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藏传佛教在美国的发展
发布时间:2017-10-05 21:17
本文关键词:浅析藏传佛教在美国的发展
【摘要】:本文试图探讨作为藏族文化核心载体的藏传佛教在美国的发展源流、藏传佛教在美国融合当地文化后所形成的新特点、藏传佛教在美国得以发展的主要原因、藏传佛教对美国社会的影响以及藏传佛教融入美国社会的过程对佛教与当代社会相适应这一热点议题所给予的现实启示等。本文由七个部分组成,绪论部分论述本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第一章对三大语系佛教在美国的发展源流及美国佛教所形成的不同于亚洲佛教的新特点进行概括性阐述;第二章运用文献分析法,分析总结藏传佛教在美国发展的两个历史阶段即藏传佛教在美国的萌芽阶段及全面发展阶段,并分析两个阶段的不同特点;第三章从美国社会及藏传佛教自身特点两个方面分析藏传佛教在美国得以发展的主要原因;第四章提出藏传佛教在美国所形成的不同于藏区的藏传佛教世俗化倾向及理性主义、实用主义等几大特点;第五章运用案例分析法,从心理学、神经学及脑科学、百姓生活等几个层面论述藏传佛教对美国社会所形成的重要影响;结论部分总结概括论文整体内容、简述基本观点并探讨藏传佛教传入美国对佛教与当代社会相适应方面所给予的重要启示。藏传佛教的西渐虽属藏传佛教发展史上较为重大的事件,但无论国内外,研究该课题的藏族学者迄今为止仍属凤毛麟角,尤其在藏文学术界,该课题的研究几乎处于空白状态,因此,用藏人的视角去研究藏传佛教发展的这一新趋向,能够弥补藏文界该领域研究的空白,同时,回顾美国藏传佛教传播历史,把握其发生、发展的基本脉络,也对我国藏传佛教的研究具有学术及现实双重意义。藏传佛教在美国的立足与发展是藏传佛教与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相适应的成功案例,研究藏传佛教如何传人美国、为什么能在美国得以发展、又是以怎样的形式存在于美国现代社会、对美国人乃至整个西方社会带来了怎样的影响等问题,不仅能多方位了解藏传佛教发展的历史新动向,也能对佛教在我国及其他国家现代化进程中如何发挥其积极作用等方面给予重要启迪。在西方众多国家中,之所以选择美国为研究对象,是因为美国己成为藏传佛教西渐的典型案例,剖析藏传佛教在美国的发展脉络,能够更为深入了解藏传佛教在西方的传播和影响。藏传佛教传入美国的时间虽晚于其他语系佛教,但在较短时间内取得了快速发展。正如内地学者邓建新所说:“相比之下,藏族活佛的成绩是不小的,其主要原因一方面是由于西藏密宗的神秘;另一方面,美国人认为藏文并不难学,而且典籍丰富”。十九世纪以来,到西藏的欧洲探险家、传教士、旅行家、记者、学者的“东引”以及二十世纪以来藏族高僧的“西传”,奠定了藏传佛教西渐的格局,并推动了藏传佛教在美国的传播。藏传佛教在美国的发展经历了两个历史进程。先是十九世纪末美国外交官柔克义(William Woodville Rockhill)等少数藏学家通过研习藏文、翻译佛经、进藏撰写藏区见闻等方式将藏传佛教介绍给美国人,从而迎来藏传佛教在美国的萌芽时期,继而是蒙古族高僧阿旺旺杰及达唐活佛、曲阳仲巴等藏传佛教各大教派高僧活佛陆续来到美国,成立佛教组织、讲经说法、著书立说,把藏传佛教带给了美国人,正如弗里德里克·勒努瓦在《佛教在西方的接受》一文里所说:“藏传佛教的急剧扩张基本仰仗许多修炼成功的精神导师在西方的出现。所有收集到的证据表明喇嘛具有决定性的重要作用:喇嘛通过其个人魅力吸引新的弟子…”,藏族高僧活佛的到来,将美国藏传佛教推向大发展、大繁荣时期。藏传佛教要在美国社会生存和发展,必然要融入美国社会,被“美国化”,为了适应美国社会和文化,藏传佛教高僧必须因地制宜进行改革尝试,简化入教手续,缩短修习时限,以适应西方快节奏的社会,在不同于藏族社会的美国文化环境之下,藏传佛教形成不同于藏区等其他亚洲社会的全新特点, 例如佛教信徒大部分为在家居士,而非出家僧人,信仰目的也非觉悟成佛,而是为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心理难题以及养生等目的等逐渐形成具有世俗化倾向的特点。同时,美国藏传佛教与心理学、精神治疗相结合,成为不仅是佛学院、还有许多大学、心理治疗机构甚至是监狱、医院、军队等的基督教特遣牧师的心理训练课程,扮演着心理学的角色,把现代科学某些成分如医学、心理学、营养学等融入藏传佛教的修习之中,使宗教与科学相融合,将今生修炼与人性回归和人类终极追求结合起来,传授瑜伽禅定,掌握饮食控制和催眠术等出现理性主义与实用化的特点,这些全新的特点与藏区信仰主义特点具有显著区别。正如《美国新闻周刊》的一篇关于美国人精神生活的报道所说:“成千上万的美国人如今正在从事着寻求精神生活的活动,他们处于对现代世界物质主义的普遍不满”,藏传佛教能在美国顺利传播并得以迅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美国人对精神文化的强烈需求,另一方面则得益于藏传佛教自身所具备的不同于其他宗教的理性主义、实证主义等特点。正如尼采在《反基督徒》一书中所写到的:“佛教比基督教百倍地现实主义……,当它产生之时,上帝的概念被清除掉了。佛教乃是实证主义的惟一宗教,它也不再向原罪宣战,而是归还现实应有的权利,向苦难宣战”;此外,法国女探险家亚历山德拉·达维德内尔也在《佛教的现代主义与佛陀的佛教》一书提到佛教是“接近于今天的科学和明天的科学的结论的一种活的教导,适合于现代心态、有能力成为个人的指南和社会启蒙的教导”。与此同时,藏传佛教能在美国发展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即佛教部分观点与科学的同一性,例如美国密歇根大学物理学博士王守益等提出的佛教“色不异空”、“当体即空”的说法拥有微观世界的量子论基础以及根据量子力学的“测不准原理”,我们所观测到的现象正是佛教所说的“假有”,而非绝对真实的物性(佛法称谓“实相”)。佛教对世界的部分认识与现代科学的相同性也成为佛教得以在以美国为主的西方现代社会发展的原因之一。在美国宗教学家Robert Kaizen Gunn等美国本土学者看来,当今的佛教对美国的宗教、哲学、价值观、文化、身份认同,甚至美国政治、经济的形成方面都起着最强劲、最微妙的作用,其影响虽然尚未超过基督教和犹太教,但相信很快就会与之齐头并进,不仅直接影响宗教实践,而且渗透到知识界和大众文化之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藏传佛教为美国心理学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并产生重要影响,荣格曾将《西藏生死书》称作是自己的忠实伴侣,并说“我的许多令人兴奋的观念和发现源自于该书,而且很多根本的洞见也归功于它”,其分析心理学的重要基石概念“集体无意识”与藏传佛教的“藏识”极其相似。同时,藏传佛教对人性的宽容和积极态度,改变了西方心理学一味的消极面向,促进了积极心理学的发展。除此之外,藏传佛教冥想在神经学以及脑科学等领域也正在产生重要影响。近年来,美国藏传佛教关于冥想的研究有了快速发展,形成一门多学科交叉、实践性很强的新学科,取得一系列惊人的研究成果,如发现藏传佛教慈悲冥想训练能够改变情绪与认知相关脑区结构与功能的变化、降低压力所诱导的免疫反应、减轻负面情绪如压力、倦怠、抑郁、焦虑等以及相关的疾病,同时能够增强正性情绪,以及增加人们对生活的满意度和改善社会关系等等,因此冥想在美国变得非常普及,不仅成为众多人养生保健生活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时也引起美政府与研究机构对冥想研究的重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所属替代补充医学中心的拨款中,每年都涵盖了许多有关冥想的研究,总金额从2001年的8920万美元左右,上升到2011年的12770万美元。随着更多资金的投入,冥想科学已进入生物医学主流。斯坦福大学、哈佛大学医学院、埃默里大学、威斯康星大学、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等众多机构都获得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资助,并建立了冥想科学研究中心。藏传佛教在美国的成功传播为藏传佛教在内地等其它现代化社会的传播积累了经验,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鉴于藏传佛教对美国社会所产生的积极影响,作为藏传佛教文化输出地的我们,如何让佛教文化在解决我国当代社会问题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关键词】:藏传佛教 美国 发展 原因 特点 影响
【学位授予单位】:中央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B946.6
【目录】:
- 摘要3-5
- 中文摘要5-11
- Abstract11-13
- 目录13-20
- 正文20-106
- 参考文献106-112
- 附件112-11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敏琴;;佛教在北美的传播及其影响[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5期
2 王欣;;佛教在美国的传播与发展[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本文编号:9788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9788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