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宗教论文 >

论宗喀巴大师的三次关键抉择

发布时间:2017-09-19 19:26

  本文关键词:论宗喀巴大师的三次关键抉择


  更多相关文章: 宗喀巴 三次 关键抉择


【摘要】:宗喀巴16岁远离家乡青海前往西藏学佛,并在那里生活了47年。此间,21岁时为探望思子心切的老母亲启程返故乡,38岁时为留学深造师徒十数人上路前往印度,51岁时永乐帝下诏遣使迎请入京,但宗喀巴最后都选择不离开西藏。本文以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首次从独特视角探讨宗喀巴这几段特殊历史,揭示其三次关键抉择与创立藏传佛教格鲁派大业之间的内在联系,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现实借鉴意义。
【作者单位】: 青海民族大学宗喀巴研究院;
【关键词】宗喀巴 三次 关键抉择
【分类号】:B949.9
【正文快照】: 宗喀巴创立了藏传佛教迄今最为盛行的格鲁派,是伟大的佛学家、思想家、文学家、教育家,是世界性大师级人物。在这片热土上能诞生如此重要的历史人物,当是我们青海各族人民永远的骄傲。一个伟大人物的造就取决于各方面的条件,而个人因素至关重要。宗喀巴大师享年63岁,其中的4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真;;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J];当代中国史研究;2008年06期

2 刘龙喜;;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决定中国命运的两次关键抉择[J];网络财富;2009年01期

3 ;难忘2008年[J];中国作家;2008年04期

4 余薇野;;“盛花期”从何而来?——一个诗人的心声[J];晚霞;2008年17期

5 张星星;;第八届国史学术年会学术总结[J];当代中国史研究;2008年06期

6 陈芸;;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建设”到“发展”[J];应用写作;2008年01期

7 郭腾飞;;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解读科学发展观[J];沧桑;2010年06期

8 田毅;张恒;王晓;;苏联解体时刻的中共抉择[J];决策与信息;2012年01期

9 田毅;张恒;王晓;;苏联解体时刻 中共抉择[J];报刊荟萃;2012年03期

10 ;媒体扫描[J];天风;2009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苏宝芳;;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事业——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8年学术年会文集(3)[C];2008年

2 杜飞进;;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A];交流·研讨·谈心——从无党派人士关注的理论问题谈起[C];2009年

3 卫佳;赵华鹏;;论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A];陕西社会科学界第3届学术年会辉煌60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道路专题论坛文集[C];2009年

4 卢世璧;;参加汶川大地震医疗救治工作的体会(书面发言)[A];第四届“老教授科教兴国贡献奖”、“老教授事业贡献奖”颁奖暨老教授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大会论文集[C];2008年

5 薛秀军;;不断改革是应对中国风险的根本出路[A];“历史唯物主义与民族复兴之路”全国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6 陶秀玲;;坚持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A];庆祝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暨民族地区科学发展理论研究[C];2010年

7 郭建宁;;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A];改革开放与理论创新——第二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文集[C];2008年

8 郭建宁;;毛泽东的探索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A];毛泽东研究2013年卷[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 黄仁伟;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N];文汇报;2007年

2 廖百智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中东研究所副所长;埃及穆兄会面临关键抉择[N];中国国防报;2013年

3 特约评论员 蒲东恩;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解决改革发展难题的关键抉择[N];达州日报;2014年

4 新华社评论员;新华社社评:从关键抉择到必由之路[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5 钟平;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8年

6 深圳市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钟坚;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N];深圳特区报;2007年

7 中共哈尔滨市委宣传部理论处;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N];哈尔滨日报;2008年

8 吉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中心 刘岩;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N];吉林日报;2011年

9 西安政治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所 执笔人 张维忠 罗云瀚;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N];解放军报;2008年

10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 高尚全;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N];中国改革报;2007年



本文编号:8834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8834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2ff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