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长期性的认识根源及心理根源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22 17:40
本文关键词:宗教长期性的认识根源及心理根源研究
【摘要】: 宗教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历史现象。多年来,尤其自工业革命和科学革命以来,宗教并没有随着科学的进步而销声匿迹,反而有所发展,并在局部地区表现为宗教热的局面。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以及全球化、信息网络化的到来,宗教热已经突破国界、人种、语言和文化等一切界限,成为全球性的现象。这就引起了人们对宗教长期存在的关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主要是从具体的社会历史条件入手,从社会实践入手来对事物进行认识和改造,因此,长期以来,马克思主义者对于宗教长期性的研究主要是从社会历史根源入手,从认识根源和心理根源方面研究宗教长期性则为之甚少。认识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在认识过程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矛盾,认识过程中诸多的矛盾对个体正确的认识造成障碍,这样个体的认识就会发生偏差和错误。并非每一个体都懂得辩证的认识,因此,个体就会怀疑自己的认识能力,错误地认为现实世界是不可认识、不可知的,这就为宗教神学的入侵打开了方便之门。心理根源是认识根源某个层次的表现,有其特殊性。近年来,随着对人性关怀的复归,人的心理现象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人的心理需要的满足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的幸福感受。在现实中,人的需要得不到满足,就会到其他领域包括宗教领域去寻求满足,以弥补现实社会中物质和精神的不足,这就是宗教长期存在的心理基础。
【关键词】:宗教 长期性 认识根源 心理根源 矛盾
【学位授予单位】:中共江苏省委党校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B90
【目录】:
- 内容摘要4-5
- Abstract5-7
- 一、导言7-14
- (一) 宗教长期性根源研究背景7-11
- (二) 宗教长期性根源研究意义11-14
- 二、研究现状14-18
- (一) 社会根源14-16
- (二) 自然根源16
- (三) 认识根源16-18
-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18-20
- 四、认识根源研究20-33
- (一) 主体与客体的矛盾20-25
- (二) 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矛盾25-27
- (三) 个别与一般的矛盾27-29
- (四) 相对真理与绝对真理的矛盾29-33
- 五、心理根源研究33-43
- (一) 生理需要33-34
- (二) 安全需要34-37
- (三) 社会需要37-39
- (四) 尊重的需要39-41
- (五) 自我实现的需要41-43
- 六、结束语43-44
- 参考文献44-46
- 致谢4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田忠福;对宗教“五性”的再认识[J];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本文编号:7204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7204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