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安般若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03 18:14
本文关键词:道安般若思想研究
【摘要】:道安一生致力于佛教的传播与弘扬,大力倡导佛学般若思想,并将其与魏晋玄学相结合,形成了自己的般若学思想。本文根据《出三藏记集》收录的道安有关的注述及《高僧传》对道安的记载,并结合其他学者对道安的研究成果,力图对道安的般若思想进行较为系统的梳理与研究。 道安师从佛图澄,在佛图澄处主要习得小乘禅数学,他自己一直主要致力于大乘般若的研究。在“石氏之乱”后,道安率领同学及徒弟离开邺都,经历了一段颠沛流离的生活。在这段时期,道安继续研习般若经典,写出了很多般若经典的译注。在襄阳、长安的时期里,道安拥有极高的声望与地位,他利用自己的优势,组织译场,翻译佛经,对不同译本的般若经典进行比较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他认为研究般若经典不能仅仅用考文察句的方法,而是要拨开繁复的文句去体会其中的精神奥妙,这样才能把佛法般若与实践相结合。 道安般若思想的产生有其客观条件。魏晋时期,玄学盛行,文人雅士都热衷于研究玄学,使得玄学成为一时的风尚之学。同时,佛教经过汉代的传播到了魏晋时期,佛教进入了一个快速传播时期,要使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佛教,佛教必须依附中国本土文。具体到魏晋时期,也就是必须依附于玄学,从思想背景来看,道安般若学便是佛玄合流的产物。道安的般若思想的产生也有其主观条件。道安本人熟读儒道经典,具有良好的儒道学术修养。同时,道安明白佛学只有积极迎合文人大夫的喜好,才能立足于东晋王朝并得到发展。因此,他自己大量使用玄学术语去解释佛学的经典,最终形成了他的般若思想。 道安般若思想继承了印度大乘般若学认为诸法“性空幻有”的观点,同时并融合了魏晋玄学的“贵无派”的观点,形成了自己的般若空观思想。道安注重般若经的研究,般若学发展经历了“格义”这个阶段后,到达了“六家”阶段,道安吸收了贵无派的“天下之物,皆以有为生。有之所始,以无为本”的观点创立了本无宗,以无为本为立宗学说,道安认为,一切诸法本性为无,本无就是虚幻不实的;道安认为现实的此岸世界是“卑高有差”的,彼岸世界是“本末等尔”的,要从此岸世界达到彼岸世界才是佛法的追求境界。因此,道安提出要修行般若学,习得般若智慧,遵从戒、定、慧,以修得大道。 道安般若学思想对慧远产生了重要影响,庐山慧远继承其师道安的般若学业,大力发展毗昙宗,一直到唐才开始出现衰败之势。道安也是中国佛教史上著名的佛教学者和东晋时期佛教领袖,对中国佛教的发展及后来佛教僧团的规范起到了奠基作用。
【关键词】:道安 般若学 性空 六家七宗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B949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0
- 引言10-13
- 第一章 道安般若思想的理论渊源13-23
- 第一节 印度大乘佛教对道安的影响13-15
- 一、印度大乘佛教发展概况13-14
- 二、印度般若空观对道安的影响14-15
- 第二节 般若学在中国的传播与佛玄合流15-23
- 一、印度大乘佛教向中国的传播15-16
- 二、玄佛合流思潮16-19
- 三、般若学在中国的发展与“六家七宗”的建立19-23
- 第二章 道安般若思想的形成与发展23-33
- 第一节 道安般若思想萌芽阶段24-26
- 一、出家拜师初识般若24-25
- 二、师事佛图澄接受佛学25-26
- 第二节 道安般若思想发展阶段26-28
- 第三节 道安般若思想成熟阶段28-33
- 一、居襄阳时研习般若28-30
- 二、居长安研习般若30-31
- 三、道安圆寂之疑惑31-33
- 第三章 道安般若思想的主要内容33-45
- 第一节 般若“本无”思想33-37
- 一、缘起论34-35
- 二、真如、法身、真际观35-36
- 三、以无为本36-37
- 第二节 道安的般若修行思想37-41
- 一、道安般若修行的目标38
- 二、道安般若修行的方法38-41
- 第三节 道安般若思想与“六家七宗”41-45
- 第四章 道安思想对后世的影响45-47
- 结语47-48
- 参考文献48-50
- 致谢50-51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5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自强;从“格义”到“得意”──佛教般若学与魏晋玄学交融的主线[J];佛学研究;1999年00期
2 王雪梅;;道安“同愿生兜率”之人物考[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3 高玉春;;“东方圣人”释道安[J];高校社科动态;2010年01期
4 张彤磊;;玄佛互涉视域下道安“本无”与“性空”思想辨析[J];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5 刘孟骧;道安:从玄学二元论到般若反二元论[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2期
6 武宗华;;铨品译才 标列岁月——从释道安的《综理众经目录》特点看其学术地位[J];图书情报论坛;2007年02期
7 袁仕萍;;20世纪80年代以来释道安研究综述[J];襄樊学院学报;2009年09期
8 袁仕萍;谢光辉;;道安佛教哲学思想探微[J];襄樊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9 韩国良;;释道安与魏晋玄学[J];宗教学研究;2008年04期
10 李霞;中国佛教解经方法的演变[J];中国哲学史;1998年02期
,本文编号:6156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6156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