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宗教论文 >

当代道教研究的开拓性成果——读盖建民《道教金丹派南宗考论》

发布时间:2017-09-29 00:22

  本文关键词:当代道教研究的开拓性成果——读盖建民《道教金丹派南宗考论》


  更多相关文章: 白玉蟾 道教南宗 中国道教 道教研究 历史地位 学术界 考论 田野调查 国内外 综合研究


【摘要】:正南宋时期白玉蟾及其所创立的道教金丹派南宗,在中国道教史尤其是宋元道教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南宗经典与修道思想十分宏富,是一支有广泛影响的道派。然而,纵观目前国内外学术界的研究成果,在南宗研究方面还存在许多分歧,亦有许多未解之谜,尚未能在南宗的名称、南宗宗师的道履生平、传承谱系、文献思想上达成共识,缺乏本宗派研究统一的学术范式。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
【关键词】白玉蟾 道教南宗 中国道教 道教研究 历史地位 学术界 考论 田野调查 国内外 综合研究
【分类号】:B959
【正文快照】: 南宋时期白玉蟾及其所创立的道教金丹派南宗,在中国道教史尤其是宋元道教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南宗经典与修道思想十分宏富,是一支有广泛影响的道派。然而,纵观目前国内外学术界的研究成果,在南宗研究方面还存在许多分歧,亦有许多未解之谜,尚未能在南宗的名称、南宗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兰宗荣;;白玉蟾与武夷茶[J];武夷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2 杨柳;王鸣明;;清风送仙乐 文笔托玉蟾——海南定安文笔峰玉蟾宫[J];中国宗教;2006年05期

3 何敦铧;;白玉蟾生平事迹初探[J];中国道教;1992年01期

4 符颖,符和积;白玉蟾生卒年岁疑[J];中国道教;2005年03期

5 张泽洪;论白玉蟾对南宋道教科仪的创新——兼论南宗教团的雷法[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6 黎国器;;白玉蟾及其在广州写的三首诗[J];岭南文史;2009年03期

7 朱越利;;吉冈义丰与道教研究及中日关系[J];中国道教;1989年03期

8 潘显一;水向石边流出冷 风从花里过来香——白玉蟾美学思想初探[J];社会科学研究;2003年03期

9 陈家传;白玉蟾与海南道教学术研讨会在海南省定安县举行[J];中国地方志;2004年09期

10 刘延刚;白玉蟾的三教合一思想及其宗教调适性[J];宗教学研究;2004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强昱;;二十一世纪中国道教之前瞻[A];二十一世纪中国道教展望——茅山中国道教文化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1年

2 范恩君;;浅谈面向二十一世纪的中国道教[A];二十一世纪中国道教展望——茅山中国道教文化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1年

3 郭谭林;;重振道德玄风是新世纪中国道教发展的唯一出路[A];二十一世纪中国道教展望——茅山中国道教文化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1年

4 闵智亭;;在茅山中国道教文化研讨会上的讲话[A];二十一世纪中国道教展望——茅山中国道教文化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1年

5 高令印;;松山Z阶鎮“武夷文化”[A];两岸学者论妈祖(第二集)[C];1998年

6 蒋国星;;在茅山中国道教文化研讨会上的欢迎词[A];二十一世纪中国道教展望——茅山中国道教文化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1年

7 章伟文;;二十一世纪中国道教教育发展展望[A];二十一世纪中国道教展望——茅山中国道教文化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1年

8 黄常伦;;二十一世纪中国道教的三个特点[A];二十一世纪中国道教展望——茅山中国道教文化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1年

9 唐理龙;;探寻21世纪中国道教的发展——关于尊生贵德的思考[A];二十一世纪中国道教展望——茅山中国道教文化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1年

10 张兴发;;前进中的中国道教——二十一世纪道教展望[A];二十一世纪中国道教展望——茅山中国道教文化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刘晶;中国道教协会会长任法融延安论道[N];延安日报;2010年

2 华中师范大学道家道教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刘固盛;大器晚成 锐意创新[N];光明日报;2010年

3 记者 沈路涛;贾庆林会见中国道教协会第七次全国代表会议代表[N];人民日报;2005年

4 记者 何小龙;中国道教协会会长任法融来平考察[N];平凉日报;2006年

5 李勇邋通讯员 曹赛娟 马碧;李微微会见中国道教协会会长任法融[N];湖南日报;2007年

6 李薇薇;中国道教协会举行五十周年庆祝大会[N];人民日报;2007年

7 记者 李咏邋通讯员 邓学林;和谐是道教的基本理念[N];长江日报;2007年

8 张敏邋田悦阳 王宜峨;爱国爱教 团结进步[N];人民政协报;2007年

9 袁志鸿;道教在当代中国[N];中国民族报;2005年

10 见习记者 吴艳;中国道教学院隆重庆祝成立15周年[N];中国民族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岑孝清;李道纯中和哲学思想及其丹道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2 黄勇;道教笔记小说宗教思想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3 张坤;汉晋道教财富伦理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4 史婷婷;《太平经》哲学思想探微[D];山东大学;2009年

5 陈昭吟;早期道经诸天结构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6 刘绍云;道教戒律与传统社会秩序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7 刘永霞;陶弘景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8 丁常春;伍守阳内丹思想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9 罗映光;蒙文通道学思想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10 岳齐琼;汉唐期间道教修炼方式与道教女性观之变化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娟;白玉蟾道教诗词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2 许伟;白玉蟾内丹思想研究[D];四川省社会科学院;2008年

3 夏涛;白玉蟾与武夷山道教[D];厦门大学;2007年

4 梁智勋;中韩道教思想略论[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5 兰宗荣;白玉蟾武夷山行迹考论[D];山东大学;2008年

6 祝逸雯;路漫漫其修远兮[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雷丽萍;寇谦之的道教改革及其历史地位[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8 赵艳玫;吴筠神仙思想浅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白亮;李道纯内丹思想研究[D];四川省社会科学院;2008年

10 邵鹏宇;早期天师道斋醮仪式演变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9389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9389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4dd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