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LYSPO表面吸附和界面结构预测方法及应用
本文关键词:CALYSPO表面吸附和界面结构预测方法及应用 出处:《吉林大学》2017年博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近年来随着微电子器件向微型化趋势发展,吸附和界面效应对器件性能的影响更加突出,因此吸附和界面研究已经成为当前物理和材料研究领域的热点课题。众所周知,材料的微观结构是决定其宏观性质的最基本信息。只有确定了微观结构,才能在更深层次上理解和优化材料性能。但由于吸附与界面均处于化学环境剧烈变化区域,导致其微观结构极为复杂,因此确定其微观结构是一个极具挑战的课题。本论文基于课题组前期发展的CALYPSO结构预测方法,综合考虑表面吸附及界面结构的特点,发展了表面吸附及界面结构预测新方法,并成功应用于若干低维材料的结构研究中,获得如下创新性的研究成果:1.为了减小势能面搜索空间,提高搜索效率和全局搜索能力,综合考虑表面吸附结构的特点,引入了固定吸附点技术,对称性、原子间最小距离限制和限域粒子群优化算法等结构处理技术,发展了表面吸附结构搜索方法和程序,集成到课题组前期开发的CALYPSO软件包中。该方法和程序的有效性已经在若干吸附体系(如氢和氧化石墨烯表面等)的测试中得到了检验。特别是利用该方法预测了单侧氢吸附石墨烯表面的能量稳定构型,获得了带隙随氢吸附浓度变化的关系,为调控石墨烯带隙提供了新思路。2.金属锆表面的氧化一直是核材料研究领域的焦点课题,然而现有锆(0001)表面氧化结构模型的功函数随着氧吸附浓度的变化趋势与实验数据存在较大的差别。本论文利用自主发展的CALYPSO表面吸附结构搜索方法,系统研究了氧吸附在锆(0001)表面上的结构,预测出了一类能量更稳定的构型。理论计算发现新结构模型的功函数随着氧吸附浓度的变化趋势与实验数据相符合,表明该结构是实验结构的最佳候选。我们的研究为金属表面氧化体系提供了新的结构原型。3.针对界面势能面的复杂性,界面结构的低对称性,结构稳定性易受界面处晶格匹配度影响等难题,本论文引入了晶格匹配的快速搜索,配位数和原子间键长限制的晶体生长,以及限制性二维粒子群优化算法等结构处理技术,发展了CALYPSO界面结构搜索方法。利用该方法成功搜索到了石墨烯armchair-zigzag晶界及二氧化钛金红石相(112)孪晶界的稳定结构,证明了其有效性。采用该方法预测出了具有不同氧缺陷浓度金红石相(210)孪晶界的稳定结构,获得带隙随氧缺陷浓度变化的关系,为调控二氧化钛带隙,提高其光吸收效率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手段。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icro - electronic devices to microminiaturization , adsorption and interfacial effects have become a hot topic in the field of physical and material research .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O647.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涂学炎,陈金文;表面吸附的微观机理研究进展[J];云南化工;2001年06期
2 司玉昌,刘漫辉,孟令鹏,郑世钧;表面吸附和计算方法的评述[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3 周成思;玻璃布表面吸附水蒸气对玻璃钢性能的影响[J];玻璃钢/复合材料;1988年03期
4 王仲妮,石明理;阴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在水溶液中的表面吸附——三氧乙基化十二醇醚磺酸钠与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体系[J];日用化学工业;1993年04期
5 毕只初,史彦,颜文华,俞稼镛;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在二氧化硅表面吸附的研究[J];化学试剂;1997年06期
6 黄波,杨宇;溶液表面吸附实验数据的计算机非线性拟合法处理[J];大学化学;2002年03期
7 陈静,王学军,朱立军;砷在贵州地区红土表面吸附和解吸的动力学研究[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3年06期
8 刘丽;刘付轶;韩聚广;盛六四;;硼氧小分子在铂团簇表面吸附的密度泛函研究[J];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9年02期
9 王平全;;用等温吸附法确定粘土表面吸附结合水界限[J];西南石油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10 黄晓华;张相育;吉青;杨小震;;应用分子力学研究表面吸附能的可行性[J];计算机与应用化学;2007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陆海鸣;孟祥康;;纳米粒子表面吸附的尺寸效应[A];第十一届全国青年催化学术会议论文集(上)[C];2007年
2 周素芹;居学海;;硝胺在铝表面吸附行为的理论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14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3 陈玉鑫;陈旭;查良镇;;气溶胶颗粒表面吸附气体的初步分析[A];中国真空学会质谱与检漏专委会第十一届年会、中国计量测试学会真空校准专委会第六届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4 花修艺;董德明;于菲;赵兴敏;;线性规划法研究天然水体沉积物和生物膜的表面吸附特性[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6年
5 邓文礼;肖占文;王为;李德泉;;DNA分子在固态表面吸附和凝聚的扫描隧道显微学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6年
6 耿信鹏;周烨;王保怀;郑长征;;变性剂浓度对蛋白在适度疏水表面吸附折叠的影响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十五届全国化学热力学和热分析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2010年
7 余寿文;张吉桥;冯西桥;;表面吸附引起的表面变形与微梁弯曲和共振频移[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张吉桥;余寿文;冯西桥;;表面吸附引起微梁的静态弯曲和共振频移[A];损伤、断裂与微纳米力学进展:损伤、断裂与微纳米力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潘伦;邹吉军;王松博;张香文;王莅;;表面吸附水对可见光染料敏化过程的重要影响[A];第十三届全国太阳能光化学与光催化学术会议学术论文集[C];2012年
10 何丕模;;金属表面吸附及相互作用研究[A];华东三省一市第三届真空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博;CALYSPO表面吸附和界面结构预测方法及应用[D];吉林大学;2017年
2 任浩;纳米及表面吸附体系的第一性原理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3 刘新;金属熔化过程与表面吸附的计算化学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4 王平全;粘土表面结合水定量分析及水合机制研究[D];西南石油学院;2001年
5 贺艳斌;N_2H_4在过渡金属及合金表面吸附和分解的第一性原理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5年
6 刘淑萍;Ru、Cu和Au表面吸附和反应的理论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7 周永军;气体分子在ABO_3型氧化物表面吸附的第一性原理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8 王晓琳;表面吸附受限高分子体系结构及动力学性质的计算机模拟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9 辛振东;HCN在Fe、Co和Ni表面吸附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D];中北大学;2013年
10 朱萍;SO_2/Ag(110)、Cu(100),C_2D_2/Si(111)7×7:表面吸附和反应的NEXAFS研究[D];浙江大学;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钟明静;水分子在高岭石带电表面吸附的理论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5年
2 武媛媛;氢在铍及氧化铍表面的吸附的第一性原理理论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6年
3 陈倩;瓦斯气体在碳化硅表面的吸附动力学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6年
4 张玲利;铁和二维磷烯表面吸附的第一性原理研究[D];吉林大学;2017年
5 曹梅娟;苯和吡啶在铜族金属表面吸附的理论研究[D];福州大学;2006年
6 汉军良;氢在金属钯台阶和纳米颗粒表面吸附特性的理论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7 于海燕;气体原子或分子在过渡金属表面吸附和解离的理论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蔡梅超;表面吸附和动力学模拟[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9 乔青安;分子和分子片段在过渡金属表面吸附的微观动力学[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10 张学娜;原子、分子在过渡金属表面吸附的微观动力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3564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gckjbs/13564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