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行并举的佛教思想史背景与体物传真的繁富诗美
发布时间:2017-09-29 01:16
本文关键词:解行并举的佛教思想史背景与体物传真的繁富诗美
更多相关文章: 解行并举 玄佛融合 以理伏情 参悟 内省 体物传真 繁富
【摘要】: 本文从佛教与玄学的关系、及其义理阐释和信仰实践(以道生和慧远为代表)方面入手探讨了佛教在晋宋时期的时代特征,并论证谢灵运所受的具体影响。大谢对情、理、悟有着独到的理解,在诗歌实践中一方面有意识地从山水中悟理,对照情事,以平复心中的矛盾,这实际是佛教参悟的思路;另一方面写景传真,从景物描写与组合上传达佛教的义理。在谢诗中,,参悟促进了主体的内省,使内在的情志变化得到饱满的表现,这是其“内无乏思”特征形成的主要原因;谢诗中的“理”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表现方式;参悟思路带来的曲折情志将山水景物串联起来,使山水有“神”,这对谢诗“繁富”诗美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佛典对事物层层展开、一一描述的文学特点于谢诗的写景繁富也有启发。谢灵运的山水参悟诗处于佛理诗向山水禅意诗过渡的阶段,通过与王维禅意诗的比较,笔者认为这两种在佛教影响下的诗歌不仅代表了诗歌发展中的两个阶段,而且代表了诗歌的两种经典范式,各有其不朽的魅力。
【关键词】:解行并举 玄佛融合 以理伏情 参悟 内省 体物传真 繁富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语言文化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1
【分类号】:B949.2
【目录】:
- 前言4-6
- 第一章 晋宋佛学态势与谢灵运的佛教思想6-23
- 一、 佛教与玄学的关系6-13
- 1、 以玄释佛与“格义”之学6-7
- 2、 玄学因循而佛理尤盛7-8
- 3、 玄佛融合与士人心态8-13
- 二、 谢灵运的佛教思想及其人格理想与人生观13-23
- 1、 谢灵运的信仰选择13-16
- 2、 《辨宗论》:谢灵运对“顿悟说”的论述与发展16-18
- 3、 慧远的佛法理论与文学宗旨对谢灵运的影响18-23
- 第二章 禅观体验与诗美经验的互通23-40
- 一、 以参悟的方式结构诗歌23-35
- 1、 参悟促进了主体情感的内省和理性的观照23-25
- 2、 参悟理路的完整体现25-30
- 3、 以“空有不二”的般若智慧观照山水,写景传真30-35
- 二、 参悟理路、佛典文学特点对“繁富”诗美形成的影响35-40
- 第三章 在佛教精神浸染下的谢灵运诗歌的文学史意义40-45
- 一、 从佛理诗到谢灵运的山水参悟诗40-42
- 二、 从山水参悟诗到山水禅意诗42-45
- 附45-61
- 一、 近二十年谢灵运研究综述45-54
- 二、 参考论文目录54-58
- 三、 主要参考书目58-61
- 后记6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臧清;试论谢灵运创作山水诗的社会条件和审美心理[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年05期
2 张碧波;关于中古文学的几个问题[J];东北师大学报;1985年05期
3 邓福舜;谢灵运的内心矛盾及其山水诗境界探析[J];大庆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4年01期
4 骆玉明 ,贺圣遂;谢灵运之评价与梁代诗风演变[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3年06期
5 陈桥生;皎然何以尤重谢灵运诗[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1997年01期
6 陈湘锋;转型期的谢灵运山水诗艺术[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05期
7 王宽行;古诗析义三则——析“暧暧远人村”、“心远地自偏”和“园柳变鸣禽”[J];开封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79年04期
8 孙敏强;;陶谢山水田园诗差异论[J];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年03期
9 刘启云;观此遗物虑 一悟得所遣——试论谢灵运的审美心态及其对玄言诗创作的开拓[J];江汉论坛;1991年01期
10 胡明;谢灵运山水诗辨议[J];江淮论坛;1984年03期
本文编号:9391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939146.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