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州湾大型底栖动物生态学研究及功能群初探

发布时间:2016-12-24 16:40

  本文关键词:胶州湾大型底栖动物生态学研究及功能群初探,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中国海洋大学》 2015年

胶州湾大型底栖动物生态学研究及功能群初探

徐兆东  

【摘要】:为全面了解胶州湾大型底栖动物生态学特点特别是功能群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以便为该海域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提供科学依据,于2014年2月、5月、8月和11月四个航次在胶州湾14个站位获得大型底栖动物和环境因子样品,对胶州湾大型底栖动物进行了定量研究,包括丰度和生物量、种类组成和群落结构、生物多样性、次级生产力,并对胶州湾大型底栖动物功能群进行了研究,使用多元统计的方法对生物和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四个航次共获得大型底栖动物251种,其中包括环节动物多毛类104种,节肢动物甲壳类73种,软体动物51种,棘皮动物11种,其它类群动物12种,平均丰度为2525.50个/m2,平均生物量为158.79g/m2,与历史资料类似,最主要的动物类群是环节动物多毛类、节肢动物甲壳类和软体动物,且类群比例极为相似,说明近30年胶州湾的大型底栖动物在类群组成上处于稳定状态。四个航次丰度的高低顺序为秋季夏季春季冬季,生物量的高低顺序为秋季春季夏季冬季。对比历史资料发现,本次调查所得的丰度高于胶州湾以往的调查数据和邻近海域的调查数据,原因是本次调查获得了大量的二齿半尖额涟虫(Hemileucon bidentatus)和菲律宾蛤仔(Rudi tapes philippinarum) 。 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大型底栖动物丰度和底温有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和底盐有极显著负相关关系,而与沉积环境相关性不显著。四个航次除菲律宾蛤仔外,共出现19种优势种,其中环节动物多毛类是主要的优势种,说明胶州湾大型底栖动物呈现“小型化”的趋势。ANOSIM分析表明四个航次的群落结构差异显著(P0.05),用Cluster分析了四个航次的群落结构,冬季航次、春季航次和夏季航次可将所有站位划分为2个大群落组,而秋季航次可将所有站位划分成4个大群落组。不同海域甚至同一海域的不同时期,影响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环境因子不同,本次调查表明,水深对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程度较大。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物种丰富度指数(d)冬季航次分别与夏季和秋季航次有显著性差异(P0.05),春季航次和秋季航次有显著性差异(P0.05):均匀度指数(J’)春季航次分别与冬季航次和夏季航次有显著性差异(P0.05);香农-威纳指数(Ⅳ’)季节间无显著性差异。物种丰富度指数平均值为5.14,均匀度指数平均值为0.75,香农-威纳指数平均值为3.96。本次调查结果显示,3个指数的平面分布变化趋势相近,以J10站位为中心的海域是高值区,并有向周围减小的趋势。物种丰富度指数和底盐有显著负相关关系;均匀度指数和pH有正相关关系;香农-威纳指数和pH有显著正相关关系。胶州湾大型底栖动物年平均次级生产力为23.16 g(AFDM)/(m2·a),平均P/B值为1.05,和其它海域相比,次级生产力较高。去掉菲律宾蛤仔后年平均次级生产力为7.95g(AFDM)/(m2·a),平均P/B为0.46。菲律宾蛤仔的存在可降低大型底栖动物的P/B值。在采到的251种大型底栖动物中,,属于肉食性(C)功能群的有83种,属于沉积食性(D)功能群的有85种,属于滤食性(P1)功能群的有63种,属于杂食性(O)功能群的有16种,属于植食性(Ph)功能群的有4种,5种功能群丰度百分比的顺序是DCOPlPh;生物量百分比的顺序是DPlPhCO。通过本研究和对历史资料的分析,我国海区潮下带大型底栖动物功能群主要是D、C和Pl,潮间带的功能群组成和潮下带有所差异。另外整个胶州湾海域因缺少泥石滩或岩石岸等硬相底质,藻类等植物缺乏,胶州湾大型底栖动物中Ph功能群的种类很少。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Q958.8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晓收;范颖;史书杰;华尔;张志南;;渤海大型底栖动物种类组成与群落结构研究[J];海洋学报;2014年12期

2 李想;蔡立哲;卓异;郭涛;饶义勇;颜露露;傅素晶;陈昕韡;;泉州湾蟳埔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功能群研究[J];海洋通报;2014年05期

3 张敬怀;;珠江口及邻近海域大型底栖动物多样性随盐度、水深的变化趋势[J];生物多样性;2014年03期

4 周然;覃雪波;彭士涛;石洪华;邓仕槐;;渤海湾大型底栖动物调查及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J];生态学报;2014年01期

5 覃雪波;孙红文;彭士涛;戴明新;;生物扰动对沉积物中污染物环境行为的影响研究进展[J];生态学报;2014年01期

6 李少文;李凡;张莹;刘元进;徐宗法;郑亮;;莱州湾大型底栖动物的次级生产力[J];生态学杂志;2014年01期

7 彭松耀;李新正;;乳山近海大型底栖动物功能摄食类群[J];生态学报;2013年17期

8 李少文;刘元进;李凡;张莹;徐宗法;吕振波;王田田;张爱波;;莱州湾大型底栖动物功能群现状[J];生态学杂志;2013年02期

9 杜永芬;高抒;于子山;王丹丹;冉琦;;福建罗源湾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的次级生产力[J];应用生态学报;2012年07期

10 张崇良;徐宾铎;任一平;薛莹;纪毓鹏;;胶州湾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次级生产力的时空变化[J];生态学报;2011年17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华;李艳芳;唐诚;邹涛;于靖;郭凯;;渤海底层低氧区的空间特征与形成机制[J];科学通报;2016年14期

2 王淑慧;王振钟;季相星;赵宁;于子山;;乳山湾内外大型底栖动物群落次级生产力初步研究[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年06期

3 石强;;渤海夏季溶解氧与表观耗氧量年际变化时空模态[J];应用海洋学学报;2016年02期

4 李清;闫启仑;李洪波;吴立新;冯金祥;张宇红;;大连湾和大窑湾表层沉积物病毒分布特点[J];海洋环境科学;2016年02期

5 李晓静;周政权;陈琳琳;李宝泉;;山东烟台大沽夹河河口及邻近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特征[J];生物多样性;2016年02期

6 沈洪艳;曹志会;张红燕;祝凌燕;;淡水沉积物中Cd和Cu对河蚬的毒性效应研究[J];中国环境科学;2016年01期

7 李飞龙;丁森;张远;高欣;贾小波;赵茜;;太子河流域不同水生态区EPT群落时空分布特征[J];环境科学研究;2015年12期

8 刘坤;林和山;王建军;何雪宝;林俊辉;黄雅琴;张舒怡;牟剑锋;;厦门近岸海域大型底栖动物次级生产力[J];生态学杂志;2015年12期

9 任鹏;李海宏;鲍毅新;龚堃;;茅埏岛大型底栖动物次级生产力时空变化[J];生态学杂志;2016年01期

10 王忍;李大鹏;黄勇;刘焱见;陈俊;;物理和生物组合扰动对底泥微界面过程的影响[J];环境科学;2015年11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涛;蔡立哲;卓异;饶义勇;李想;陈昕韡;傅素晶;纪剑锋;;泉州湾洛阳江口2种红树林生境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多样性比较[J];应用海洋学学报;2014年02期

2 卓异;蔡立哲;郭涛;傅素晶;陈昕韡;吴辰;;泉州湾蟳埔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时空分布[J];生态学报;2014年05期

3 徐勤增;许强;张立斌;张涛;杨红生;;牡蛎壳人工礁对多毛纲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J];海洋与湖沼;2013年04期

4 方平福;章书声;鲍毅新;魏德重;;温州天河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的次级生产力[J];生态学杂志;2013年01期

5 严娟;庄平;侯俊利;张涛;刘鉴毅;冯广朋;杨刚;;长江口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次级生产力及其影响因子[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12年06期

6 刘建国;费岳军;王晓亮;江河;;庙子湖岛和黄兴岛夏季岩礁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群落格局[J];海洋通报;2012年05期

7 蔡文倩;刘录三;乔飞;林岿璇;周娟;;渤海湾大型底栖生物群落结构变化及原因探讨[J];环境科学;2012年09期

8 白秀玲;周云凯;张雷;;水丝蚓对太湖沉积物有机磷组成及垂向分布的影响[J];生态学报;2012年17期

9 杜永芬;高抒;于子山;王丹丹;冉琦;;福建罗源湾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的次级生产力[J];应用生态学报;2012年07期

10 董慧;郑西来;张健;;污染河口区沉积物-水界面营养盐交换通量的实验研究[J];海洋环境科学;2012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骏;付荣恕;;大型底栖动物生态学研究进展[J];山东农业科学;2010年02期

2 曲方圆;于子山;;分类多样性在大型底栖动物生态学方面的应用:以黄海底栖动物为例[J];生物多样性;2010年02期

3 李斌;张耀光;岳兴建;刘绍平;王志坚;;怒江流域大型底栖动物资源状况[J];淡水渔业;2011年03期

4 杨柳;汪祖茂;吴忠诚;韩瑜;王立硕;吴秋燕;;大型底栖动物定量和定性采样方法的对比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3年24期

5 韩洁,张志南,于子山;渤海大型底栖动物丰度和生物量的研究[J];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6期

6 韩洁,张志南,于子山;渤海中、南部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J];生态学报;2004年03期

7 黄洪辉,林钦,林燕棠,贾晓平,李纯厚,王文质;大亚湾网箱养殖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的时空变化[J];中国环境科学;2005年04期

8 王银东;熊邦喜;杨学芬;;武汉市南湖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J];湖泊科学;2005年04期

9 刘敏,侯立军,许世远,余婕,欧冬妮,刘巧梅;长江口潮滩生态系统氮微循环过程中大型底栖动物效应实验模拟[J];生态学报;2005年05期

10 渠晓东;曹明;邵美玲;黎道丰;蔡庆华;;雅砻江(锦屏段)及其主要支流的大型底栖动物[J];应用生态学报;2007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光俊;熊邦喜;刘敏;杨学芬;覃亮;陈朋;徐微;刘俊利;;不同养鱼水库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比较研究[A];中国鱼类学会2008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2 李新正;王永强;;黄海、东海春秋季大型底栖动物分布现状[A];第五届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持续利用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3 林清贤;林鹏;陈小麟;;泉州洛江口红树林区滩涂水鸟与大型底栖动物相关关系[A];第八届中国动物学会鸟类学分会全国代表大会暨第六届海峡两岸鸟类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安传光;赵云龙;;长江南岸春季大型底栖动物多样性研究[A];中国海洋湖沼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7年

5 安传光;赵云龙;;北港北沙大型底栖动物的初步研究[A];中国海洋湖沼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7年

6 安传光;赵云龙;林凌;吕敢堂;陈亚瞿;;长江口九段沙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季节分布特征的初步研究[A];2006年上海市动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袁伟;金显仕;戴芳群;;低氧环境对大型底栖动物的影响[A];2008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8 彭松耀;李新正;;乳山近海大型底栖动物功能摄食类群生态学研究[A];中国海洋湖沼学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9 李新正;于海燕;王永强;帅莲梅;张宝琳;李笑红;刘瑞玉;;胶州湾大型底栖动物数量动态的研究[A];中国海洋与湖沼学会甲壳动物学分会、中国动物学会、中国海洋与湖沼学会生态学分会2000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10 李新正;于海燕;王永强;帅莲梅;张宝琳;刘瑞玉;;胶州湾大型底栖动物的物种多样性现状[A];中国海洋与湖沼学会甲壳动物学分会、中国动物学会、中国海洋与湖沼学会生态学分会2000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渠晓东;香溪河大型底栖动物时空动态、生物完整性及小水电站的影响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水生生物研究所);2006年

2 周晓;九段沙湿地自然保护区大型底栖动物生态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唐以杰;湛江红树林自然保护区湿地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生态学研究[D];中山大学;2007年

4 刘勇;长江口大型底栖动物生态学研究及日本刺沙蚕生物能量学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5 李明峰;游憩活动对沙滩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的影响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4年

6 杨明生;武汉市南湖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与生态功能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9年

7 张均龙;黄海大型底栖生物多样性与群落结构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2年

8 林清贤;闽南沿海红树林区鸟类及其与大型底栖动物相关关系研究[D];厦门大学;2003年

9 刘国才;水体环境及水生经济动物养殖生物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0年

10 罗祖奎;崇明东滩水鸟对鱼塘抛荒早期阶段的反应及食物因子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小雨;菜子湖群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2 宋明江;大宁河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生态学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3 王军;新疆伊犁河与额尔齐斯河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及其水体健康评价[D];华中农业大学;2015年

4 赵开彬;长江口北支及其邻近海域大型底栖动物时空分布的研究[D];上海海洋大学;2015年

5 任彬彬;应用底栖生物评价威海双岛湾人工鱼礁修复效果[D];上海海洋大学;2015年

6 王春勇;辽河保护区河流健康评价方法学研究[D];沈阳航空航天大学;2015年

7 赵茜;基于野外监测数据制定大型底栖动物电导率水质基准[D];辽宁大学;2015年

8 李海宏;茅埏岛不同生境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特征的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5年

9 王路平;辽河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纳米二氧化钛对河蚬的氧化应激作用[D];华中农业大学;2015年

10 徐兆东;胶州湾大型底栖动物生态学研究及功能群初探[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胶州湾大型底栖动物生态学研究及功能群初探,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257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benkebiyelunwen/2257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bbb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