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遥感、地面监测、模式模拟和天气过程的综合分析及其在重污染过程中的应用研究
【图文】:
图 4-9 NO2污染源 12.1(左)和 OMI 观测柱密度 12.2(右)面积百分比洛仑兹曲线(污染源:2006 年,NO2柱密度 2007 年 2 月)Figure 4-9 Lorenz curves of NO2pollution sources 12.1(left) and OMI observations columndensity area percentage12.2 (right) (pollution source: 2006, NO2column density in February2007)4.2.3 卫星遥感对重污染区域动力解释应用本文采用矢量相关模型对 NO2浓度分布和地面风场结构进行相关场分析,提出利用卫星遥感观测高分辨率的特点进行重污染区域预测的方法。[152,153]。图 1是利用 micaps 观测的地面风速、风向及 OMI 观测对流层 NO2柱密度计算的矢量相关场,其中矢量长度表示相关系数的大小,矢量的方向表示污染物的汇聚通道其计算公式如下:(4-1)(4-2)
第 4 章卫星遥感在区域重污染诊断以及动力解释中的应用图 4-10 显示,在太行山东麓、燕山南麓、汾河河谷、沂蒙山北麓均量的汇聚现象。对比可知,污染物的汇聚与矢量相关场有明显的形和地面风场相互作用是形成矢量汇聚的主要原因;图中显示,,太污染物主要来自东南方向。图 4-11 显示了 2007 年 2 月华北地区最 NO2月平均柱密度值,由图可知,2007 年 2 月风场主要汇聚于石济南以东,郑州西北、太原等山前地区,汇聚区域的 NO2柱密度地区,其结果与矢量相关模型计算所得结论一致。由此可见,利用结果结合矢量相关模型可对区域内重污染高发地区进行解释与预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X87;X5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陈朝晖;程水源;苏福庆;高庆先;虞统;任阵海;;北京地区一次重污染过程的大尺度天气型分析[J];环境科学研究;2007年02期
2 唐贵谦;李昕;王效科;辛金元;胡波;王莉莉;任玉芬;王跃思;;天气型对北京地区近地面臭氧的影响[J];环境科学;2010年03期
3 王建国;王业宏;盛春岩;高慧君;杨晓霞;张华;;济南市霾气候特征分析及其与地面形势的关系[J];热带气象学报;2008年03期
4 孔斌;大连市冬季大气中二氧化硫浓度与天气型的相关性及其预报[J];辽宁气象;1995年02期
5 康娜;高庆先;王跃思;辛金元;蔺永耀;苏福庆;;典型时段区域污染过程分析及系统聚类法的应用[J];环境科学研究;2009年10期
6 陈朝晖;程水源;苏福庆;高庆先;;华北区域大气污染过程中天气型和输送路径分析[J];环境科学研究;2008年01期
7 王宏;林长城;陈晓秋;余永江;白亮;;天气条件对福州近地层臭氧分布的影响[J];生态环境学报;2011年Z2期
8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J];环境科学文摘;2005年01期
9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崔铁良;刘培宁;陈再新;朱炎;沈建;;太湖4~10月不同气象天气型蓝藻变化规律研究[A];S7 气候环境变化与人体健康[C];2012年
2 张志刚;苏福庆;杨明珍;钟继红;;华北地区天气型对区域大气污染的影响[A];推进气象科技创新加快气象事业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3 袁野;李爱华;王成章;;合肥地区空中水资源分析(摘要)[A];中国气象学会2006年年会“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技术专题研讨会”分会场论文集[C];2006年
4 陈晓阳;范绍佳;;广州市番禺区2013年空气质量与污染气象特征研究[A];第31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12 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C];2014年
5 甘惠泉;陈雷;;2002-2005年上海地区高温天气分析[A];第三届长三角气象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尉鹏;卫星遥感、地面监测、模式模拟和天气过程的综合分析及其在重污染过程中的应用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6397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26397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