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生态环境论文 >

油棕废弃物热解的实验及机理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25 09:43
【摘要】:油棕是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的主要经济作物,其废弃物的高效、洁净转化技术的开发和研究不仅有益于东南亚各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且对地区的环境保护和能源利用也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依托华中科技大学煤燃烧实验室和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环境科学工程研究院国际合作项目“油棕废弃物的能源化利用”对油棕废弃物的热解技术展开了全面的研究,所做的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利用热重分析仪(TG)对油棕废弃物和生物质主要组分(半纤维素,纤维素和木质素)的热解特性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对比分析了它们在热失重曲线中体现出的不同规律并计算了各自的动力学参数,同时还研究了升温速率和生物质样品的颗粒尺寸对生物质热解特性的影响。鉴于TG 和傅立叶红外光谱仪(FTIR)联用技术的快速性和在线分析的特点,利用TG-FTIR 对油棕废弃物的热裂解的气体产物的析出特性进行了检测分析,主要研究了热解温度对气体产物的影响,并从化学结构入手,分析了生物质的热解行为以及气体产物的形成机理,结果表明生物质样品热解的主要气体产物为CO2、CO、CH4、H2O 和有机碳氢化合物,温度对油棕废弃物热解,尤其对热解产物的成分有显著作用,这为生物质热解机理的研究提供了依据。 基于简单格子法,在热重分析仪上对三组分(半纤维素,纤维素和木质素)间的相互作用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发现三种组分间不存在明显的相互作用,它们在热解过程中独立的发挥着重要作用,并建立了与生物质热解特性和三组分含量相关的数学模型,以预报生物质样品的热解特性或用于计算样品中三组分含量,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有很好的一致性。然而对于天然生物质,所含灰分对其热解有显著的影响,为了详细了解矿物质灰分对生物质热解特性的影响,接着引入了六种主要金属(K、Mg、Ca、Na、Fe 和Al)的矿物质盐或氧化物,在热重分析仪上研究了矿物质对三组分的热解失重特性的影响,并利用TG-FTIR 联用技术在线分析了灰分对油棕废弃物热解失重和气体产物释放特性的影响,为全面理解矿物质灰分的存在对生物质热解特性的影响打下了基础。 为进一步了解生物质热裂解机理和裂解产物(气体产物、液体生物油和固体焦炭)的形成特性,采用堆积床和气相色谱仪、FTIR、扫描电镜、还有色谱质谱联用等分析技术对油棕废弃物热解产物特性进行了详细研究,发现在堆积床上生物质的热解主要发生在400-700°C,对生物质的裂解机理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
【图文】:

化学结构,半纤维素,木糖,木聚糖


图 1.1 纤维素的化学结构[8]2. 半纤维素半纤维素在化学性质上与纤维素相似,是由不同的己、戊糖基组合,通过 β-l键联接而成的不均一聚糖,如图 1.2 所示。半纤维素几乎包括了所有的糖类,糖、甘露糖、木糖、树胶醛糖等等。半纤维素的化学分子式为(C5H8O4)n,其聚较低,约为 150-200,平均分子量一般小于 30,000。半纤维素与纤维素不同,为杂乱的支链多聚糖,结构无定性,易溶于碱性溶液,易水解,热稳定性比纤,热解容易。构成半纤维素的糖大概可分为戊糖和已糖,,其中硬木质生物质中主要成分,而软木质生物质中已糖为主要成分。半纤维素易溶于碱性溶液,约质化学组成的 20-40%。在生物质能的转化利用研究中,木聚糖往往代替半纤12]。木聚糖是木糖 C5H804的聚合体,是生物质半纤维素的一种主要组分,可以木糖,木糖在半纤维素中是最主要的成分。木聚糖的高位发热量为 17.75MJ/k

半纤维素,木聚糖,化学结构


图 1.1 纤维素的化学结构[8]2. 半纤维素半纤维素在化学性质上与纤维素相似,是由不同的己、戊糖基组合,通过 β-氧桥键联接而成的不均一聚糖,如图 1.2 所示。半纤维素几乎包括了所有的糖类葡萄糖、甘露糖、木糖、树胶醛糖等等。半纤维素的化学分子式为(C5H8O4)n,其度比较低,约为 150-200,平均分子量一般小于 30,000。半纤维素与纤维素不同结构为杂乱的支链多聚糖,结构无定性,易溶于碱性溶液,易水解,热稳定性比素差,热解容易。构成半纤维素的糖大概可分为戊糖和已糖,其中硬木质生物质糖占主要成分,而软木质生物质中已糖为主要成分。半纤维素易溶于碱性溶液,生物质化学组成的 20-40%。在生物质能的转化利用研究中,木聚糖往往代替半素[9-12]。木聚糖是木糖 C5H804的聚合体,是生物质半纤维素的一种主要组分,可解成木糖,木糖在半纤维素中是最主要的成分。木聚糖的高位发热量为 17.75MJ/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X705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杨国来;陈汉平;米铁;李斌;;不同因素对生物质气化产出气特性的影响[J];可再生能源;2007年03期

2 邓文义;于伟超;苏亚欣;王晓磊;;生物质热解和气化制取富氢气体的研究现状[J];化工进展;2013年07期

3 赵亮;张军;盛昌栋;张永春;丁启忠;王坤;刘杨先;;内在钾元素对玉米芯超临界水气化制氢过程的影响[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11年07期

4 胡强;陈应泉;杨海平;郝宏蒙;王贤华;陈汉平;;温度对烟杆热解炭、气、油联产特性的影响[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3年2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刘向东;流化式自供热型制生物燃油关键装置设计理论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2 娄瑞;非木材纤维木素在不同热化学条件下的产物形成规律与调控途径[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3 齐国利;生物质热解及焦油热裂解的实验研究和数值模拟[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4 付鹏;生物质热解气化气相产物释放特性和焦结构演化行为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5 杨益;烟草废弃物热解和气化的实验及机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6 穆林;炼化废液热解与燃烧动力学及结渣形成过程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7 刘华敏;生物质轻度预处理液化技术与机理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8 车德勇;基于物化结构特征的生物质与煤共气化特性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戴贤明;废轮胎热解过程及产物特性试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2 周涛;生物质固定床热解及焦油催化裂解实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3 龚维婷;生物质微波热解制取高附加值产品的实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4 黄承洁;熔盐热裂解水稻秸秆动力学及试验[D];浙江工业大学;2011年

5 沈琦;熔融碱热解生物质制氢[D];浙江工业大学;2011年

6 赵向富;生物质流化床气化实验研究与模拟[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7 王立;稻草与煤固定床共热解特性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3年

8 杜莹;生物质催化热解及半焦气化特性实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9 孙婷婷;基于CO_2捕集的生物质催化热解[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6400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26400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aa8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