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宗教论文 >

云南剑川石窟神像艺术的地方特性及其成因试探

发布时间:2017-09-20 02:38

  本文关键词:云南剑川石窟神像艺术的地方特性及其成因试探


  更多相关文章: 剑川石窟神像艺术 地方特性 成因 阿嵯耶观音造象 大黑天神造象 政治 信仰变迁


【摘要】: 云南省剑川石窟中有佛教中的佛像和诸位菩萨像,同时还有云南特有的阿嵯耶观音像,大黑天神像,此外还有南诏的帝王像和当地人信仰的原始生殖之神神像。以上种种来源不同的神yG被一同供奉在剑川石窟这个万神殿中。本文试图揭示这些看似来历复杂的神像背后有什么一以贯之的原则使他们被供奉在一起。本文将从形象分析入手来解释这个谜团。 剑川石窟艺术中富有地方特性造像的是阿嵯耶观音像,大黑天神造像,南诏帝王造像和原始的生殖之神造像。阿嵯耶观音是云南特有的观音,阿嵯耶观音造像从外型上看与汉地观音造像有很大差异,却与南亚、东南亚观音造像有很多相似之处。这种相同与不同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佛教神yG的造像不仅仅只受到佛经的塑造,同时还受到佛教之外种种世俗力量的影响。政治的力量是促成阿嵯耶观音形象变化的外部因素。阿嵯耶观音在南诏历史上被奉为南诏政权的保护神。对于当时新建立的南诏政权来说,迫切需要从神灵那里获得统治合法性的证明,一尊来自于外教的神yG,形象上类似于遥远的南亚东南亚的观音菩萨从内涵上形象上都远远区别于当地地方宗教中旧有的神yG,满足了这个需要。新神yG信仰的确立,实际上标志着新政权统治的确立。 大黑天神是佛教中的护法天神,在汉地佛教中没有显著的位置,然而在大理地区受到广泛的崇拜。大黑天神从形象上来说具有中亚地区大黑天神的原型特征,但有所简化,同时还与汉地大黑天神有巨大的差别。为什么中亚大黑天神形象上的微妙之处都被一一省略了呢?这种形象变化背后,实际上反映了大黑天神所代表信仰的变迁。大黑天神从原来的时间之神,转变成了当地本主,即民间的地方保护神。大理白族信仰的大黑天神从佛教中继承的只是大黑天神一般性的外表,而信仰的内涵已经被完全置换。与当地地方信仰的结合,使得大黑天神的信仰在当地延续至今。除了佛教中的佛像、菩萨像和天神像之外,剑川石窟中还供奉有南诏的国王像和原始的生殖之神。南诏的开国国王细奴罗,被当地人认为是本主,吸纳入信仰体系中。同时,南诏王细奴罗被认为是中央本主,在本主中享有最高的位置。这样一种最高的位置使他在剑川石窟中获得了供奉。由于民间自古以来对原始的生殖之神有着强烈的崇拜,因此原始的生殖之神也被一同供奉在剑川石窟中。 剑川石窟像是一个万神殿,从其中各种来源不同的神yG身上可以看到佛教作为一种外来的宗教与本地宗教之间的斗争与融合的过程。阿嵯耶观音代表了佛教在政治力量的推动下战胜了当地宗教,大黑天神则代表了佛教与当地宗教一种低层次的结合,实际上代表了佛教与当地宗教的妥协。南诏国王则由于中央本主的位置,从历史帝王直接纳入到信仰体系中。原始的生殖之神则是由于民间对其强大的信仰,与其他佛教神yG一起在剑川石窟中受到崇拜。
【关键词】:剑川石窟神像艺术 地方特性 成因 阿嵯耶观音造象 大黑天神造象 政治 信仰变迁
【学位授予单位】:复旦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K879.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7
  • 前言7-12
  • 第一章 阿嵯耶观音形象的地方特性12-23
  • 第一节 阿嵯耶观音形象与南亚、东南亚佛教造像的相同点14-19
  • 一 阿嵯耶观音具有笈多时期的佛教造像的原型14-15
  • 二 阿嵯耶观音具有帕拉时期纤细抽象的风格15-17
  • 三 阿嵯耶观音在服饰上与东南亚观音像的相似性17-19
  • 第二节 阿嵯耶观音与汉传佛教中观音形象的不同点19-23
  • 第二章 本土化的大黑天神23-33
  • 第一节 大黑天神形象的原型23-31
  • 第二节 大理地区大黑天神像与汉传佛教中大黑天神像的巨大差异31-33
  • 第三章 剑川石窟神像艺术地方特性形成的原因33-56
  • 第一节 阿嵯耶观音独特形象形成的原因33-44
  • 一 立神背后的立国目的34-40
  • (一) 阿嵯耶观音信仰的来源34-37
  • (二) 新宗教为新政权的确立注入合法性37-40
  • 二 阿嵯耶观音:战胜本地信仰的外来信仰40-43
  • 三 政治力量在阿嵯耶观音造像上的折射43-44
  • 第二节 大黑天神形象变化的原因44-50
  • 一 信仰与形象的契合44-47
  • 二 大黑天神:佛教与地方信仰的妥协47-49
  • 三 信仰变迁在大黑天神造像上的折射49-50
  • 第三节 "万神殿"造像背后的一致性50-56
  • 一 南诏国王被纳入信仰造像体系的原因50-52
  • 二 原始宗教在当地信仰造像中保留的原因52-56
  • (一) "阿央白"造像:母系崇拜的回声53-54
  • (二) 生殖神像:石崇拜的遗迹54-56
  • 结语56-62
  • 参考文献62-65
  • 致谢65-66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刚;泛在知识环境下白族历史石刻文献保护与利用研究[D];云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8854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8854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4dc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