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随焊超声冲击对焊接残余应力与变形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正面随焊超声冲击对焊接残余应力与变形的影响
更多相关文章: 正面随焊超声冲击 冲击频率 残余应力与变形 组织性能 力载荷
【摘要】:焊接作为先进的制造技术在工业生产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在焊接过程中的局部不均匀加热的特点,导致在工件中产生较大的焊接残余应力与变形,对工件的使用性能与寿命产生诸多危害。近几年,超声冲击技术在提高焊接接头疲劳强度、控制焊接残余应力与变形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本文在超声冲击技术与随焊冲击碾压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正面随焊超声冲击的方法,在焊接过程中对熔池后方的焊缝或焊趾区域进行实时超声冲击,以达到控制焊接残余应力与变形、改善焊缝显微组织与硬度的目的。超声冲击设备的冲击头与变幅杆为非刚性连接,冲击头的冲击频率低于变幅杆的20 kHz。为了更好的应用超声冲击设备,同时为了给后期SYSWELD数值模拟提供参数依据。本文通过高速摄像的方法对冲击头的冲击过程进行记录采集。通过MATLAB软件对采集的图像进行后期批量处理,获得了冲击头的冲击频率,测量结果显示,在不同参数下,超声冲击设备的冲击频率都基本集中在50 Hz左右。对3 mm的Q235B薄板进行正面随焊超声冲击焊缝实验,研究正面随焊超声冲击对焊接变形、焊接接头显微组织以及硬度等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当冲击距离为45 mm时,即高温冲击时控制焊接变形的效果最明显,较常规焊减少了 43.3%。当冲击距离小时,与常规焊相比,正面随焊超声冲击能够起到细化晶粒的作用,使焊缝晶粒变细。而且,正面随焊超声冲击能够提高焊缝处的硬度,尤其是当冲击距离小时效果最明显。对8 mm的Q235B厚板进行正面随焊超声冲击焊趾附近区域实验,研究正面随焊超声冲击对焊接残余应力的作用。研究发现,当冲击距离较大时,控制焊接残余应力的效果较好。建立与热源随动的力载荷模型,力载荷的大小、冲击频率、同热源的距离等参数均可调节。通过SYSWELD软件实现力载荷模型的加载,并通过无应力板进行随焊超声冲击模拟,验证得到建立的力载荷模型是可行合理的,并对力载荷模型的作用机理进行分析。利用SYSWELD软件对正面随焊超声冲击8 mm板的焊趾附近区域进行数值计算,结果发现,低温冲击时控制焊接残余应力的效果最明显,在部分区域,将残余拉应力转化为残余压应力。随着冲击温度的增大,控制焊接残余应力的效果也随之减弱。将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发现计算得到的正面随焊超声冲击对冲击区域的残余应力的影响规律与盲孔法测得的规律基本一致。尝试了频率为50 Hz的力载荷数值计算,并将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对比。虽然正面随焊超声冲击技术在焊接领域尚处于研究阶段,但正面随焊超声冲击技术以其独特的优点和综合性能将会在未来得到广泛的应用。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TG404;TB55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国华;;浅析焊接残余应力的控制与消除[J];大众科技;2011年12期
2 赵福兴 ,姚尧 ,赖英瑞;爆炸法消除焊接残余应力[J];爆炸与冲击;1986年04期
3 于桂春;;机械应力消除法对焊接残余应力的影响浅谈[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年21期
4 李越;刘金涛;;焊接残余应力研究方法的进展及展望[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年03期
5 张根树;张颖;;常用焊接残余应力测量方法的探究[J];科技信息;2012年32期
6 王永辉;;谈压力容器的焊接残余应力测试[J];民营科技;2012年09期
7 张小鹏;王娜;;基于大型炉体焊接残余应力测试的盲孔法研究[J];力学与实践;2007年03期
8 桂国庆;袁志军;罗利伟;;双槽钢焊接矩形管的焊接残余应力分析研究[J];井冈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1期
9 曹希耀;宋协生;;大型筒壳去除焊接残余应力的超载加压法及其机理[J];河南科学;1989年Z2期
10 张文斌,李碧华;液力循环法消除大型容器焊接残余应力[J];实验技术与管理;1994年S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先锋;何志涛;秦力;张铁华;李宇千;税昱;;焊接残余应力的控制与消除[A];2008年全国建筑钢结构行业大会论文集[C];2008年
2 黎赣;贾晓亮;周俊明;张亦良;;圆筒容器焊接残余应力消除方法的研究[A];北京力学会第19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3 丁克勤;臧弋心;王洪柱;王振山;;焊接残余应力水平和消应力处理效果判别标准探讨[A];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C];2013年
4 杨振超;鲍蕊;;焊接残余应力分布随试样尺寸变化规律研究[A];北京力学会第20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4年
5 谭胜禹;刘贵清;;爆炸消除焊接残余应力在大型工程建设项目上的应用[A];中国爆破新技术Ⅱ[C];2008年
6 田旺生;李黎霞;杨明旺;;钢结构焊接残余应力有限元分析[A];'2009全国钢结构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孙英学;;焊接残余应力有限元分析技术研究[A];第四届中国CAE工程分析技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刘维;丁文斌;孙昕辉;杨帆;张海;李惠;;平板对接焊接残余应力和变形数值模拟及试验验证[A];2010年度海洋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9 章正茂;;焊接残余应力对构件的影响及控制措施[A];全国焊接工程创优活动经验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10 陈祖福;田晓虎;;预置应力对焊接残余应力峰值的影响研究[A];第九次全国焊接会议论文集(第2册)[C];199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雷正刚 李荣峰;武钢爆炸法消除焊接残余应力技术取得突破[N];世界金属导报;2002年
2 雷正刚;李荣锋;重大工程显威[N];中国冶金报;2002年
3 记者 夏纪福;超声消除应力技术通过鉴定[N];中国船舶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冯磊;大型旋转部件的焊接残余应力数值模拟及寿命分析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5年
2 姬书得;水轮机转轮焊接残余应力调控措施的虚拟优化[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3 袁志军;球管焊接数值模拟及焊接残余应力影响因素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4 李永正;同一截面焊接结构完整性理论与试验研究[D];中国舰船研究院;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施苏晋;核电蒸汽发生器管板焊接残余应力分布规律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张秋霞;铝合金焊接残余应力X射线衍射法检测参数优化研究[D];北华航天工业学院;2015年
3 金辉;基于神经网络铝合金焊接接头焊接残余应力预测研究[D];大连交通大学;2015年
4 吴振;挖掘机动臂焊接残余应力与变形规律数值模拟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5 马冉;随焊超声冲击消除焊接残余应力的有限元分析[D];山东大学;2015年
6 黄玉霞;HP40Nb乙烯裂解炉管焊接残余应力有限元分析[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7 庞龙龙;超高强度钢EH47的焊接残余应力数值模拟及实验研究[D];江苏科技大学;2015年
8 曲严冰;桩腿厚板高强钢焊接工艺优化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9 丁笑;T23水冷壁失效分析及预防措施研究[D];天津大学;2014年
10 林少雄;球罐焊接残余应力数值模拟研究[D];福州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3064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boshibiyelunwen/13064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