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生态环境论文 >

三峡库区消落带优势植物根系低分子量有机酸对土壤铅影响的模拟研究

发布时间:2018-02-25 07:07

  本文关键词: 消落带 优势植物 低分子量有机酸 铅 出处:《西南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土壤铅(Pb)除了少量的自然来源外,大部分是人类活动引起的,主要来源于汽车尾气、制造及使用Pb制品、农田污水灌溉、农药和化肥的施用等。研究表明,全世界每年向环境中排放的Pb高达500万吨,绝大部分都进入了水体和土壤环境中。Pb能在生物体内蓄积,会对生物体内器官造成损害,也会对机体的生化和生理活动进行干扰。三峡水库属特大型季节性调节水库。相关研究表明,从2008年到2013年,三峡水库水质稳定,但总P、总N和Pb是三峡水库主要的污染物,Pb的含量远远超出了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的含量,也超出了中国饮用水标准和美国环保局饮用水标准。江水中各种污染物质通过吸附、沉淀等形式迁移至消落带土壤中而引起土壤环境的改变,土壤中的污染物通过溶解、交换、扩散等方式进入水体污染水质,使消落带既是污染物的源,又是污染物的汇。三峡库区水位降低后裸露的消落带土壤会生长出大量的草本植物,主要包括狗牙根、稗草、狗尾草、苍耳、空心莲子草等。植物在生长过程中,根系会不断地分泌有机酸、氨基酸、糖类物质、酚酸类等低分子量有机物,而低分子量有机酸(LWMOAs)是植物根系分泌的主要成分,会年复一年地参与到落干淹水主导的物质循环与交换中,并不断改变和影响赋存在土壤体系中重金属元素的总量和形态,继而对整个三峡库区生态系统产生影响。为此,本研究通过采集两种三峡库区消落带优势植物,利用水培法以及去离子水直接浸提根际土,分析植物根系分泌的LWMOAs的种类和含量,模拟优势植物所分泌的单一有机酸和混合有机酸对消落带土壤中Pb进行动力学分析,并通过室内模拟试验,研究在落干、淹水环境交替出现的情况下三峡库区消落带优势植物根系分泌的LWMOAs对土壤Pb及各形态Pb含量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以期为评估消落带植物根系分泌物对土壤重金属活化的影响及其带来的生态风险提供参考数据。研究结果如下:1.狗牙根根系分泌的LWMOAs种类和含量均大于稗草,其中柠檬酸、丙二酸、乙酸、苹果酸是两种植株根系均分泌的有机酸,且乙酸含量最高,分别为0.765 mmol·kg~(-1)、0.261mmol·kg~(-1),而在狗牙根和稗草根际土中均检测到柠檬酸、丙二酸、乙酸。2.选取柠檬酸、丙二酸、乙酸对1 g消落带模拟污染干土中的Pb进行解吸时,发现当有机酸浓度≤1 mmol·L~(-1)时,Pb的解吸量由高到低为:丙二酸柠檬酸乙酸;当有机酸浓度1 mmol·L~(-1)时,Pb的解吸量由高到低为:柠檬酸丙二酸乙酸;且LWMOAs在土壤中含量低(≤1 mmol·L~(-1))时,抑制土壤对Pb的解吸;含量高(1 mmol·L~(-1))时,促进土壤对Pb的解吸。3.LMWOAs对消落带土壤中Pb的解吸是一个复杂的动力学过程,以化学过程为主,同时伴随着非均相扩散和颗粒内扩散。解吸动力学方程拟合效果由大到小为: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双常数方程Elovich方程抛物线方程。4.落干淹水环境会使土壤表层中的Pb含量减少,且第二次落干淹水后表层土壤Pb含量下降百分比高于第一次落干淹水周期;经过两次落干淹水周期后,各处理下其表层土壤Pb含量由大到小为:混酸处理柠檬酸处理、乙酸处理丙二酸处理对照,表明当消落带土壤含Pb量较高时,植物所分泌的LWMOAs会促进土壤对Pb的吸附;对于土壤底层而言,Pb含量逐渐增加,各处理的土壤底层Pb含量由大到小为:混酸处理柠檬酸处理、乙酸处理丙二酸处理对照。两次淹水各处理的上覆水Pb含量虽相差不大,但各处理的第一次淹水上覆水Pb含量高于第二次淹水上覆水的Pb含量。5.少量的LWMOAs的加入,可以促使土壤表层Pb形态从低稳定态转化为高稳定态,底层Pb含量有所增加,增加的是铁锰氧化态、有机结合态和残渣态Pb。比较两次落干淹水周期,第二次落干淹水周期结束后的土壤表层的可交换态、铁锰氧化态、有机结合态、残渣态Pb所占比例比第一次落干淹水周期结束后高,碳酸盐结合态Pb所占比例降低,土壤底层的可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和残渣态Pb的占比变化不大,而第二次落干淹水周期结束后的铁锰氧化态Pb占比增加,有机结合态Pb降低。表层Pb属于非常高风险,底层中的Pb为高风险,对环境生态风险较大。
[Abstract]:Soil Pb ( Pb ) , except for a small number of natural sources , is mainly caused by human activity , mainly from automobile tail gas , making and using Pb product , farmland sewage irrigation , pesticide and chemical fertilizer application . In this paper , the Pb content in the surface layer of the soil i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second flooding . The Pb content of the surface layer of the soil i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second flooding . The Pb content of the surface layer i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second flooding . The ratio of Pb in the carbonate and residue states is not large , while the Pb in the Fe - Mn oxidation state after the second dry - water cycle is increased , and the Pb in the organic binding state is decreased . The Pb in the bottom layer is very high risk , and the Pb in the bottom layer is high - risk , and the environmental ecological risk is larger .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X5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青清;蒋珍茂;王俊;魏世强;;腐殖酸活性组分及其比例对紫色潮土中铅形态转化和有效性演变动态的影响[J];环境科学;2017年05期

2 刘宇;;水库消落带生态环境问题及防治对策[J];亚热带水土保持;2016年03期

3 李春霞;吴凤芝;;根系分泌物的收集及其介导的种间互作[J];西北农业学报;2016年06期

4 赵宽;周葆华;马万征;羊礼敏;;不同环境胁迫对根系分泌有机酸的影响研究进展[J];土壤;2016年02期

5 刘江;江韬;黄容;张进忠;陈宏;;小分子有机酸对紫色土及其溶液中Pb的赋存影响[J];环境科学;2016年04期

6 梁丽;王永敏;张成;余亚伟;安思危;王定勇;;三峡水库消落带土壤与优势植物淹水后对土-水系统汞形态的影响[J];环境科学;2016年03期

7 肖靖秀;郑毅;汤利;王戈;董艳;;间作小麦蚕豆不同生长期根际有机酸和酚酸变化[J];土壤学报;2016年03期

8 游蕊;梁丽;覃蔡清;邓晗;王定勇;;低分子量有机酸对三峡水库消落区土壤中汞赋存形态及其活性的影响[J];环境科学;2016年01期

9 覃蔡清;梁丽;游蕊;邓晗;王定勇;;柠檬酸对三峡水库消落区土壤中汞活化及甲基化的影响[J];环境科学;2015年12期

10 梁丽;王永敏;李先源;唐振亚;张翔;张成;王定勇;;三峡水库消落带植物汞的分布特征[J];环境科学;2015年1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朱金山;三峡库区消落带汞的形态转化与释放特征[D];西南大学;2012年

2 王图锦;三峡库区消落带重金属迁移转化特征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3 王碧玲;含磷物质修复铅锌矿污染土壤的机理和技术[D];浙江大学;2008年

4 韩勇;三峡库区消落带污染特性及水环境影响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游蕊;低分子量有机酸对三峡水库消落区土壤汞赋存形态的影响[D];西南大学;2016年

2 武倩倩;块根、块茎类植物修复土壤铅、镉污染的试验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4年

3 朱强;三峡库区消落带土壤磷吸附特性及淹水—落干周期下的变迁[D];华中农业大学;2012年

4 史志鹏;低分子量有机酸对两种污染土壤铅释放的影响[D];华中农业大学;2012年

5 宋丽;三峡库区消落带土壤汞转化特征的模拟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6 穆建平;三峡库区消落带植被的生态学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7 刘莹;有机酸对青岛市土壤中外源重金属镉、铅形态的影响[D];青岛科技大学;2011年

8 陶玲;有机酸和EDTA对铅污染土壤上青蒜产量及品质影响的研究[D];贵州大学;2009年

9 王平安;干湿交替环境土壤汞赋存形态及其动态变化[D];西南大学;2007年

10 曾宗梁;铅对鱼腥草根系生理的影响与鱼腥草对铅的抗性机理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5334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15334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bfb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