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农村宗教信仰现状及作用研究
本文关键词:河北省农村宗教信仰现状及作用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宗教 宗教信仰 农村宗教信仰 农村思想政治教育
【摘要】:宗教在国家产生之前就存在,是一种历史悠久且情况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宗教问题是一个关乎社会稳定和谐发展的重大课题。当前我国农村封建迷信思想广泛存在,邪教势力沉渣泛起,宗教管理混乱且不规范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都需要对农村宗教加以深入分析,正确引导宗教信仰发挥其积极的社会作用。从河北省农村宗教信仰现状看,宗教信仰种类齐全,近年来基督教、天主教在农村发展尤为迅猛,佛教、道教及民间信仰都广泛存在。河北省农村村民信教的基本特点概括为功利性信仰动机较为突出、具有比较薄弱的信仰意志、存在多元化的信仰对象和对教义理解的模糊性,而农村宗教信仰活跃的原因包括社会因素和个人因素。在社会因素中,由于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国家对宗教政策的放宽使得宗教信仰在农村活跃并发展;农村公共领域缩减、活动范围缩小为农村宗教提供发展空间;政治领域失范,基层党组织整合力下降使得群众向宗教组织靠拢;文化领域失调,各种价值观发生碰撞,社会主导精神的缺失等都受社会大环境影响制约。而在个人因素中表现为村民个人思想意志脆弱,科学文化水平较低,法律知识淡薄等。宗教信仰在农村社会中发挥的积极作用可以促进人际交往、慰藉心灵以及促进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规范信众规范经济行为,树立正确的财富观念,有利于社会道德水平的提高和社会文明的进步等。与此同时也给农村生活带来了一些影响,比如农村宗教教义的排他性影响村民的日常交往,弱化基层党组织在村民心目中的权威,信教群众固化思想不利于市场竞争开拓精神的形成,宗教活动极易成为非法敛财的工具等,这些都不利于科学信仰在农村的确立与宣传。通过对当前河北省农村宗教信仰的调查和分析,一方面我们要正确看待其所发挥的积极社会作用,这些有利于新农村建设,符合河北省构建和谐农村的发展要求。另一方面,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宗教问题存在的长期性、复杂性、特殊性,不能立刻、彻底的消除它。面对宗教给农村社会带来的影响,我们采取了相应的解决措施,通过一些软措施(文化精神)和硬措施(物质基础)相结合的方式,积极引导河北省农村宗教信仰和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与我们当代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适应,使宗教与农村社会的关系协调发展。
【关键词】:宗教 宗教信仰 农村宗教信仰 农村思想政治教育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经贸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B929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1 引言11-18
- 1.1 选题背景、研究目的及意义11-13
- 1.1.1 选题背景11-12
- 1.1.2 研究目的12
- 1.1.3 研究意义12-13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3-15
- 1.2.1 国内研究现状13-15
- 1.2.2 国外研究现状15
- 1.3 研究内容、方法及创新点15-18
- 1.3.1 研究内容15-16
- 1.3.2 研究方法16
- 1.3.3 创新点16-18
- 2 宗教信仰相关理论概述18-27
- 2.1 信仰18-20
- 2.1.1 信仰的内涵18-19
- 2.1.2 信仰的构成要素19
- 2.1.3 信仰的分类19-20
- 2.2 宗教信仰的内涵与特征20-21
- 2.2.1 宗教信仰的内涵20
- 2.2.2 宗教信仰的基本特征20-21
- 2.3 宗教信仰与迷信、邪教21-23
- 2.3.1 宗教信仰与迷信21-22
- 2.3.2 宗教信仰与邪教22-23
- 2.4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23-27
- 2.4.1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基本理论23-25
- 2.4.2 目前我国宗教问题的基本政策25-27
- 3 河北省农村宗教信仰的总体现状27-40
- 3.1 农村宗教信仰的种类27-33
- 3.1.1 佛教27-28
- 3.1.2 基督教28-30
- 3.1.3 天主教30-31
- 3.1.4 道教及民间信仰31-33
- 3.2 农村村民信教的基本特点33-36
- 3.2.1 信仰动机的功利性33
- 3.2.2 信仰意志的脆弱性33-34
- 3.2.3 信仰对象的多元性34-35
- 3.2.4 教义理解的模糊性35-36
- 3.3 农村宗教信仰活跃的原因分析36-40
- 3.3.1 社会因素36-37
- 3.3.2 个人因素37-40
- 4 河北省宗教信仰对农村社会的作用分析40-45
- 4.1 河北省农村宗教信仰的积极作用40-42
- 4.1.1 有利于农村人际关系的和谐40
- 4.1.2 有利于社会公益慈善事业的发展40-41
- 4.1.3 有利于规范信众经济行为,树立正确财富观念41-42
- 4.1.4 有利于提升农村道德水平,推进社会文明发展42
- 4.2 河北省宗教信仰给农村生活带来的影响42-45
- 4.2.1 宗教教义的排他性影响村民的日常交往42-43
- 4.2.2 宗教弱化了基层组织在村民心目中的权威43
- 4.2.3 非法宗教活动极易成为非法敛财的工具43-44
- 4.2.4 村民素质水平不高不利于科学信仰的确立与传播44-45
- 5 河北省农村宗教信仰的良性发展对策45-50
- 5.1 提高依法管理农村宗教事务的能力45-47
- 5.1.1 贯彻落实党的宗教政策,实施有效的监督机制45-46
- 5.1.2 组织宗教职能部门人员及教职人员进行调研和培训46
- 5.1.3 加强基层组织政权建设,,树立基层组织权威46-47
- 5.2 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47-48
- 5.2.1 提高农村医疗技术水平,完善医疗保障制度47
- 5.2.2 完善农村社会救济制度,健全新农保制度47-48
- 5.3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48-50
- 5.3.1 积极开展村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48
- 5.3.2 加大农村教育建设力度48-49
- 5.3.3 建设村组文化中心49-50
- 结语50-51
- 参考文献51-55
- 附录1 访谈提纲55-56
- 附录2 深度访谈人物一览表56-57
- 后记57-58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5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晓婷;邢超;;农村宗教活动的现状及其对治安影响的实证调查研究——以江苏农村地区为例[J];经济研究导刊;2015年06期
2 梁永佳;;中国农村宗教复兴与“宗教”的中国命运[J];社会;2015年01期
3 邱雅琳;;我国农村宗教问题研究[J];南方论刊;2015年01期
4 张红阳;李传喜;;社会转型背景下农村宗教信仰的现状、生成及展望——基于台州市星村的社会学考察[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11期
5 范丽珠;陈纳;;宗教信仰与城市新移民(乡—城)刍议——社会融入问题的另一个视角[J];世界宗教文化;2014年02期
6 卓新平;龚学增;曾传辉;郑筱筠;;如何认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J];世界宗教文化;2014年02期
7 王正宇;;农村基督教发展的内在机理刍议[J];湖北文理学院学报;2014年03期
8 杨文龙;;我国农村宗教信仰状况的调研报告——以山西省介休市义安村为例[J];法制与社会;2014年07期
9 王梦娟;陈柳;;农村家庭教会组织: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4年07期
10 吴继男;;浅析当代中国的信仰危机——对中西文化信仰反思[J];湘潮(下半月);2012年07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侯惠勤;;不应迷失的信仰[N];光明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朱霖;当代中国农民信仰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2 王晶;社会转型时期中国农民信仰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石晓菲;河北省农村宗教信仰问题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3年
2 甘海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民间信仰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8374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8374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