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工程博士论文 >

基于分子网络的药物重定位预测方法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18 19:09

  本文关键词:基于分子网络的药物重定位预测方法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药物研发是一个长期、艰难和昂贵的过程,从最初的实验室研究到最终上市销售平均需要花费大约12年的时间,耗资上亿美元。尽管近年来药物研发的投入越来越高,但是新药的批准率却没有增加反而有降低的趋势。因此,如何开发新的方法,提高药物研发的投入产出比,是生物医学中的重要研究课题。近年来,大量多层次组学数据的不断涌现,为药物研发带来了新的机遇。特别是,挖掘已有药物的新适应症,也就是药物重定位,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研发成本和失败风险,正成为药物研发的重要途径之一。尽管药物重定位已经不是一个新的概念并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药物新疗效的发现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研究发现,大多数重新定位的药物其新用途与最初的目的很少有明显的关系。本文以分子网络为基础,结合各种组学数据从网络生物学的角度来研究药物-疾病的作用机理,发现两者之间的关联规律,并开发新的计算方法预测药物-疾病的新关联关系,从而实现药物的重新定位。本文的工作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部分:1)基于蛋白结构域的药靶预测通过假设药物-靶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通过药物-结构域之间的作用来实现,提出了一种利用蛋白质结构域来预测药物靶蛋白的新方法。基于药物-结构域相互作用所构建的药物小分子网络表明特异性结构域能够很好地将疗效相关的药物聚类在一起,证明了药物与蛋白的相互作用是由蛋白的局部结构决定的且作用在相同结构域上的药物倾向于有着相似的疗效。新靶蛋白的识别能够帮助实现药物的重定位。2)基于疾病分子通路的乳腺癌治疗药物重定位通过构建乳腺癌特异性的分子网络,开发了数学模型识别乳腺癌相关突变基因所影响的分子信号通路。如果将一组分子作为疾病的标记物的话,对该疾病有疗效的药物应该会逆转这些标记物在疾病中的行为。基于该思想,本文以乳腺癌相关突变基因所影响的分子信号通路作为生物标记物,提出了一种新的方法,通过比较药物作用前和作用后该标记物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图谱,预测了可能对乳腺癌有效的药物,实现了乳腺癌药物重定位的目的。3)基于调控网络的马兜铃酸致病相关基因识别疾病基因通常具有功能相关性。利用多种组学数据,构建了马兜铃酸作用条件下的基因转录和转录后调控网络,识别了马兜铃酸所影响的网络模块,这些模块富集了马兜铃酸作用相关的基因,揭示了马兜铃酸致病过程相关的信号通路和生物过程,为理解马兜铃酸的肾毒性和致癌性的分子机制提供了帮助。而且,所识别的致病相关网络模块为将来检测治疗马兜铃酸所引起的肾毒和癌变的有效药物提供了指导。
【关键词】:药物重定位 信号通路 药物靶蛋白 调控网络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94
【目录】:
  • 摘要6-8
  • ABSTRACT8-12
  • 第一章 绪论12-26
  • 1.1 系统生物学简介12
  • 1.2 新药研发的流程12-15
  • 1.3 药物重定位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5-16
  • 1.4 国内外研究概况16-23
  • 1.5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23-26
  • 第二章 基于蛋白结构域的药靶预测26-48
  • 2.1 背景介绍26-30
  • 2.2 数据与方法30-36
  • 2.2.1 数据来源与处理30-32
  • 2.2.2 特异性结构域的识别32-33
  • 2.2.3 靶蛋白预测模型的构建33
  • 2.2.4 方法比较33-36
  • 2.3 药物-结构域作用关系识别36-42
  • 2.4 药物-靶蛋白作用预测42-45
  • 2.5 结果与讨论45-48
  • 第三章 基于疾病分子通路的乳腺癌药物重定位48-64
  • 3.1 背景介绍48-50
  • 3.2 数据与方法50-56
  • 3.2.1 数据来源与处理50-52
  • 3.2.2 乳腺癌相关通路的识别52-55
  • 3.2.3 治疗乳腺癌的小分子药物识别55-56
  • 3.3 基于信号通路的乳腺癌药物识别56-63
  • 3.4 讨论与总结63-64
  • 第四章 基于调控网络的马兜铃酸致病相关基因识别64-80
  • 4.1 背景介绍64-67
  • 4.2 数据与方法67-69
  • 4.2.1 表达数据的处理67-68
  • 4.2.2 差异表达基因、miRNA及蛋白的筛选68
  • 4.2.3 模块的识别68-69
  • 4.2.4 转录因子与miRNA共同调控网络的构建69
  • 4.3 马兜铃酸致病机制相关调控网络69-78
  • 4.3.1 miRNA调控网络69-74
  • 4.3.2 基因调控网络74-77
  • 4.3.3 共调控网络77-78
  • 4.4 讨论与总结78-80
  • 第五章 总结和展望80-84
  • 5.1 总结80-81
  • 5.2 展望81-84
  • 参考文献84-94
  •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94-96
  • 致谢9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永芳;李新宇;;饮食影响药物疗效的研究新进展[J];食品与药品;2013年01期

2 叶浩;唐凯临;李亦学;;基于分子指纹相似性的药物-药物网络[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3期

3 雷兴翰;;合成药物概况和发展[J];医药工业;1983年10期

4 杜冠华;;多种药物可否一起吃(3)[J];食品与药品;2011年08期

5 张流明;痤疮的预防与药物治疗[J];食品与药品;2005年11期

6 李继忠;药物治疗中的问题与建议[J];西北轻工业学院学报;1994年02期

7 李宇琛,张德良,张华瑞;高压氧舱结合药物治疗高原红细胞增多症36例疗效观察[J];铁道劳动安全卫生与环保;2004年04期

8 朱建英;;全球在研药物概况[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07年09期

9 沈伟锋;温华艳;;近视的药物治疗[J];中国眼镜科技杂志;2006年07期

10 胡献国;药物与食物[J];烹调知识;2002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珠;;认识特殊人群药物治疗的特殊性[A];第6届中国名医论坛论文集[C];2006年

2 罗琳;;浅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药物治疗[A];中国药理学会药学监护专业委员会第一届第四次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3 赵荣生;;健康和药物治疗的未来[A];2012年全国医院药学学术年会暨第72届世界药学大会卫星会大会报告[C];2012年

4 白莲翠;;浅谈护士在药物治疗中的作用[A];玉溪市第十一届内科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宋怡;陆爱民;王晓静;孙晓燕;;浅谈护理人员在药物治疗中的责任[A];全国内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全国心脏内、外科专科护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6 幸海鹰;代婧雅;;多次住院病人的心理护理[A];全国精神科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7 王健;赵书山;吴洵民;胡建文;;原发性干燥综合征伴重度血小板减少12例临床分析[A];2009年浙江省风湿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8 李党生;罗芳;;大咯血药物治疗的一般性原则与个体化运用[A];2000年全国危重病急救医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0年

9 郑萍;李亦蕾;晏媛;;高血压合并脑梗塞的药物治疗分析[A];2010年广东省药师周大会论文集[C];2011年

10 刁远明;陈群;路艳;;中西医药物治疗失眠的概述[A];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诊断学分会第十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德英;非药物治疗失眠[N];四川政协报;2003年

2 黄清华 首都医科大学管理学院讲座教授;药物治疗的注意义务[N];医药经济报;2013年

3 王 康;老年人不可完全依赖药物[N];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

4 ;什么叫药物的“反跳”现象[N];医药导报;2008年

5 吴志 李政;发笑性癫痫 首选药物治疗[N];健康报;2012年

6 通讯员 魏奇峰;非药物治疗成天水百姓新宠[N];中国中医药报;2013年

7 本报记者 吴若琪;改善生活方式无效就得药物治疗[N];中国医药报;2014年

8 神内;药物治疗失眠的专家共识[N];健康报;2006年

9 张洪军;别把药物当拐杖[N];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

10 吴志 李政;“发笑性癫痫”患儿可首选药物治疗[N];中国医药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王银鹰;基于分子网络的药物重定位预测方法研究[D];上海大学;2015年

2 张耀光;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在观察等待、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三种治疗方案下的临床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6年

3 沈丹彤;神经源性体位性低血压诊断与治疗新模式的初步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3年

4 袁洪;美托洛尔、卡托普利个体化治疗高血压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D];中南大学;2006年

5 陆珍珍;常用治疗艾滋病中药制剂对HIV耐药及HAART疗效影响的探讨[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5年

6 于汇民;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基因多态性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疗效的相关性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4年

7 尹榕;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介入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估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4年

8 李清;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的遗传药理学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巧琳;去甲基化药物治疗中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疗效和安全性的系统评价[D];兰州大学;2015年

2 陈芸;肺癌合并慢阻肺患者生活质量的评价及吸入性药物治疗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D];苏州大学;2015年

3 熊元元;利用成分分析法探索多药物相互作用机理[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华玉平;三步疗法配合药物治疗早中期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观察[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5年

5 胡昀昀;药物治疗早期输卵管妊娠疗效回归方程的建立及方案优化[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3年

6 汤曾耀;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介入治疗与药物治疗的临床分析[D];南昌大学;2012年

7 谌仲杰;带药物治疗的类年龄结构HIV/AIDS模型[D];信阳师范学院;2011年

8 王盟;带有脉冲药物治疗策略的感染年龄结构SIA模型的全局稳定性[D];信阳师范学院;2013年

9 杜烨;新诊断癫痫患者药物治疗不同结局的相关因素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10 钟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预后评估方法及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男性再血管化与优化药物治疗预后的比较[D];重庆医科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基于分子网络的药物重定位预测方法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549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gckjbs/2549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c4f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