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变迁中的乡村基督徒
发布时间:2017-08-31 17:24
本文关键词:社会变迁中的乡村基督徒
【摘要】:本文在社会变迁的语境下,以江苏省灌云县东北部乡镇为例,用族群的视角分析了汉族乡村社会中的基督徒,论述了乡村基督徒群体的形成、变迁和性质,试图对该群体做出一种新的历史人类学的解读。文章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简要地回顾了近现代灌云县的基督教传播历史和信仰环境,然后在第二部分中介绍了灌云县近十几年间基督教的迅猛发展及其表现。第三部分分析了灌云县乡村基督徒确立宗教信仰的原因。这个部分立足中国,放眼世界,涉及政治体制、经济制度、社会关系、思想文化等方面,运用各种宗教分析理论,指出贫病、孤独等边缘人群易接受基督教的影响;同时指出,民间信仰复苏缓慢也是基督教快速发展的重要条件。第四、五部分详细地说明了乡村基督徒的生活。包括如下几点:第一,分析了当地人的生计和娱乐方式,再一次指出经济上的困境和精神上的孤独是教徒人数激增的诱因。第二,以鲁河街教堂为调查点,说明了当地教堂的状况、人员的构成等状态。第三,从基督徒的信仰出发,分析他们是如何解构历史、构建集体记忆并形成一个群体的。同时说明,这种集体记忆基本上是主观想像的结果。第四,描述和分析乡村基督徒的常见礼仪、节日和聚会形式,揭示他们是如何凝聚族群认同的。第五,乡村基督徒的身份认同和群体边界。这里通过描述基督徒对外界的看法、对传统节日和民间习俗的态度,说明乡村基督徒是如何维护自己的族群边界的。本文还提出了一个具有三个层次的认同体系模型,用以说明乡村基督徒与外界的互动关系。 最后一部分为结论。这个部分指出了乡村基督徒的边缘地位,说明了乡村基督徒信仰的特点是民间信仰化,提出“虫草论”,用以说明民间信仰与基督教信仰之间的互动关系。本文对乡村基督徒表现出了现实关怀,关心他们在社会族群关系中的处境,并对如何提高他们在资源分配与共享体系中的地位进行了深刻的思考。
【关键词】:乡村基督徒 认同 区分 族群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B978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绪论8-16
- (一) 研究缘起8
- (二) 研究综述8-14
- (三) 研究的意义14
- (四) 田野调查的时间、地点和方法14-15
- (五) 研究主题与篇章结构15-16
- 一、鲁河街及其周边地区概况16-22
- (一) 灌云县概况16-17
- 1. 地理环境与行政区划16-17
- 2. 建制沿革与历史文化17
- (二) 鲁河街及其周边概况17-18
- (三) 村落生活的变迁18-22
- 1. 村落经济生活的变迁18-19
- 2. 村落政治生活的变迁19
- 3. 村落文化娱乐生活的变迁19-20
- 4. 村落社会生活的变迁20-22
- 二、鲁河街及其周边地区信仰环境与基督教传播状况22-30
- (一) 灌云县各大宗教、民间信仰的历史与现状22-26
- 1. 佛教22-23
- 2. 道教23
- 3. 伊斯兰教23
- 4. 天主教23-24
- 5. 基督教24-26
- 6. 各种民间信仰26
- (二) 鲁河街及其周边地区的信仰状况26-28
- (三) 鲁河街及其周边地区基督教传播概况28-30
- 三、乡村基督徒确立宗教信仰的诱因30-36
- (一) 信主治病求平安30-31
- (二) 孤独寂寞图热闹31-32
- (三) 身处困境求安慰32-33
- (四) 旁人能信我也信33-35
- (五) 不信现世盼天堂35-36
- 四、乡村基督徒的宗教生活36-54
- (一) 乡村基督徒的集体记忆36-41
- (二) 与上帝的交流:礼仪、节日及其他聚会41-51
- (三) “奉献”与义务劳动51-52
- (四) 基督徒的话语体系52-54
- 五、乡村基督徒在村落生活中的文化冲突与文化适应54-68
- (一) 村落生活中基督教与民间信仰发生文化冲突的原因和场合54-58
- 1. 村落生活中基督教与民间信仰发生文化冲突的原因54-57
- 2. 村落生活中基督教与民间信仰发生文化冲突的具体场合57-58
- (二) 乡村基督教与村落公共空间的相互适应58-65
- 1. 教会在理论上的调和工作58-60
- 2. 乡村基督徒与村落公共文化生活的相互适应60-64
- 3. 乡村基督徒与当地政治权威的合作64-65
- (三) 认同与边界——乡村基督徒的人际交往圈65-68
- 结论68-74
- 参考文献74-76
- 致谢76-78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7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范正义;拒斥与接纳——基督教在华传播与中国民间信仰关系的文化透视[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2 J.B.科布;陈泽民;;基督教本色化的必要和困惑[J];金陵神学志;2005年04期
3 吴真;;民间信仰研究三十年[J];民俗研究;2008年04期
4 吴理财;张良;;农民的精神信仰:缺失抑或转化?——对农村基督教文化盛行的反思[J];人文杂志;2010年02期
5 王申红;;基督教信仰与农民问题的调查与研究——以皖西北农村为个案研究[J];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6 范丽珠;中国民众宗教意识的社会土壤[J];天津社会科学;1993年03期
7 安孝辉;赴灌云教会有感[J];天风;1999年01期
8 颜敏;中国农村基督教的重兴与农民的精神需求[J];唯实;2003年Z1期
9 杜景珍;当代农村基督教信仰调查[J];中国宗教;2004年01期
10 卓新平;;《道德经》对宗教和谐的贡献——《道德经》与《圣经》的比较[J];中国宗教;2007年05期
,本文编号:7668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7668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