄希庭;;压力、应对与幸福进取者[J];西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10 叶一舵,申艳娥;应对及应对方式研究综述[J];心理科学;2002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邢占军;中国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量表的编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罗锡莉;大学生就业压力应对方式问卷的编制与实测[D];西南大学;2008年

2 孙桃芳;自考生的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60312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60312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80b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