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林启示哲学中的存在论四讲
本文关键词:谢林启示哲学中的存在论四讲
【摘要】:晚期谢林哲学在批评黑格尔以"逻辑学"为基础的概念思维还只是单纯"否定的哲学",没有回到实事本身,没有达到"实定的东西"(Positive)基础上,提出了哲学要不被边缘化,就要回到实事本身(zur Sache selbst),成为"实定的哲学"之口号。但哲学如何回到"实事"本身与"实定的东西"呢?实际上就是回到原初的生活本身。这种生活既是"自然的"也是与"神"联系在一起的(超自然的)。"神话哲学"(Philosophie der Mythologie)以"多神论"(Polytheismus)揭示了人类这一"原初生活"的本相,而"天启哲学"(Philosophie der Offenbarung)的"一神论"(Monotheismus)作为神话哲学的结果,将人类原初的生活从本原的"存在结构"中直观为人格的、历史的活动,因而"是历史哲学的最高凯旋"。"天启哲学"于是既是人类生活之原初的存在论,这种"存在论"以人神共有的"面向未来"的"我将是我将要是的"为其生存路向,从"将是什么"(was sein wird)出发把"自为的东西自在地存在着"的"完善的精神"把握为纯粹的存在本身,绝对的本原,先于一切可能性的绝对现实性,一切存在着的绝对在先的"潜在势力"(Potentialit錬t)。于是从中可以区分出作为"第一潜在"(erste Potenz)的能在(sein K錸nnen);作为第二潜在的"必在"(sein Müssendes)和作为第三潜在的"应在"(sein Sollendes)。这样的"存在结构"将能揭示出实存进程中一切可能的存在关系,于是也就构成了神的"三位一体"之结构。自为自在的"能在"(自由)存在论也就成为天启神学之"神"所"启示"出来的"完善精神"的生命历程。对此"神"的信仰的确实性与存在本身的"实事"之开启,共同构成了人类生存的"实定性",进入了人类生活本真的现实性。
【作者单位】: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
【关键词】: 谢林 天启 存在结构 能在 必在 应在
【基金】: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西方道德哲学通史研究”(项目号:12ZD122)的前期研究成果
【分类号】:B921
【正文快照】: 第一讲先生们,今天我开始的这一讲演,是要把它作为我迄今为止的所有讲演、也即你们中这么多人以毅力和爱一直坚持听的这些讲演的目标来看待的。我迄今为止的所有讲演处在相互联系中——它们针对的是一个体系的逐步发展, 这样一个体系,但愿它强大得足以构成生活的实验——足以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尊武;恩格斯对谢林启示哲学的批判及对我们的启示[J];南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01期
2 侯西安;谢林自然哲学的二重属性及其对科学发展的影响[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4期
3 程远,段圣玉;生命深处的神秘瞩望——谢林悲剧审美观新探[J];枣庄师专学报;2000年06期
4 舒远招;谢林早期哲学的原则和体系结构[J];益阳师专学报;2002年01期
5 谢地坤;从原始直观到天才直观——谢林《先验唯心论体系》之解读[J];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6 ;最无私的前锋——谢林汉姆[J];体育世界;1997年10期
7 王修和;两种不同的哲学原则及其归宿——兼论谢林与黑格尔哲学的差异[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年04期
8 马进;现代非理性主义的第一次理论表述──谢林哲学中的非理性主义思想[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05期
9 贾泽林;悼念A·古雷加[J];书屋;1997年02期
10 邓安庆;也谈从理性到非理性的转折——兼与刘景泉同志商榷[J];广东社会科学;199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地坤;;自由与宗教——从谢林的“自由论”谈起[A];“理性、信仰与宗教”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倪梁康;;Transzendental:含义与中译[A];康德哲学及其现代意义——纪念康德逝世20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宛小平;;庄子美学和谢林艺术哲学的比较——兼谈哲学和美学关系的几种典型样式[A];美学在中国与中国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张永林;;回忆在敌占区开设粮行[A];联抗战友忆联抗[C];1997年
5 ;Index of Authors and Chairpersons[A];第十九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一)[C];2000年
6 瞿麦生;;论经济逻辑学的必然性[A];第二届海峡两岸逻辑教学学术会议专辑[C];2006年
7 王鑫;;奥斯特的物理实验教育思想研究[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8 曾志;吴海波;赵少华;吴诚;谢林修;;阻水五类缆的研制[A];中国通信学会2002年光缆电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9 ;作者索引[A];第四届全国高聚物分子表征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10 ;《民间组织理论探索》编委会[A];民间组织理论探索——广西民间组织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黑龙江大学 张园;谢林带我们重回“艺术”[N];光明日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胡彬;谢林:让病人放心托付生命[N];中国中医药报;2011年
3 徐树才 黄道钦;“让全村的人都富起来”[N];福建日报;2005年
4 刘俊;弱点公示 帮我找到方向[N];西南电力报;2007年
5 杨彬 本石巫果 本报记者 尹瑶;修路办教育 生活更甜蜜[N];乐山日报;2007年
6 本报记者 赵先杰;闯出一片新天地[N];安徽经济报;2003年
7 李天有;谢林对微观动机与宏观行为的非数理博弈解析[N];中国经济时报;2005年
8 张兮兮;“问题官员”神速复出冲击公众神经[N];工人日报;2009年
9 北京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法学博士 徐爱国;“以宪法的名义”[N];人民法院报;2002年
10 ;运用博弈论分析冲突与合作本因[N];中国证券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黄振地;“自我”的形上建构[D];吉林大学;2007年
2 崔巍;先验哲学中的想象力学说[D];吉林大学;2006年
3 张园;谢林艺术哲学及对马克思美学思想的影响[D];黑龙江大学;2010年
4 刘宏九;“升腾”与“沉降”的形而上学命运[D];吉林大学;2008年
5 田忠锋;形式逻辑前提批判[D];吉林大学;2008年
6 徐晓庚;黑格尔关于造型艺术一般问题的考察[D];中央美术学院;2006年
7 曾思艺;丘特切夫诗歌美学[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8 黄文前;自由意志——叔本华哲学思想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9 汤拥华;先验论美学批判[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孟令卓;谢林艺术理论的形而上学蕴涵及实质[D];辽宁大学;2011年
2 孟令卓;谢林艺术理论的形而上学蕴涵及实质[D];辽宁大学;2011年
3 陈海燕;谢林美学思想述评[D];安徽大学;2004年
4 孟晶;谢林前期艺术哲学初探[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5 张文圣;论谢林的同一哲学[D];吉林大学;2009年
6 孙文婧;歌德诗学中的抒情诗概念[D];黑龙江大学;2007年
7 王鹏飞;青年黑格尔的思想历程[D];苏州大学;2008年
8 化铉;论欧洲浪漫主义美学与浪漫主义绘画[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9 程雯慧;中国古代船舶的审美特征[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10 张志英;关于巴赫《恰空舞曲》的分析与演奏[D];西安音乐学院;2006年
,本文编号:6164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6164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