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系统动力学与贝叶斯网络的第二松花江流域水质模拟—诊断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系统动力学与贝叶斯网络的第二松花江流域水质模拟—诊断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输出系数法 系统动力学 水质模型 水质诊断 贝叶斯网络
【摘要】:随着社会与科学技术的发展,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开发保护对人类生存发展的意义越来越重要。为了研究解决水资源污染的基本原理和关键问题,需要构建一种适应性好、效率高的水质模型。水质模型的目的在于利用采集数据对现阶段污染情况进行评估,并在建立模型的基础上对未来水质变化趋势进行预测、评估。而为了提升水环境污染数据的应用水平,则需要一套综合评价和诊断水环境污染信息的系统。水质诊断的目的在于明确流域中主要污染风险源以及各变量之间的关系,其核心内涵在于解决水质管理问题中的不确定性。本文以第二松花江流域为例,探讨了系统动力学与贝叶斯网络在水环境质量模拟和诊断上的应用。本研究运用系统动力学模型和贝叶斯网络,围绕上游来水、沿河排污、饮马河支流汇入和哈达山水库蓄水等变量与松林断面之间的关系建立多河段水质模拟-诊断模型,以期达到以下研究目的:分析模拟松林断面水质变化趋势;确定松林断面水质变化对各变量的灵敏度响应并确定关键风险污染源;推断出各变量水质与松林断面水质的多种可能性关系,并以可能性最大原则做出决策确定对松林断面水质造成主要影响的风险源。在水质模拟部分,本文运用系统动力学建立水质模型,在模型中同时纳入了流域内所有的点源污染和经过输出系数法计算所得的非点源污染。实验结果表明,与流域的实际COD监测数据相比,系统动力学水质模型所得的模拟数据平均误差低于10%,模拟结果与实际情况比较相符。由此可证,系统动力学可以用于建立流域水质模型;经过灵敏度分析,确定上游来水,大成玉米,哈达山水库,饮马河等变量为第二松花江流域的关键风险污染源;经过贝叶斯网络的诊断,可以得出上游来水和哈达山水库是对松林断面水质造成主要影响的变量,结果显示,上游来水水质与松林断面水质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因此控制上游来水的水质能最为有效的降低松林断面水质超标的风险。本文的研究结果将为国家相关部门掌握第二松花江的水质状况,及时预测水污染事件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其研究方法可以为解决流域污染治理和跨行政区水环境等问题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X5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炯;第十届国际爆炸与反应系统动力学会议[J];爆炸与冲击;1986年03期
2 沈金荣;;“系统动力学”在企业安全管理中应用初探[J];太原机械学院学报;1987年04期
3 刘景韬;系统动力学及其在化工上的应用[J];化工进展;1990年02期
4 吴贻名,张礼兵,万飚;系统动力学在累积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研究[J];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5 孙烨;梁冬梅;;系统动力学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07期
6 胡亮;;系统动力学应用于环境保护中的分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2年Z1期
7 杨根子;;系统动力学[J];金属矿山;1989年04期
8 吴芝芬,,潘兆钧,陈元;系统动力学在纺织工业中的应用[J];西北纺织工学院学报;1994年02期
9 史培军;人地系统动力学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地学前缘;1997年Z1期
10 林启太;系统动力学在矿产品产销前景分析中的应用[J];中国矿业;199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其藩;;系统动力学理论、方法的发展与延拓[A];复杂巨系统理论·方法·应用——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2 徐鉴;;时滞诱发的系统动力学行为分析[A];第二届全国动力学与控制青年学者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3 贾英宏;;多柔体系统动力学的发展现状与相关问题[A];第四届全国动力学与控制青年学者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4 裴伟民;刘树安;徐梅;徐绍良;李长辉;;系统动力学——复杂问题决策的工具[A];科学决策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六次年会论文集[C];1990年
5 甄富允;杜国志;;系统动力学在决策支持系统中的应用[A];复杂巨系统理论·方法·应用——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6 刘宇熹;杨波;;微分方程定性理论与系统动力学模型分析方法[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研究新进展——第8届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7 徐向阳;石刚;;系统动力学在汽车市场预测中的运用和研究[A];21世纪中国汽配市场论文集(四)[C];2007年
8 贾仁安;涂国平;陆伟锋;管春;;用系统动力学研究复杂系统问题的方法论及其功能[A];西部开发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12届年会论文集[C];2002年
9 黄贤凤;王建华;;区域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系统动力学研究——以江苏省为例[A];2006年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6学术年会青年学者论坛专辑[C];2006年
10 贾伟强;;系统动力学在危机管理中的应用[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35:现代社会危机管理与风险决策[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本报通讯员 施教 本报记者 钱红艳;系统思考,给学生一种观察世界的全新眼光[N];南京日报;2010年
2 徐传德 南京市教育局局长、中共南京市委教育工委书记;系统思考创新应用进课堂[N];中国图书商报;2010年
3 丁志军;思考层次的进化与思维的革命[N];中华读书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李晶;基于系统动力学的高管股权激励问题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3年
2 宏江;公共项目管理过程的系统动力学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3 李济;可换系统动力学与格点系统的扩散轨道[D];南京大学;2012年
4 贾启君;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复杂供应链系统协同策略建模分析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5 孟令兴;系统动力学建构下交通枢纽型经济的发展理论与实证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6 于游洋;基于复杂网络的博弈系统动力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7 钟立新;基于博弈模型的复杂系统动力学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8 宋喜斌;基于系统动力学的煤炭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桥;基于碳标签体系的政府行为机制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2 赵军;基于系统动力学的线路提速改造施工质量风险控制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3 李昕;基于系统动力学的马鞍山市钢铁产业政策模拟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4 李晨雪;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光伏产业发展对策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5 汤彦宁;基于系统动力学的装配式住宅施工安全风险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6 刘玉艳;基于系统动力学的某省TCL电器销售公司物流成本仿真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4年
7 匡川;基于系统动力学的水利工程项目经济评价[D];江西理工大学;2015年
8 廖静云;基于系统动力学的民办高校项目经济评价[D];江西理工大学;2014年
9 罗家静;基于系统动力学的郑州市私家车需求仿真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15年
10 温艳好;基于系统动力学的云会计AIS可信需求分析[D];重庆理工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3028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13028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