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震P波走时层析成像对中国东北地区上地幔速度结构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2-12-11 00:33
  中国东北及邻近区域属于中亚造山带最东部,是全球古生代至早中生代期间形成的最大增生地体之一。在中生代,中国东北地区经历了大规模的火山活动和因古太平洋俯冲而产生的伸展;在新生代,又经历了广泛的碱性火山作用,以及与其相关的太平洋板块俯冲。如今东北地区仍处于板块挤压和板内火山活动的阶段。已有的层析成像和热力学耦合动力学模拟结果显示,东北地区下方地幔转换带内存在广泛展布的滞留俯冲板块,并将火山的形成解释为与板片脱水作用和其引起的地幔对流有关,但该模型对于火山的位置分布并不能给出很好的解释。自中美日合作的NECESSArray数据公开以来,有层析成像和接收函数研究表明在长白山下方的地幔转换带存在板片缺口,据此一种新的下地幔沿板片缺口上涌提供东北地区上地幔热源的观点被提出,但该模型无法解释单独的下地幔上涌是否能足够加热如此大范围的上地幔。因此,东北地区下方深部热物质来源仍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东北地区远离日本海沟1000km以上,远震较区域地震能提供更多的数据并适合于本区域的层析成像研究。FMTT(Fast Marching Teleseismic Tomography)作为一种可靠的层析成像技术,可... 

【文章页数】:7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意义
    1.2 研究区构造背景
    1.3 研究区深部研究进展
    1.4 本文研究内容
第二章 体波走时层析成像原理
    2.1 什么是层析成像?
    2.2 远震走时层析成像
第三章 东北地区远震P波走时层析成像研究
    3.1 数据来源与相对走时残差的拾取
    3.2 反演分辨率与可靠性评价
    3.3 反演结果与恢复性测试
    3.4 反演结果与已有成果的比较
    3.5 结果的解释与讨论
第四章 结论和展望
    4.1 主要研究成果
    4.2 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的工作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作者简介
    科研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松辽盆地北缘的上地幔速度结构及该区火山成因探讨[J]. 张风雪,吴庆举.  地球物理学报. 2019(08)
[2]中亚造山带东段软流圈分布特征——基于长周期大地电磁探测的结果[J]. 韩江涛,康建强,刘财,刘文玉,张雅晨,王天琪,郭振宇,袁天梦,刘立家.  地球物理学报. 2019(03)
[3]中国东北地区远震S波走时层析成像研究[J]. 张风雪,吴庆举,李永华.  地球物理学报. 2014(01)
[4]中国东北地区三维速度结构与火山起源的深部机制[J]. 徐峣,张贵宾,江国明,索奎,姚永波.  地学前缘. 2014(04)
[5]基于图形界面的波形相关法拾取远震相对走时残差[J]. 张风雪,吴庆举,李永华,张广成,余大新.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13 (Z2)
[6]中国东北地区远震P波走时层析成像研究[J]. 张风雪,吴庆举,李永华.  地球物理学报. 2013(08)
[7]远震相对走时数据快速计算方法及应用[J]. 江国明,张贵宾,徐峣.  地球物理学报. 2012(12)
[8]深地震探测揭示的华北及东北地区莫霍面深度[J]. 熊小松,高锐,张兴洲,李秋生,侯贺晟.  地球学报. 2011(01)
[9]中国东北地区的构造格局与盆地演化[J]. 周建波,张兴洲,马志红,刘立,金魏,张梅生,王成文,迟效果.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9(05)
[10]中国东北长白山火山的起源:地震层析成像证据[J]. 赵大鹏,雷建设,唐荣余.  科学通报. 2004(14)

博士论文
[1]中国东北地区新生代火山深部电性结构及流变分析[D]. 李建平.吉林大学 2018



本文编号:371780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benkebiyelunwen/371780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0b4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