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树中观哲学中的自性
本文关键词:龙树中观哲学中的自性
【摘要】:本文抛开后世中观论师的理论阐释,基于龙树的《中论颂》等著作考察其所批判的自性的含义,进而明确无自性而空的意义。以认识论怀疑主义为前提,龙树指出一切概念都同时含示着固定不变的存在主体及其必须参与的变化和观待,从而导致自相矛盾而不能有所指向。其语境中的自性即是概念的预设指示对象。由此龙树主张众生的一切概念皆无所指对象,也就是一切唯是空名而无自性,这一意义的空即是所知世界的彻底不存在,与后世论师所主张的"缘起有自性空"有方向性的差别。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东方文学研究中心;
【关键词】: 龙树 中观 自性 空
【基金】:北京高等学校青年英才计划项目“《中论佛护释》翻译与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分类号】:B948
【正文快照】: 主张“一切皆空”的空观思想集中体现于佛教的般若部类经典之中,是大乘佛教的理论基石。一般认为,活跃于公元二三世纪的印度论师龙树(N錭g錭rjuna)成功梳理并论证了这一思想体系,被称为“中观”(Madhyamaka)思想。由于龙树的偈颂体著述言词简洁而思想跳跃,后世论师基于各自立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锦华;;杂谈“龙树”[J];云南林业;1987年05期
2 杜永彬;更敦群培《龙树〈中论〉奥义疏》评介[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3 张玲;;解释之路:“空”——从佛陀到龙树[J];理论界;2009年08期
4 王幼林;何黎明;;试析龙树中观学的矛盾性[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5 崔杰;;从《中论》解读龙树的中道哲学思想[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6 郭延成;;《老子》之“道”与龙树之“空”的比较——以“有”“无”关系作为着眼点[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7 黄心川;;试论龙树的中观哲学[J];南亚研究;1981年Z1期
8 许生全,李钟霖;龙树修身箴言试析[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1998年01期
9 王丽洁;论龙树《中论》的思辩性与文学性[J];法音;2004年03期
10 体恒;龙树《中论》的“涅i谩彼枷胩轿鯷J];法音;2004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郑学礼;徐汝庄;;龙树对“上帝”存在问题的态度[A];时代与思潮(3)——中西文化交汇[C];1990年
2 永仁;;从《中论》看龙树思想与早期佛教经验主义的不协调性[A];全球化下的佛教与民族——第三届两岸四地佛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鲁甸法院 王鸣时;龙树法庭强化诉前工作[N];云南经济日报;2008年
2 记者 陈佳;龙树村民人均纯收入可达6000元[N];玉溪日报;2011年
3 经报记者 鲁宽 通讯员 陈周军;生态龙树新跨越 渔洞明珠迈大步[N];云南经济日报;2013年
4 本报记者 倪金合 张伟超;爬过“鬼门关”[N];中国黄金报;2013年
5 余宗焕;我国少数民族的绿化习俗[N];中国老年报;2001年
6 田淑晶 天津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唐代诗人与佛教性空思想[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7 胡钢;张雨铭;异彩纷呈的“第三部门”[N];中国社会报;2002年
8 ;沪上秋拍起步 崇源先声夺人[N];中国商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成建华;龙树与中国佛教哲学[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阿拉坦格日乐;《百智慧论》及其蒙译本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7691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7691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