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工程博士论文 >

煤制天然气的技术经济分析与生命周期评价

发布时间:2017-12-31 19:17

  本文关键词:煤制天然气的技术经济分析与生命周期评价 出处:《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博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煤制天然气 生命周期评价 生命周期成本分析 环境影响 资源消耗


【摘要】:提高以天然气为代表的清洁能源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是治理大气污染一项重要措施。在国产天然气和进口天然气短期内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天然气需求的情况下,煤制天然气(SNG)这条能源转换路径应运而生。本文采用生命周期成本分析方法和生命周期评价方法,从生命周期角度对煤制天然气的技术经济性能、环境性能和资源能源消耗进行系统地分析与评价,并对煤制天然气用于不同用途时与其它传统的能源利用路径进行对比,阐明煤制天然气的优势和劣势所在,提出科学和量化的分析结果供决策者参考。煤气化技术和甲烷化技术是煤制天然气项目要选取的两种关键技术。BGL熔渣气化技术具有蒸汽和氧气单耗低、冷煤气效率和有效气体体积分数高、设备投资少、气化过程产生的废水少等优点,比较适合应用于煤制天然气项目。对于甲烷化技术而言,TREMPTM和CRG甲烷化技术具有较长的催化剂寿命,技术成熟,工艺过程副产高压蒸汽,有利于提高过程的整体能量效率,优先推荐这两种甲烷化技术用于煤制天然气项目。本文采用生命周期成本分析方法对SNG应用于城市燃气领域供热燃气、民用燃气和公交燃气三种主要用途时的环境影响和经济性能进行综合量化的评价,并与其他替代方案的生命周期成本进行对比分析。总体来看,由于SNG生产过程排放出大量污染物整体上导致了高昂的环境成本,使得SNG仅在应用于民用燃气这一用途时优于传统方案,而在供热燃气和公交燃气两种用途中,与传统燃料或替代方案相比并无优势;发展SNG在本质上是将原本发生在城市区域使用阶段的污染物排放转移到偏远地区的SNG产地。冬季灰霾天气频发,这与冬季燃煤供热排放的灰霾污染物密切相关。本文就SNG用作供热燃气这一主要用途进行深入研究,从灰霾污染物、温室气体排放和能源消耗三方面开展生命周期评价,并与传统的燃煤供热路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SNG供热路径生命周期灰霾污染物排放量比燃煤供热路径减少44%,其中在城市区域减少排放高达98%。若全部采用燃气供热,北京地区冬季灰霾污染物排放总量会在目前的基础上减少52%。但是,从生命周期角度考虑,SNG供热路径要比燃煤供热路径多消耗90%煤炭资源,温室气体排放量高65%。针对我国的煤制天然气产业,有必要引入生态补偿机制、碳税政策和碳排放权交易机制,以应对SNG供热路径的灰霾污染物排放转移问题和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增大的问题。电力与和SNG在终端使用过程有着很强的相互替代性,二者都可以由煤转化而来。将煤就地转化为电力输送到城市使用是否比煤制天然气路径在环境性能和资源消耗方面更胜一筹呢?本文针对SNG用于城市的发电和餐饮公服领域时,对煤发电和煤制天然气两条能源利用路径开展生命周期评价工作,研究结果表明,与煤制天然气路径相比,煤发电路径生命周期灰霾污染物排放可减少30-80%,温室气体排放可减少6-73%,煤炭资源消耗比减少20-69%。就水资源消耗而言,基于空冷技术的煤发电路径的生命周期水资源消耗比煤制天然气路径减少11-74%。由此可见,煤发电路径可有效缓解我国富煤贫水地区的环境和水资源压力,是一条值得考虑的能源利用路径。
[Abstract]:This paper makes a systematic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of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and economic performance of coal - made natural gas by using life cycle cost analysis method and life cycle evaluation method . Based on air - cooling technology , the consumption of water resources in the life cycle of coal - generating path is reduced by 11 - 74 % than that of coal - made natural gas . Therefore , the coal - generation path can effectively alleviate the environment and water resources pressure of rich coal - rich areas in China , and it is an energy utilization path worth considering .

【学位授予单位】:华南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E665.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刘建成;我国超临界发电技术发展前景分析[J];东方电气评论;2005年02期

2 顾宗勤;韩红梅;;碳税对我国化学工业的影响[J];化工管理;2014年04期

3 章荣林;;基于煤气化工艺技术的选择与评述[J];化肥设计;2008年02期

4 王鹏;张科达;;碎煤加压固定床气化技术进展[J];煤化工;2010年01期

5 林梓荣;赵先勤;;直燃吸收式机组与燃气分布式能源系统比较[J];煤气与热力;2014年07期

6 朱彬彬;王敏;韩红梅;;煤炭利用路线能源效率的全生命周期法评价[J];化学工业;2013年06期

7 徐越,吴一宁,危师让;基于Shell煤气化工艺的干煤粉加压气流床气化炉性能研究[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3年11期

8 杨舒鸿;丁艳军;;煤制天然气技术路线的全生命周期分析[J];现代化工;2012年09期

9 王南;裴玲;雷丹凤;曾博;;中国非常规天然气资源分布及开发现状[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15年01期



本文编号:13611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gckjbs/136110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ca7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