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道渊的生平及主要贡献
本文关键词:施道渊的生平及主要贡献
更多相关文章: 穹窿山 主要贡献 江南地区 神霄派 道教 玄妙观 清代 苏州 斋醮科仪 历史延续
【摘要】:正施道渊是清代初年江南地区著名高道。他一生致力于弘道兴教,成绩显著,对于苏州道教乃至江南道教的发展都作出过十分重要的贡献。施道渊是清代初年江南地区著名高道,全真、正一兼修,各有所长,声名远播。他主持苏州穹窿山,获清廷赐额"上真观",使穹窿上真观成为"吴中道院之盛"。他创立穹窿山道派,成为正一神霄支派,"从而使神霄派的历史延续至清,并传入台湾"。1他主持编修《穹窿山志》,成为著名的道教志书,为穹窿山和江南道教历史
【作者单位】: 中国道教协会;
【关键词】: 穹窿山 主要贡献 江南地区 神霄派 道教 玄妙观 清代 苏州 斋醮科仪 历史延续
【分类号】:B959.9
【正文快照】: 施道渊是清代初年江南地区著名高道。他一生致力于弘道兴教,成绩显著,对于苏州道教乃至江南道教的发展都作出过十分重要的贡献。 施道渊是清代初年江南地区著名高道,全真、正一兼修,各有所长,声名远播。他主持苏州穹窿山,获清廷赐额“上真观”,使穹窿上真观成为“吴中道院之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毛佩琦;《明惠帝出亡穹窿山补证》一误[J];史学月刊;1988年06期
2 凌鼎年;;铸剑[J];黄河文学;2009年08期
3 郁永龙;;苏州穹窿山上真观参访记[J];中国道教;2009年05期
4 郁永龙;;吴中高峰 江南名观——记苏州穹窿山上真观[J];中国宗教;2010年09期
5 沙郑军 ,王建华;浅谈明代苏松水利[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年04期
6 周惊涛;;徽商与明清江南文教事业[J];大学教育科学;2006年04期
7 慈鸿飞;;民国江南永佃制新探[J];中国经济史研究;2006年03期
8 王健;;明清江南毁淫祠研究——以苏松地区为中心[J];社会科学;2007年01期
9 王恩俊;;复社与明末清初江南地区衿绅势力的盛衰[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10 王健;;明清江南地方家族与民间信仰略论——以苏州、松江为例[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s燳m;;试探“江南统治论”[A];蒙古史研究(第六辑)[C];2000年
2 刘永录;王树林;;略论刘伯承在渡江战役中的主要贡献[A];风卷红旗过大江——纪念渡江战役胜利暨南京解放5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3 雍振华;;江南城镇传统街市建筑考析[A];中国文物学会传统建筑园林委员会第十一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4 范金民;;明代江南进士甲天下及其原因[A];明史研究第5辑——纪念李洵先生75诞辰专辑[C];1997年
5 韦庆远;;论明初对江南地区的经济政策[A];明史研究论丛(第三辑)[C];1985年
6 王毓铨;;明代地区经济研究之我见[A];明史研究论丛(第四辑)[C];1991年
7 王荣;董兆磊;王佳;胡永红;;牡丹在江南地区的园林应用调查与分析[A];中国观赏园艺研究进展(2010)[C];2010年
8 唐文基;;明代江南重赋问题和国有官田的私有化[A];明史研究论丛(第四辑)[C];1991年
9 沈龙法;;《盘山游日记》和明末“江南奴变”[A];徐霞客研究(第19辑)[C];2009年
10 李美华;夏正伟;;试论日本投降后在江南地区的缴械[A];上海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思敏;南京,挤进“江南”又如何?[N];中国旅游报;2007年
2 刘国庆 复旦大学历史系;风自东南来[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3 朱莉萍;江南地区高山杜鹃栽培方法[N];中国花卉报;2005年
4 本版撰稿 本报通讯员 宁建新 本报记者 师擎;江南城建瞄准品质提升[N];南京日报;2007年
5 孙克;为油田发展多作贡献者多受益[N];中国石化报;2007年
6 本报记者 周雨;大桥跨过江“断翅”飞起来[N];重庆日报;2007年
7 王履臻;江北商品住宅涨幅低于江南地区[N];哈尔滨日报;2007年
8 记者 黄磊 严运涛 通讯员 进明;武汉开建江南智能交通系统[N];湖北日报;2007年
9 何雨欣;五一期间天气较好,比较适合外出旅游[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10 彭裕商;《商代江南》——吴城文化研究成果汇集[N];中国文物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克诚;明代江南逋赋治理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张骏;当代江南城市审美意象研究[D];扬州大学;2013年
3 毛海莹;江南女性民俗的文学展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4 杨勇;近代江南典当业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5 赵殿红;清初耶稣会士在江南的传教活动[D];暨南大学;2006年
6 王文荣;明清江南文人结社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7 王建华;基于气候条件的江南传统民居应变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8 苏力;元代地方精英与基层社会[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9 裴宏江;明清之际江南城镇的特殊文化功能[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10 彭茵;元末江南文人风尚与文学[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萍;民国时期江南旅游的近代化历程(1912-1937)[D];扬州大学;2005年
2 张春彦;明代中后期江南地区基层社会犯罪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3 杨敬;近代江南地区缫丝业女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4 王良镭;江南地区明遗民群体生存方式及相关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徐明;论植物主题造景及在江南地区园林中的应用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5年
6 马峰燕;江南传统建筑技术的理论化(1520—1920)[D];苏州大学;2007年
7 黄康健;明清江南棉纺织业技术的理论化[D];苏州大学;2008年
8 李中会;元代典卖人口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9 王刚;清代江南地区健讼问题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10 王伟伟;清代中期江南地区的慈善事业[D];苏州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9091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9091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