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对话和公共空间
本文关键词:宗教对话和公共空间
【摘要】:本文拟从已有的宗教对话理论出发,针对宗教对话背后的真理观念和对话标准进行反思,指出宗教对话面临的理论困境及其实践品质。在此基础上,作者尝试指出:宗教对话应该走出"范式"的迷思,打破对"身份"的执着,以实践为导向,坚持开放的对话理性,并在对话中相互学习、相互转化。为此,宗教对话需要进入公共空间,并与公共宗教/神学的建设结合起来,真正转化为信众或公众实践生活的灵性或道德资源。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 对话 范式 多元主义 实践 公共空间
【分类号】:B920
【正文快照】: 当今世界是一个多元文化并存的世界。随着资本和经济的全球化,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也日益频繁,由此带来的文化之间的融合和冲突也日益凸显。在此过程中,文化并没有简单地对应为一种均质性的全球化,而是呈现出一种多样化或多元化的特征。商业领域提倡的“全球本土化”(glocaliza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晓朝;;不同语境下的宗教公共性及其对当代中国宗教之意义[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陶金;;世界文明对话与东方佛学智慧——池田大作宗教对话思想探析[J];世界宗教文化;2014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郑生忠;社会转型时期我国西部少数民族宗教问题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俎松松;对塔可夫斯基电影中宗教因素的探求[D];东北师范大学;2014年
2 熊薇薇;论《少年Pi的奇幻漂流》中的魔幻现实主义特征[D];江西财经大学;2014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苏塔难陀;;跨宗教对话及佛教在追求世界和平进程中的作用[J];法音;2006年05期
2 ;宗教对话的启示[J];中国宗教;2006年12期
3 叶荫茵;;关于宗教对话的人类学探索[J];中国宗教;2007年07期
4 张志刚;;论五种宗教对话观[J];世界宗教文化;2010年02期
5 东方朔;在神言与人言之间──宗教对话的理论难题[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6 何光沪;宗教对话问题及其解决设想[J];国外社会科学;2002年06期
7 思竹;雷蒙·潘尼卡宗教对话思想简论[J];世界宗教研究;2004年03期
8 任继愈;现代文明与宗教对话[J];中国宗教;2004年12期
9 李建欣;“现代文明与宗教对话”中日学术会议召开[J];佛学研究;2004年00期
10 张建军;;逻辑与宗教对话[J];江苏社会科学;2006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安平;;宗教对话:从理解、合作到自身发展[A];宗教对话与和谐社会(第三辑)——第三届“宗教对话与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张祥龙;;宗教范式与宗教对话[A];诠释与建构——汤一介先生75周年华诞暨从教50周年纪念文集[C];2001年
3 卓新平;;积极参与宗教对话,努力建设和谐社会[A];对话:中国传统文化与和谐社会[C];2009年
4 张志刚;;从宗教实践论看宗教对话的晚近动向——论保罗·尼特提出的第五种宗教对话模式[A];对话:中国传统文化与和谐社会[C];2009年
5 陈声柏;;第二届“宗教对话与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综述[A];对话:中国传统文化与和谐社会[C];2009年
6 陈声柏;田飞;;第三届“宗教对话与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综述[A];宗教对话与和谐社会(第三辑)——第三届“宗教对话与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孙清海;;“多元”与“排他”:生存视角下宗教对话的可能性问题[A];基督教思想评论(第十八辑)[C];2014年
8 李林;;从“它”到“我们大家”——史密斯论宗教对话的六重境界[A];国学论衡(第五辑)[C];2009年
9 赖品超;;和谐社会作为宗教对话的目的与主题:中国处境与西方理论[A];对话:中国传统文化与和谐社会[C];2009年
10 罗秉祥;;立足中国西北,再思宗教对话与传统文化[A];对话:中国传统文化与和谐社会[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陆达诚;宗教对话与全球化[N];中国民族报;2004年
2 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学院教授、博导、副院长,,中央民族大学“比较经学与宗教间对话”创新引智基地研究员 游斌;宗教对话 从经典互读开始[N];中国民族报;2011年
3 李建欣;“现代文明与宗教对话”中日学术会议召开[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4 中国人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张践;多元宗教对话与世界各民族和谐共生[N];中国民族报;2010年
5 何光沪;宗教对话的历程[N];中国民族报;2006年
6 张践;儒学与世界宗教对话[N];中华读书报;2006年
7 彭国翔;儒家传统、宗教对话与世界和平[N];中华读书报;2006年
8 杨桂萍;伊斯兰多元主义与宗教对话[N];中国民族报;2006年
9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 李林;文明的交融[N];中国民族报;2010年
10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美国的佛教:西方社会与亚洲佛教的转型”负责人、北京大学教授 李四龙;佛教在美国的传播及其特点[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蓉;保罗·尼特的宗教多元论与宗教对话思想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曲丽明;宗教对话视域中的《妙法莲华经》[D];山东大学;2009年
2 赵玉娇;交往与对话—文明、宗教冲突的解决途径[D];贵州大学;2007年
3 李圆圆;从多元的宗教关系理论走向不二论的对话实践[D];浙江大学;2011年
4 李建平;对话的生命:关系自由与他者——马丁·布伯的对话哲学[D];浙江大学;2009年
5 徐晓燕;通往自我理解的深处[D];浙江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6195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6195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