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γ-FeOOH非均相芬顿耦合半导体可见光催化体系的构筑及其催化机理研究
【学位单位】:华南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X791;O643.36;O644.1
【部分图文】:
2图 1.1 光催化原理图Fig 1.1 The mechanism of Photocatalysis当半导体受到光照射时,如果光源的波长小于导体价带所受光激发出来的电子就可以跃迁到)分离,而空穴则停留在价带。然而,跃迁出来物质发生反应,由于各种条件半导体材料,外复合并通过热量散发等方式将光能损耗的现象导体光催化效率有非常重要的影响,通常光催没有复合的电子与空穴则如反应 3 所示,可以基团或者直接氧化还原有机物。
第一章 绪论机盐的直接水解等等。如图 1.2 所示[24],以氮化碳为例,在可见光的照射下,未经改性的二氧化钛不能吸收光子激发出电子跃迁到导带上,而经过氮掺杂的二氧化钛复合物在禁带之间形成一个新的间隙能带,促使导带与间隙能带之间的电势降低,从而可以在可见光下激发出电子,电子与空穴分离,与不同物质进行反应,生成活性基团。Xiaoyong Wu 等[25]通过简便的煅烧辅助溶剂热反应成功制备 Nd 和 C 共掺杂的
华南理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为了显著提高半导体的光催化效率,用两个或者更多具有不同性质的半导体复合形多功能催化剂,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也是当前光催化研究的热点。复合后利用不同半休之间的能级差别能使光生电子和空穴在不同能级间跃迁,从而使电子和空穴得以有分离。一般复合半导体光催化剂拥有较高的催化活性,这主要是因为:(l)光谱响应范扩大;(2)半导体表面性质发生了较大改变。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Aihua Jia;Miao Kan;Jinping Jia;Yixin Zhao;;Photodeposited FeOOH vs electrodeposited Co-Pi to enhance nanoporous BiVO_4 for photoelectrochemical water splitting[J];Journal of Semiconductors;2017年05期
2 ZHONG Yun-bo;SUN Zong-qian;TANG Nie-wei;XU Bin;FU Xiao-ming;WANG Jiang;;Effect of Magnetic Field on Synthesis of Nano-FeOOH by Low-Temperature Neutralization Method[J];Journal of Iron and Steel Research(International);2012年S2期
3 李坤林;陈武强;李小婷;苑宝玲;;UV/Si-FeOOH/H_2O_2氧化降解水中邻苯二甲酸二甲酯[J];环境科学;2010年09期
4 李言涛,侯保荣;STUDY ON RUST LAYERS ON STEEL IN DIFFERENT MARINE CORROSION ZONE[J];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1998年03期
5 万曦,万国江,黄荣贵,普勇;BIOGEOCHEMICAL MECHANISM OF POSTDEPOSITIONAL MIGRATION OF Fe AND Mn IN LAKE AHA, CHINA[J];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1997年04期
6 ;A COMPARISON BETWEEN THE pzc AND iep OF α-FeOOH AQUEOUS SUSPENSION[J];Chinese Chemical Letters;1993年10期
7 许春生;金斗满;;FeOOH的热处理工艺理论探讨[J];磁记录材料;1987年03期
8 尧世斌;刘海祯;张庆芝;;关于a--FeOOH的生成条件及机理研究[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8年01期
9 蒋世承;王俊桥;王加林;陈济舟;;α-FeOOH脱水相变过程中的离子重排和成孔[J];天津理工学院学报;1988年01期
10 林碧霞;李素清;;γ-FeOOH脱水产品γ-Fe_2O_3性能初探[J];磁记录材料;1988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东林;基于γ-FeOOH非均相芬顿耦合半导体可见光催化体系的构筑及其催化机理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9年
2 王舟;绿色介孔FeOOH/γ-Al_2O_3复合球形颗粒的构筑及其吸附水溶液中有害物质的研究[D];江苏大学;2018年
3 谢东华;铁、锆、铝基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的制备及其对水体污染物的去除和检测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9年
4 孙振亚;生物矿化纳米FeOOH的特征与自组装合成及其环境意义[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5 陈汝芬;可见光催化氧化纳米铁氧化物的生成、转化及机理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6 张媛媛;金属氧化物的形貌调控制备、增敏机制及电化学传感应用[D];华中科技大学;2016年
7 熊慧欣;不同晶型羟基氧化铁(FeOOH)的形成及其吸附去除Cr(VI)的作用[D];南京农业大学;2008年
8 苏宁宁;高压下Fe_3O_4纳米粉、FeSe和α-FeOOH粉末的结构和电输运性质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9 方继敏;铁(氢)氧化物的制备、负载及对HIOCs类污染物的吸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10 谢颖;纯铁氧化物膜对低碳钢及耐候钢保护性能的研究[D];东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德侠;活性炭负载β-FeOOH对饮用水中溴酸盐的去除及机制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9年
2 金建;纳米级α-FeOOH的制备及在煤/油共炼中的催化性能研究[D];郑州大学;2019年
3 李乐梅;印制式FeOOH/石墨烯微型超级电容器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9年
4 吴亚东;针铁矿基可见光光催化剂的构建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D];西南科技大学;2019年
5 魏新涛;羟基氧化铁(FeOOH)及其复合物的制备与铀吸附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8年
6 赵凯;钼掺杂β-FeOOH纳米微粒对胜利油田超稠油的催化降粘作用[D];河南大学;2018年
7 张必宪;β-FeOOH及其复合材料对阴离子染料废水的催化降解研究[D];扬州大学;2018年
8 刘玉洋;α-FeOOH@GCA气凝胶光助芬顿体系或催化过硫酸盐体系降解橙黄Ⅱ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7年
9 付丹丹;腐殖酸对α-羟基氧化铁、γ-羟基氧化铁吸附砷的影响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7年
10 杜忠杰;层状铁氧化物的调控合成与应用研究[D];福州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8821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28821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