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宗教论文 >

佛教唯识宗的心灵哲学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08 16:16

  本文关键词:佛教唯识宗的心灵哲学思想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唯识学 心灵哲学 佛教心灵哲学 法舫法师


【摘要】:本文研究对象是法舫法师的唯识学著作,研究重点是其中的心灵哲学思想,试图用心灵哲学的理论框架梳理、重构法舫法师的唯识哲学。 围绕这一重点,文章论证过程如下:第一章主要说明佛教唯识宗对心理现象的分类和扫描,即八识心王以及五十一心所。所谓五十一心所,是“心所有法”的简称,为心所生,为心所有。心所法涉及心理活动的种类,包括一般心理、特殊心理和应用心理等。佛教分析心理活动在于作为修养身心的借鉴,以增长佛教智慧,达到人生的解脱,所以特别重视对特殊心理现象的分类和分析,如对善心和恶心的论述最为细致详尽。然后介绍了法舫法师对心理现象的本质分析。 第二章主要阐述了法舫法师对“我”和狭义的“心”即阿赖耶识的理论,并将西方心灵哲学和佛教唯识宗“心”的思想进行对比分析,将唯识学在心身问题上的创新观点析出。 第三章主要是从东方心灵哲学价值论的角度,介绍了佛教唯识宗心灵的功用,挖掘和开发人心生来就有的价值,目的是为了追求心灵的轻安和人生的解脱。 最后,在对全文资料梳理的基础上,总结了法舫法师唯识学的研究特点并给予了评价。不仅为了彰显出法舫法师思想的独特性、深刻性,也以期唤起学界、教界对法舫法师及其思想的研究与重视。
【关键词】:唯识学 心灵哲学 佛教心灵哲学 法舫法师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B948
【目录】:
  • 内容摘要6-7
  • Abstract7-9
  • 导言9-11
  • 第一章 唯识宗心灵哲学的心理现象学问题11-18
  • 第一节 唯识宗对心理现象的分类和扫描11-16
  • 第二节 法舫法师对心理现象的本质分析16-18
  • 第二章 唯识宗心灵哲学的本体论问题18-27
  • 第一节 法舫法师对“我”的破斥18-20
  • 第二节 唯识学中狭义的心灵——阿赖耶识20-23
  • 第三节 与西方心灵哲学的比较23-27
  • 第三章 唯识宗对心灵哲学功用的探讨27-33
  • 第一节 破“我”执的理论和实践27-28
  • 第二节 “唯识三性观”的修持观法28-31
  • 第三节 转识成智31-33
  • 第四章 法舫法师唯识学研究特点及生平、评价33-39
  • 第一节 法舫法师唯识学的研究特点33-34
  • 第二节 法舫法师生平与评价34-39
  • 参考文献39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蕴华;佛教中“摩登伽女”原型与《聊斋志异·乐仲》篇之渊源探讨[J];蒲松龄研究;2002年02期

2 许宁;论马一浮《老子注》中的“以佛解老”思想[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3 詹志和;二元合一:佛学本体论与美学本体论的共相[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4 丁以寿;宋明时期佛教特征[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1994年02期

5 于川;;浅析佛教的偶像崇拜[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6 付长珍;宋儒境界的价值蕴涵[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7 张勇;论《庄子》“环中”的美学意蕴[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8 李新;干成俊;戴兆国;宣庆坤;;回归经典教育 倡导人文教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课程教学笔谈[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9 梁小兰;;沈从文笔下的观音意象——试论佛教文化对沈从文创作的影响[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3期

10 刘娜;;浅谈“春秋笔法”在《西游记》中的运用[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赖品超;;文化全球化与中国佛教对现代科学及基督宗教的回应[A];全球化下的佛教与民族——第三届两岸四地佛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李向平;;缘分·功德·共同体——中国佛教信仰的私人性与社会性[A];全球化下的佛教与民族——第三届两岸四地佛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陈胜;;全球化视角下省察中国近代佛教人世思想及其现代启示[A];全球化下的佛教与民族——第三届两岸四地佛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丛杭青;阮奔奔;;外延心智——修正传统心智概念的局限性[A];全国科学技术学暨科学学理论与学科建设2008年联合学术年会浙江大学论文集[C];2008年

5 符征;;神经作为一种计算——邱奇兰的神经主义及其批判[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6 程群;;“随自意三昧”及其当代意义[A];第二届中国南北哲学论坛暨“哲学的当代意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何志国;;汉晋佛像研究综述及展望[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白龙飞;邱环;;儒学变革与中国古代科技[A];孔学研究(第五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五次学术研讨会暨海峡两岸第三次孔学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9 单纯;;论“新理学”体系中的法哲学思想[A];国际儒学研究(第十七辑)[C];2010年

10 于化民;;“一二一”运动中的西南联大教授会与教授们[A];知识分子与近现代中国社会[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文辉;语言评价理论的价值哲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张美宏;生生之道与圣人气象:北宋五子万物一体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罗骧;慧远与东晋佛教的变迁[D];南开大学;2010年

4 王伟;《吕氏春秋》体道和治道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赵庆灿;新理学与中国哲学的现代转型[D];南开大学;2010年

6 张晓翔;汉传因明的传承与发展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吕伟;体用之间[D];南开大学;2010年

8 孙敏明;庄子“游”的人生哲学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9 拉特(Rev. Kallanchiye Rathanasiri Thero);巴利文《长部》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10 王治;空间表达与寓意[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雷丹;中国佛教与道教人生哲学比较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刘楠;贺麟文化哲学思想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3 董军;杭州灵隐景区的空间解析[D];浙江农林大学;2010年

4 杨理治;佛性的沉浮[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5 郭晓艳;教育叙事文本的分析与解读[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6 吴迪;藏族传统生态伦理思想及其现实意义[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7 陈章;“Being”、“Ontology”、“Metaphysics”的内涵及关系[D];淮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王培培;保罗·M·丘奇兰德的神经科学哲学思想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9 罗福明;虚云大师禅学思想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0年

10 韩毅勇;蔡尚思学术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6408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6408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a4b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