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在中印领土争议东段地区珞巴族中的传播与影响
本文关键词:基督教在中印领土争议东段地区珞巴族中的传播与影响
更多相关文章: 基督教 中印领土争议东段地区 珞巴族
【摘要】:珞巴族是我国西藏南部地区的古老民族。居住在我国实际控制地区的珞巴族仅有数千人,而居住在中印领土争议东段地区的珞巴族则达几十万人。珞巴族的宗教信仰以自然崇拜、万物有灵、宰牲祭祀为基本特征,属自然色彩浓厚的泛灵信仰。早在20世纪初期,英国殖民势力便通过阿萨姆的教会学校对喜马拉雅山脉南麓的珞巴族进行宗教渗透。1960年代至今,基督教在中印领土争议东段地区珞巴族中传播迅速。
【作者单位】: 甘肃政法学院行政学院;
【关键词】: 基督教 中印领土争议东段地区 珞巴族
【基金】:2011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中印领土争议东段地区的治理机制与社会变迁研究”(项目批准号11XSH02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B979
【正文快照】: 外来宗教对既有.(本土)宗教的影响问题,在人类的演进过程中是一个复杂而常见的现象。宗教信仰是特定群体内部认同、凝聚的纽带,是特定群体区别于其他群体的重要群体特质,是特定族群民族历史情感和民族自我定位的重要承载物。对于一个源起相同、血缘相关、语言相同或相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白曲;浅析珞巴民歌的一些特点[J];西藏艺术研究;1996年01期
2 高平;我站在江孜宗山上[J];中国西藏(中文版);2004年05期
3 严昌枘;;西藏山南魅影勒布风光[J];今日中国(中文版);2009年10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训;傅德荣;姚培毅;;西藏南部中生代的沉积-构造演化[A];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文集(22)[C];1990年
2 傅德荣;刘训;姚培毅;;西藏南部晚侏罗世—白垩纪沉积与构造背景探讨[A];中国地质科学院文集(21)[C];1990年
3 康文华;李德禄;白嘉启;魏红兵;;西藏南部热流测量[A];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文集(6)[C];1985年
4 刘训;傅德荣;姚培毅;;西藏南部三叠纪沉积-构造演化[A];中国地质科学院文集(21)[C];1990年
5 姚培毅;刘训;傅德荣;;西藏南部古错侏罗—白垩系界线剖面的新观察[A];中国地质科学院文集(21)[C];1990年
6 张翼翼;万晓樵;高莲凤;;西藏南部海相侏罗纪-白垩纪界线地层[A];中国古生物学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25届学术年会——纪念中国古生物学会成立80周年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许大欣;;GPS监测西藏南部地区形变[A];1995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5年
8 王乃文;刘桂芳;陈国铭;;西藏南部羊卓雍错区域地层研究[A];青藏高原地质文集(3)——地层·古生物——青藏高原地质科学讨论会论文集(二)[C];1979年
9 张启华;;西藏岗巴地区晚白垩世坎潘期(Campanian)菊石[A];青藏高原地质文集(9)[C];1985年
10 万晓樵;李国彪;;西藏南部白垩—第三纪界线与大陆碰撞的地层记录[A];中国古生物学会第22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高莲凤;西藏南部海相侏罗纪—白垩纪界线地层[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曦;西藏南部岗巴地区Paleocene/Eocene界线时期古海洋事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2 司家亮;西藏南部晚白垩世大洋氧含量变化的生物特征[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5年
3 杨柯;西藏南部岗巴盆地白垩纪/古近纪界线时期海洋环境变化[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本文编号:6465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6465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