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徒心理幸福感、宗教性、压力知觉及社会支持的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督徒心理幸福感、宗教性、压力知觉及社会支持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基督徒 心理幸福感 宗教性 压力知觉 社会支持
【摘要】:幸福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历史上曾出现过快乐论与实现论的幸福观。快乐论主张快乐是幸福的本质,然而西方的宗教学者和思想家并不认同这一观点,他们认为幸福是自我实现和个体潜能的充分发挥。心理幸福感是基于实现论的幸福观而产生的。在西方,心理幸福感与宗教、自我实现、宽恕、社会支持等概念密切相关,研究比较深入。然而国内关于基督徒的心理幸福感及影响因素的研究相对较少。基督教在中国属于一种外来宗教,在中国宗教发展战略转型期以及宗教多元发展的背景下,对具有双文化的中国基督徒而言,宗教信仰能否带给他们心理上的幸福,与非教徒相比其心理幸福感会有什么不同等一系列问题都是值得我们探讨的。本研究旨在了解中国基督徒心理幸福感与宗教性等的基本现状,并对基督徒和非教徒的心理幸福感进行对比,在此基础上对影响教徒心理幸福感的相关因素进行研究。 本研究首先修订了心理幸福感量表与基督徒的宗教性量表,用AMOS17.0对问卷进行了验证性因子分析;其次对基督徒与非教徒的心理幸福感、宗教性、压力知觉以及社会支持进行了对比研究;再次对教徒的心理幸福感的一般现状与相关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并使用AMOS17.0对宗教性与心理幸福感的中介变量模型进行了检验;最后对部分教徒进行了半结构化的访谈。 本研究随机抽取甘肃省兰州市山字十教堂、安宁区基督教堂、张掖基督教堂以及西安基督教堂基督徒300人(年龄19-72岁,平均年龄42.6岁),并在张掖、兰州和西安随机抽取非教徒300人作为对照组。最后收回有效问卷437份,其中基督徒205份,男性88份,女性117份,非教徒232份,其中男性112份,女性120份。采用问卷法和访谈法调查了教徒和非教徒的心理幸福感等方面的问题。所使用的研究工具主要有修订后的心理幸福感量表、修订后的内外倾宗教性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中文版压力知觉量表。最终得出以下结论: (1)修订后的宗教性量表由13个项目组成,仍然保留原量表的内、外倾宗教性两个维度。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区分度,也具有良好的构想效度。验证性因子分析各项拟合指标较高;修订后的心理幸福感量表由17个项目组成,仍保留原量表的一个维度即心理幸福感,具有良好的信度和区分度,也具有良好的构想效度,验证性因子分析各项拟合指标较高。 (2)基督徒与非教徒在心理幸福感及社会支持各因子上不存在显著差异,但是基督徒压力知觉总分显著高于非教徒。 (3)不同年龄组的基督徒在宗教性、压力知觉、心理幸福感与社会支持上存在显著差异。随着年龄的增加,基督徒的心理幸福感、宗教性、社会支持在增强,知觉到的压力在降低。 (4)男女基督徒在心理幸福感、社会支持、压力知觉上存在显著差异,在内外倾宗教性上存在临界显著效应;女性基督徒的心理幸福感、社会支持、内倾宗教性得分显著高于男性,男性基督徒的压力知觉、外倾宗教性得分显著高于女性基督徒。 (5)不同身体健康状况的基督徒的宗教性、心理幸福感存在显著差异,身体越健康,心理幸福感越强,宗教性反而降低。 (6)心理幸福感与内倾宗教性、社会支持存在中等相关,与压力知觉存在较低的负相关;同时内倾宗教性与压力知觉、社会支持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外倾宗教性与压力知觉和社会支持不存在显著相关。 (7)压力知觉在宗教性与心理幸福感之间存在完全中介效应;社会支持在宗教性与心理幸福感之间的中介效应有待进一步验证。
【关键词】:基督徒 心理幸福感 宗教性 压力知觉 社会支持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B978
【目录】:
- 摘要7-9
- ABSTRACT9-11
- 1 引言11
- 2 文献综述11-24
- 2.1 心理幸福感的理论渊源及相关定义11-15
- 2.1.1 心理幸福感的理论渊源11-13
- 2.1.2 心理幸福感的定义13-14
- 2.1.3 心理幸福感的研究进展14-15
- 2.2 宗教性的定义及测量15-17
- 2.2.1 宗教性的定义15-16
- 2.2.2 内—外倾宗教性16
- 2.2.3 宗教性的测量16-17
- 2.3 社会支持17-21
- 2.3.1 社会支持:定义和分类17-18
- 2.3.2 社会支持的测量18-19
- 2.3.3 社会支持的作用19-20
- 2.3.4 社会支持的测量20-21
- 2.3.5 社会支持的研究进展21
- 2.4 压力知觉21-23
- 2.4.1 压力知觉的定义21-22
- 2.4.2 压力知觉的测量22
- 2.4.3 压力知觉的研究进展22-23
- 2.5 心理幸福感、宗教性、压力知觉及社会支持的相关研究23-24
- 2.5.1 宗教与心理幸福感23
- 2.5.2 社会支持与心理幸福感23
- 2.5.3 压力知觉与心理幸福感23-24
- 2.5.4 宗教与压力24
- 2.5.5 宗教与社会支持24
- 3 研究构想24-26
- 3.1 已有研究存在的问题及问题的提出24-25
- 3.2 研究目的25
- 3.3 研究假设25
- 3.4 研究意义25-26
- 4 研究一:宗教性量表及心理幸福感量表的修订26-31
- 4.1 宗教性量表的修订26-28
- 4.1.1 研究对象26
- 4.1.2 研究工具26
- 4.1.3 研究方法26
- 4.1.4 研究程序26-27
- 4.1.5 研究结果27-28
- 4.2 心理幸福感量表的修订28-31
- 4.2.1 研究对象28
- 4.2.2 研究工具:牛津心理幸福感量表28
- 4.2.3 研究程序28-29
- 4.2.4 研究结果29-31
- 5 研究二:基督徒心理幸福感、宗教性、社会支持以及压力知觉的研究31-40
- 5.1 研究方法31-32
- 5.1.1 被试31
- 5.1.2 研究工具31-32
- 5.1.3 研究程序32
- 5.2 研究结果32-40
- 5.2.1 教徒与非教徒心理幸福感、社会支持及压力知觉的对比性研究32-33
- 5.2.2 心理幸福感、宗教性、压力知觉、社会支持的差异性检验33-36
- 5.2.2.1 不同年龄段基督徒幸福感、宗教性、压力知觉、领悟社会支持的比较33-34
- 5.2.2.2 不同性别的基督徒心理幸福感、宗教性、压力知觉、社会支持的差异性检验34-36
- 5.2.3 基督徒心理幸福感、宗教性、压力知觉以及社会支持的相关分析36-38
- 5.2.4 基督徒宗教性与心理幸福感的中介变量研究38-40
- 5.2.4.1 压力知觉、宗教性与心理幸福感的中介效应研究38-39
- 5.2.4.2 社会支持、宗教性与心理幸福感的中介效应研究39-40
- 6 研究三:访谈所得研究结果40-42
- 7 讨论与分析42-48
- 7.1 宗教性量表及心理幸福感量表的修订42-44
- 7.1.1 宗教性量表的修订42-43
- 7.1.2 心理幸福感量表的修订43-44
- 7.2 基督徒与非教徒的心理幸福感、社会支持和压力知觉的对比性研究44
- 7.3 不同年龄组的基督徒幸福感、宗教性的比较研究44-45
- 7.4 不同性别的基督徒心理幸福感、宗教性、压力知觉以及压力知觉的差异性检验45
- 7.5 不同健康状况的基督徒心理幸福感、宗教性的差异性检验45-46
- 7.6 基督徒心理幸福感、宗教性、压力知觉以及社会支持的相关分析46
- 7.7 基督徒宗教性与心理幸福感的中介变量研究46-48
- 8 研究结论48
- 9 本研究的局限以及对未来研究的展望48-50
- 参考文献50-55
- 附录55-65
- 后记65-6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海英;李颖;于福洋;;研究生社会支持、自我和谐与心理幸福感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年07期
2 崔春华,李春晖,杨海荣,臧刚顺;958名师范大学学生心理幸福感调查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5年04期
3 杨军丽;;大学生社会支持与心理幸福感的关系[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4 宋爱芹,李芳,翟敏;不育妇女个性特征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研究[J];医学与社会;1998年03期
5 李金钊;应对方式、社会支持和心理压力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J];心理科学;2004年04期
6 杨玲,赵国军,陈保平;男性吸毒者吸毒行为与人格、自尊和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4年03期
7 李艳红,崔亚军,赵小宁;下岗职工应激水平与社会支持的相关研究[J];中国健康教育;2005年05期
8 朱卫红,李向春,李建新;高低两类社会支持家庭初中生应对方式的初步研究[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9 邵来成,高峰勤;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现状及其与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10 叶金辉;邹琴;;大学特困学生对社会支持的心理反应(英文)[J];中国临床康复;2005年4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姗姗;张大均;吴明霞;;中学教师心理幸福感的特点研究[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8年全国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2 李颖;张雯;于福洋;;小学教师心理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蒋索;蒋晓玮;;职业女性心理幸福感与社会支持的相关研究[A];2011年浙江省心理卫生协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4 刘淑芳;;老年患者的心理康复与社会支持[A];全国第五届老年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5 孙淑敏;;社会支持对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影响的对照研究[A];二零零六年度全国第五次护理专业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6 谢晓丹;邵彩霞;;衢州市公安民警工作倦怠与社会支持的现状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刘春雷;;大学生就业压力与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沈永健;吕航;肖海雁;;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社会支持的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9 吴汉荣;肖海雁;;高中生网络成瘾与社会支持系统的关系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10 陈爱学;谢建平;苏雅芳;张盛杰;江爱玉;;海洛因依赖者社会支持与社会功能缺陷的相关分析[A];2006年浙江省精神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文立;博物馆社会支持力市场培育开发的意义[N];中国文物报;2006年
2 焦兴奋;关于我区“塞上农民新居”建设的建议[N];华兴时报;2010年
3 ;甘肃鼓励社会支持文化建设[N];中国文化报;2003年
4 贺春兰;用开放的组织形态赢得广泛的社会支持[N];人民政协报;2004年
5 本报记者 刘声东;社会支持:这个不能没有[N];解放军报;2009年
6 华东师范大学 吴薇;引入社会支持 助力高校帮困育人工作[N];中国教育报;2007年
7 瑞金医院临床心理科 沈翔慧;怎样应对急性创伤应激障碍[N];上海科技报;2008年
8 ;感谢国际社会支持援助中国抗震救灾[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年
9 记者 潘剑瑾;志愿者行动需要社会支持[N];中国老年报;2003年
10 本报通讯员 陈昌航邋高文宝 刘煜 星云;黄河滩区唱和谐[N];济宁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捷;城市低龄老年人的需要、社会支持和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苗元江;心理学视野中的幸福[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3 雷俊;肾移植患者社会支持、生活质量及相关炎性介质的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4 夏瑛;中国城市贫困人口的社会资本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5 谢日华;产后抑郁与社会支持、神经递质及基因多态性的关联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6 黎春娴;高校贫困生的社会支持及其对价值观影响的研究[D];上海大学;2009年
7 杨丽;完美主义、应激、应对、社会支持和抑郁的关系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8 赵丽丽;城市女性婚姻移民的社会适应和社会支持研究[D];上海大学;2008年
9 杨军红;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10 宋剑锋;湖北省城乡居民自杀意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东霞;河北省省会工人社会支持、心理幸福感与生活质量的关系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2 周淑慧;高中生心理幸福感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3 陈鸿雁;石家庄市小学教师自尊和社会支持与心理幸福感相关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4 许春燕;基督徒心理幸福感、宗教性、压力知觉及社会支持的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5 王红蕾;洪灾对受灾者心理行为的影响与社会支持研究[D];苏州大学;2004年
6 徐晓宁;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社会支持与职业倦怠的关系[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7 魏金明;福建省高校贫困生社会支持体系研究[D];福州大学;2006年
8 律明;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社会支持网络[D];吉林大学;2008年
9 雷生;高校师范专业贫困大学生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10 万煜;社会支持对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及干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9916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9916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