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民间信仰的传承与再造
发布时间:2017-08-22 16:36
本文关键词:当代民间信仰的传承与再造
更多相关文章: 庙会 村落生活 民间信仰 社会主义 传承 再造
【摘要】:庙会作为民间信仰的集中表现形式,一直是社会学、人类学、民俗学、历史学等学科交互研究的一个焦点。民间信仰问题是当前国家的热点问题,亦是众多学科研究的主要关注点。对庙会进行研究是对于民间信仰问题研究的深化,而从与村落生活关系角度来研究庙会又是近几年来庙会研究中最富有活力的方向。本文选取圣公山庙会为研究个案,是沿着我们对于民间信仰的高度关注,在以庙会为研究主体的比较活跃的这样一个研究方向下,在村落生活与庙会的关系里,用一个个案来说话,从而更深入地来探讨庙会,同时也是民间信仰的问题,最后着重探讨民间信仰与社会主义现代化相适应的问题。 从结构上来看,文章分为绪论、正文四章、结语共四部分。 绪论部分交代了研究本选题的缘由及其学术意义,对于本选题的学术史包括民间信仰研究学术史、庙会研究学术史以及从与村落生活关系的角度研究庙会的学术史做了梳理,并总结了论文所使用的研究方法及资料来源。 第一章主要分析圣公山的地理环境背景、与周边村落的关系,其中选取联系最为密切的向阳村考察其经济生活,村落信仰等,最后对圣公山的历史人文传说做了总结与整理。 第二章是通过对圣公庙的建筑的历史变迁、圣公庙日常管理的衍变以及对圣公山庙会的历史与现在情景做对比研究,并总结圣公山庙会之于民众生活的节点意义。 第三章利用田野调查与历史文献分析的综合方法探讨圣公信仰的历史变迁,及民间信仰仪式在现代的转型所表现出的特点 第四章是在前面几章田野调查及历史分析资料的基础上,从圣公山庙会的个案出发,总结当代民间信仰的传承与再造的问题,主要论述民间信仰在当代社会的现状及其存在的客观原因,并对民间信仰所表现出的双重性做了梳理,最后是对如何正确引导民间信仰与社会主义相适应提出几条可能性的建议。 最后是结语部分,认为要引导民间信仰与社会主义相适应,必须牢记毛泽东同志的一句话:“农民竖起的菩萨,必须待农民觉悟后自行拆除,旁人越俎代庖是不行的”。①对待民间信仰也一样,强行取缔的办法是行不通的,必须在积极的引导后,由民众自己来清除。
【关键词】:庙会 村落生活 民间信仰 社会主义 传承 再造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艺术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B933
【目录】:
- 中文摘要7-9
- Abstract9-11
- 绪论11-20
- 一、研究的缘起及意义11-12
- (一) 本论文研究的缘起11
- (二) 本论文研究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11-12
- 二、本文对“民间信仰”概念的界定12
- 三、学术史回顾12-17
- (一) 民间信仰的学术史12-14
- (二) 庙会研究的学术史14-16
- (三) 庙会与村落生活关系研究的学术史16-17
- 四、研究方法及资料来源17-20
- (一) 研究方法17
- (二) 资料来源17-20
- 第一章 圣公山地理人文空间20-31
- 第一节 圣公山庙会所处地理环境背景20-22
- 一、碑廓镇的地理环境20-21
- 二、圣公山的地理生态环境21-22
- 第二节 圣公山依托的村落背景22-25
- 一、圣公山周边的村落形态22
- 二、北张家庄的经济和社会生活22-25
- 第三节 圣公山的历史传说25-31
- 一、圣公庙的来历26
- 二、圣公故里之考析26-27
- 三、“三难孔子”的历史记载27-29
- 四、圣公显灵的传说29-31
- 第二章 庙与庙会31-47
- 第一节 圣公庙的历史变迁31-36
- 一、圣公庙的建立及修缮31-32
- 二、圣公庙两次立碑记——断碑与新碑所引发的历史考量32-35
- 三、圣公庙新庙建筑35-36
- 四、庙宇的衍变——淡化神灵信仰,弘扬传统文化36
- 第二节 圣公庙的日常管理36-39
- 一、历史上圣公庙的日常管理37-38
- 二、现今圣公庙的日常管理38
- 三、政府引导——规范化、制度化管理38-39
- 第三节 圣公山庙会的历史变迁39-47
- 一、圣公山庙会历史景观的回放39-41
- 二、现今圣公庙会的情景41-45
- 三、“常”与“非常”:庙会之于民众生活的节点意义45-47
- 第三章 庙会信仰的变迁47-54
- 第一节 圣公庙供奉神祗的历史衍变47-50
- 一、圣公与牛神、火神及马神47-48
- 二、圣公与伏羲氏、神农氏及轩辕氏48-50
- 第二节 圣公信仰的产生与衍变50-52
- 一、圣公信仰的产生50
- 二、圣公信仰被“边缘化”的过程50-51
- 三、圣公信仰的“复归”51-52
- 第三节 民间信仰仪式的转型52-54
- 一、政府与民间“共谋”52
- 二、民间信仰仪式的民俗化趋势52-53
- 三、民间信仰仪式的“避害趋利”趋势53-54
- 第四章 圣公山庙会:当代民间信仰的传承与再造54-69
- 第一节 民间信仰在当代社会的传承54-60
- 一、当代民间信仰的现状与地位54-55
- 二、民间信仰普遍复兴的原因55-57
- 三、民间信仰研究立场分析—超越二元对立的分析方法57
- 四、民间信仰在社会转型期的发展特点57-60
- 第二节 民间信仰在当代社会中的双重性60-63
- 一、民间信仰在当代社会中的积极功能60-62
- 二、民间信仰在当代社会中的消极功能62-63
- 第三节 民间信仰的再造——引导民间信仰与社会主义相适应63-69
- 一、引导民间信仰与社会主义相适应的可能性与必要性63-64
- 二、引导民间信仰与社会主义相适应的可能措施64-69
- 结语69-70
- 附录70-73
- 主要参考文献73-77
- 致谢77-79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7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铁梁;村落集体仪式性文艺表演活动与村民的社会组织观念[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06期
2 刘铁梁;民俗志研究方式与问题意识[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6期
3 徐晓望;关于福建民间信仰问题的思考[J];福建学刊;1997年S1期
4 于咏华;转型期中国人的信仰问题解读[J];河南社会科学;2001年05期
5 赵旭东;;以国家的名义重新书写乡村文化:以河北两庙会为例[J];河南社会科学;2009年06期
6 梅霞林;;浅析中国的民间信仰[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7 刘铁梁;作为公共生活的乡村庙会[J];民间文化;2001年01期
8 谷口贡,陈岗龙;民俗学的目的和课题[J];民俗研究;1997年01期
9 刘晓春;;从“民俗”到“语境中的民俗”——中国民俗学研究的范式转换[J];民俗研究;2009年02期
10 张士闪;张佳;;“常”与“非常”:一个鲁中村落的信仰秩序[J];民俗研究;2009年04期
,本文编号:7202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7202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