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生态环境论文 >

纤维素基绿色絮凝材料的中试合成及应用评价

发布时间:2017-12-23 23:05

  本文关键词:纤维素基绿色絮凝材料的中试合成及应用评价 出处:《浙江理工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毛竹纸浆纤维素 改性天然高分子絮凝剂 中试合成 印染废水 应用评价


【摘要】:絮凝法是目前常用的废水处理方法中最为广泛使用的一种方法,同时也是最为有效、最为经济的处理方法。絮凝法在处理含有大量重金属离子、悬浮物胶体颗粒和染料的废水中起到了十分优异的效果。絮凝法中所使用的化学药剂就称为絮凝剂。目前,常用的絮凝剂主要分为四种,分别是无机絮凝剂、合成有机高分子絮凝剂、改性天然高分子絮凝剂和微生物絮凝剂四大类。合成有机高分子絮凝剂虽然有絮凝效果优异且用量少等优点,但也存在着二次污染严重等缺点。改性天然高分子絮凝剂也具有优良的絮凝性能,且由于其含有天然高分子化合物链段,继承了天然高分子化合物无生物毒性、可生物降解等优点,减少了合成有机高分子絮凝剂的二次污染问题。因此改性天然高分子絮凝剂成为了目前水处理所用絮凝剂研究的热点之一。本课题采用中试规模的实验,将聚丙烯酰胺接枝共聚到毛竹纸浆纤维素的主链上,制备得到中试规模的纤维素基绿色絮凝材料产品。并对其进行一系列的表征,同时评价其对高岭土模拟废水的絮凝性能及实际工业废水得而絮凝性能。并将纤维素基绿色絮凝材料产品应用于不同类型的实际工业废水处理流程之中,评价该产品的絮凝性能,核算其处理综合成本,并对纤维素基绿色絮凝材料的应用前景进行评价。完成一种环境友好并可生物降解的新型纤维素基绿色絮凝材料的工业化制备和研究。具体的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纤维素基绿色絮凝材料的中试合成及絮凝性能评价在中试规模下,使用毛竹纸浆浆板为原料,通过自由基引发将聚丙烯酰胺接枝共聚到纤维素上,得到了一种新型绿色纤维素基绿色絮凝材料,通过对实验工艺的微调优化,得到最优制备工艺(1吨产品)为:反应温度50℃,引发剂10kg,毛竹纸浆纤维40kg,聚丙烯酰胺40kg,反应时间为1小时。产品絮凝高岭土模拟废水浊度去除率可达98.9%。絮凝造纸废水浊度去除率可达99.9%,CODCr去除率可达73.5%。以上充分说明了中试制备的产品具有良好的絮凝性能。2.纤维素基绿色絮凝材料产品的中试应用评价针对印染废水和机械加工废水进行絮凝小试实验,将得到的最佳絮凝工艺应用于实际废水处理流程中。产品对印染废水的CODCr去除率约为93.21%,BOD5去除率约为74.41%,浊度去除率可达94.62%。处理机械加工废水的CODCr去除率约为57.1%,BOD5去除率约为38.5%,浊度去除率可达97.7%。综上所述,毛竹纤维素基绿色絮凝材料具有良好的市场应用前景。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X70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烨;;机械工业废水处理技术现状和努力方向分析[J];山东工业技术;2015年10期

2 刘琳;张安龙;罗清;景立明;;废纸造纸废水处理现状与零排放技术分析[J];黑龙江造纸;2014年04期

3 张海云;李爱民;郑凯;;水和树脂类型对磁性离子交换树脂深度处理城市污水的影响[J];水处理技术;2014年07期

4 张帆;李菁;谭建华;王波;黄福;;吸附法处理重金属废水的研究进展[J];化工进展;2013年11期

5 陈春明;赖月云;;咪唑阳离子纤维素的合成及性能研究[J];合成纤维工业;2011年05期

6 Ramzi Khiari;Sonia Dridi-Dhaouadi;Chadlia Aguir;Mohamed Farouk Mhenni;;Experimental evaluation of eco-friendly flocculants prepared from date palm rachis[J];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2010年10期

7 王艳;苗康康;胡登卫;姜红波;赵卫星;;絮凝剂的研究进展[J];化工时刊;2010年08期

8 张云波;宗明月;刘其友;贾惠平;赵东风;;一种微生物絮凝剂在炼油废水中的应用[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3期

9 钱晓荣;王连军;冒爱荣;朱志祥;;季铵化改性木屑纤维素的制备及对氟离子的吸附研究[J];环境污染与防治;2009年10期

10 刘志宏;张洪林;李长波;陈景润;;羧甲基纤维素与丙烯酸合成改性絮凝剂及应用[J];西南给排水;2008年06期



本文编号:13258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13258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cad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